山花别样红
——评曾昭富诗集《心意诗语》
2017-11-14农为平
农为平
山花别样红——评曾昭富诗集《心意诗语》
农为平
中国是诗的国度,而民间诗歌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开创了中国文学源头的《诗经》,其中的“国风”部分是采自民间创作的歌谣,如实地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的生活、劳作、爱情等情况,清新刚健,质朴动人,堪称中国文学殿堂里一颗璀璨明珠。随后出现的汉乐府、南北朝民歌等,继续承继了这一优良传统,使民歌在文学史中熠熠生辉。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尤其是在当今商品经济追求成为主流,文学不断被边缘化的时代,民间诗歌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困境,读之者少,写之者更少,因此,如何在全新的时代语境下保护、传承这一古老的民族瑰宝,已是一个迫切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曾昭富的民歌体诗集《心意诗语》的出版,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曾昭富是云南省广南县人,退休前长期从事行政工作,也是当地卓越的地方史研究专家、作家。他在工作之余一直坚持进行民歌创作并乐在其中,在这方面可谓是硕果累累。《心意诗语》是他于2016年80岁高龄时推出的一部诗集,综合收录了多年来创作的诗歌401首,既有过去的作品,也有近年来的新作,称得上是一本凝聚了作者一生民歌创作心血的力作,对于推广、带动民歌创作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一
在上世纪抗战时期涌现出来的诗人中,柯仲平是极富代表性的一位,他的诗慷慨激昂,铿锵有力,极富战斗性和鼓动性,臧克家曾以“猛似狂飙热似火”赞其诗作,故而有“狂飙诗人”之誉。柯仲平的家乡,就是曾昭富的家乡广南。对比这两位不同时期诗人的诗作,会发现一个极为突出的共性,即都具有鲜明的民歌倾向。这样的相似性绝非偶然,除了时代及个人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不容忽视,那就是他们都深受充满浓郁民间文化气息的地域环境的熏陶浸染。
广南地处云南偏僻的东南一隅,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就生活着句町部族,西汉时汉武帝开南中,设句町县,为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所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中之一,宋元明清时曾先后在此设特磨道、宣抚司、广南府等地方行政机构。建国后于1999年列为“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广南自古就是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之地,民风淳朴,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唱“山歌”即是当地众多传统文化习俗中极富特色的一种。“广南民歌亦称山歌,它是以莲城及郊区汉族山歌为基调,曲调高亢明亮,演唱起来气息饱满,颇具有阳刚之风……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会在民歌中反映出来。”[ 《广南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06页。]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不论是田间劳作、宴饮聚会,还是谈情说爱、婚丧嫁娶,当地人民都喜欢通过唱山歌来表情达意、抒发情感,而山歌唱词就是一首首即兴创作、富于生活气息的民歌。这样洋溢着鲜活生活气息的民歌生态环境,很自然地孕育了两位诗人对民歌共同的偏爱、热爱。正如曾昭富在诗集《后记》中所言:“生长在‘歌海诗乡’,受其影响,我从15岁即开始顺口溜式的歌谣创作,喜欢用歌谣来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甚至工作内容、工作安排,到古稀有八之年,已写下了近千首歌谣。”对于作者而言,民歌已不是一种外在的独立的艺术形式,它已于耳濡目染之际潜移默化地渗透进生活、思想之中,然后很自然地随言辞、笔端流淌出来,成为诗人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心意诗语》即是诗人多年坚持进行民歌创作所结出的丰硕成果。
诗集有序地分为十六个单元,内容上至家国大事,下至个人工作生活,均有涉及,表现了作者广博的兴趣和多元化的写作视角。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其一,浓郁的故土情怀。“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对家乡的歌咏和思念,一直是民歌中的一个重要传统。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诗人表现出了满腔至诚的赤子情怀,对她的描写与歌咏是全书最突出、最重要的主题。诗人把第一部分直接命名为“爱广南 赞句町”,即已很清晰的流露出这种情感倾向,收入这一单元的《广南颂》《夸广南》《莲湖美》等诗篇旨意鲜明地抒发了对故土发自肺腑的热爱之情。诗集中其余部分虽然主题上有变化,但立足点依然是自己的故乡生活,其中始终贯穿着热爱家乡这条主线,情感真挚动人,表达了一名乡土诗人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其二,对人生的回顾与思索。《心意诗语》所收录诗篇在时间跨度上长达63年,最早的一首《共产党领导晴了天》写于1952年,而最新的《一言难尽桑梓情》一篇则是写于2015年。这些诗,是诗人从自己半个多世纪创作的作品中精选出来的,可谓是一部凝结了自己一生心血之作。这些创作于不同时期的诗作,每每体现不同历史时段的风貌特色,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这从诗歌的标题即可窥见一斑:《不忘英烈苦在先》《跃进五风真厉害》《三中全会决大计》《香港回归第一春》……在这些积淀着岁月烟云的诗篇中,既反映了诗人这一辈人所走过的极不平凡的曲折历史岁月,也饱含着诗人对自我人生的回顾与思考。如果说诗集中的大部分诗篇从不同角度零散地串联起了诗人的生命历程、历史感悟的话,那么写于2012年的长诗《感悟人生》就是有意识地对自己一生所作的全面总结及感悟。在11节共44句的篇幅里,诗人极为凝练简要地勾描了自己的出身、经历,而更重要的是叙怀,把重心放在叙写自己的生命体味、志向情怀上:
“…… ……
回味人生多乐趣,悲欢离合都有戏。
人间自有真善美,诸多烦恼可抛弃。
为人做事难如意,治国当家一样理。
成败得失常有事,贵在教训能吸取。
有限生命倍珍惜,人尽其才靠自己。
年华不可白虚废,惜时如金在于勤。
居安思危永牢记,遭遇挫折不颓靡。
握有权钱勿滥用,不义之财切莫取。
一日三省严律己,谦恭诚信总有益。
贫困不失尊与孝,洁身自爱不淫逸。
…… ……”
这些看似格言警句似的文字并非是诗人空洞的说教,而是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是他真实深刻的生命体验和人生写照。作为一名出生于1937年战争年代,历经了抗日战争、国共内战以及1949年以后各种政治运动,且长期担任地方领导职务的老共产党员,诗人一生恪守自己的政治信念,字里行间流露出在特定年代里铸造出的理想情怀和道德坚守,显示出高洁的人格、情操。对照当下官场屡禁不止的蝇营狗苟、贪污腐败等不良风气,这样的人生格言有如清冽的山泉使人振奋警醒,诗人的人品操行令人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样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样是我们头顶上的灿烂星空。”《心意诗语》之所以能在朴实的文字中不知不觉地打动人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其中所传递出的简朴律己、正直廉洁、宠辱不惊的老一辈革命者的道德情怀,正是当下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所匮乏稀缺的,因而更显弥足珍贵。
其三,乐观的生活态度。如前文所述及,作者曾亲身经历、见证了中国现当代历史中最动荡苦难的岁月,在“文革”时期也曾饱受折磨,但是在其诗作中甚少出现愤世嫉俗的偏激之语,更多的是在抚今追昔中呈现出的豁达洒脱、达观宽厚。究其原因,除了作者内心有坚定的信仰做精神支柱外,还在于他具有一种乐观洒脱的生命观、生活态度,他的目光能超越苦难,超越小我的狭隘,站在国家、社会的高度,感应时代的变化,关注、挖掘生活中的真、善、美。诗人心怀社稷民生,时时关注重大主题事件,热情颂扬国家的发展进步(《香港回归第一春》《盛世惠农功无量》《首次航天载人飞》);心系故土,为家乡一点一滴的新变化而欢欣鼓舞(《旱莲已变水莲花》《工农桥落成有感》);喜欢出游,在游历中赞美祖国大好山河(《杭州美》《椰林渔村风光秀》);关心世风民情,劝导世人向好学善(《劝赌歌》《寄望公仆多贡献》);歌咏亲情、友情,重情重义(《南北乡友莲城会》《平安是福合家欢》)……尤为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已近80高龄的作者在家人陪同下亲往曾子(孔子弟子之一)故地山东兰陵寻根,来回行程几千公里,其间还亲登泰山观览,并写下《离滇赴鲁来寻根》、《古稀有八泰山行》等诗篇记录此次非同寻常的旅程。这种不为年岁所阻、不断追寻的精神着实令人钦佩。
二
民歌是民间自觉自发诞生的一种艺术形式,一开始就带着厚重的泥土气息和生活气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它与以“载道、言志”为己任的文人雅士诗歌不同,更多表达的是率真朴实的生活细节与感受。就像原始初民歌吟那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田而食,凿井而饮,帝力于我有何哉?”洋溢着真实亲切的生命情感,表达着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纵览《心意诗语》中的诗篇,除了一些反映时代、社会主题的诗篇外,更多的是用歌谣来记录各种日常生活情形,亲情、友情、旅游、劝世、文化、教育、音乐……无不入诗。“一夜双岁跨世纪,五更两天连千禧。三代共观书画展,六合同春今胜昔。”说的是千禧年率领儿孙辈前往书画展观览的事;“彩云之南古今说,滇国植物珍奇多。日葵向阳争先放,一株开花三十多。”这一首记录了作者与老伴在城郊游玩时,目睹一农户院子里的一株向日葵竟然结了三十多花时的惊诧喜悦之情;“神州香山翠亨村,灵秀之地出伟人。中山唤众振中华,‘天下为公’献终身。”这是作者在南京拜谒中山陵时有感而作……这些诗作,或是叙写日常生活场景,或是抒发一刹那的感受,都是缘情而发,自然真切,质朴无华,甚少文饰与修辞,只求再现所见、所感为快,体现了民歌最本真的面目。
但作者毕竟是具有双重身份的写作者:一方面他是民歌自觉的传习者、写作者,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学者、地方官员,因而在他的诗作中,除了具备一般意义上的民歌所具有的通俗朴素的特点之外,又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既是由作者的身份、视角所决定的,同时也与他常年致力于广南本土的历史文化研究有莫大的关系。收入诗集中的第一首是《广南颂》,篇幅较长,以七言四句为一节,共有9节:
“桑梓秦汉名句町,右江上游是辖境。
九部联盟拥朝廷,为国统一不离分。
悠悠岁月千古情,厚重历史自有因。
宋代置为特磨道,元冠广南正三品。
明清立府曾为郡,三省毗邻留芳名。
盆地诸山似荷花,乾隆雅称叫莲城。
…… …… …… …… ……”
诗歌语言同样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民谣体,但内容已非一般的写景摹物、表情达意,而是涉及广南的历史渊源、地理概况、风物名胜、自然美景、发展变迁等内容,实质上就是广南历史文化的一个高度浓缩而又形象生动的精华版,给人以视阀开阔、承载丰厚的印象。而比之严肃正统的官方史志,又显出其轻快活泼、生动易识的民歌特色来。
第二首《句町谣》也是如此,开篇以“广南原名谓句町,起源春秋早志铭。秦亡汉兴拓疆土,武帝开发南中境”4句领起全诗,在13节的篇幅中,按照历史发展脉络,逐一勾勒了句町古国主要的发展概貌。从春秋建国,汉武帝开发南疆时归附朝廷,从此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一直到王莽篡位时句町人民举旗反逆,后在南朝肖梁时古国消亡,这前后六百多年起伏曲折的历史,几代句町王的主要业绩,在浅近直白的民歌语言中被生动呈现,一个早已淹没在历史烟尘中的边地古国在字里行间清晰地浮出历史的地表。
以诗叙史,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重要传统,荷马的《奥德赛》《伊利亚特》被视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也代表西方史诗的最高成就,若推究其语言、体例,可称为是希腊语的“民歌体”。在我国文学发展历程中,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学中,史诗是一个大宝库,既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同时也具有珍贵的史学价值,起到了用民歌来传叙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作用。像藏族的《格萨尔王》、蒙古族《江格尔》、云南彝族的《阿诗玛》等等,就是用民间歌谣的形式来记录民族历史的典型代表。《心意诗语》中写史的诗篇虽然在篇幅上较为短小,但仍然可以看得出古老的民族史诗传统的印迹,也能感受到作者借歌谣来叙述并普及地方历史的良苦用心。还有,作者能在有限的篇幅内对诡谲复杂的历史娓娓道来,得心应手地驾驭史料,足见其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领域功力的深厚,这是远非一般的民间歌手所能比肩的。
另外,在诗歌形式上,整部诗集采用的绝大部分是整齐的七言体,用韵整齐规范,体现了广南山歌“歌调寓于诗意,讲究韵律,类似七言古诗”[ 《广南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06页。]的特点。另有少数诗篇适应传情言志的需要,采用了字数更多的11言体。诗集在结构上严格遵循传统民歌体例,每首诗长短不一,但均是四句为一节,在篇幅上,短的四行即一节就是一首,长的两节、三节、四节……各各不一,较为灵活,体现了民歌“缘情而发,率性而歌”的自然特色。在抒情达意时,诗歌采取的是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的手法,但又并非纯粹单一地抒情,而是往往以景、事、物为依托,再籍此生发开来,达到情景交融的抒情效果。至于诗歌语言,严格地说,已是一种经过提炼的“半文人体”的民歌语言,诗人既采纳了民歌通俗浅白的生活语言形式,保持晓畅明白、清新活泼的特色,同时也有意识进行了一些改进,比如扬弃一些生僻的方言口语和粗鄙的闾巷俗语,使语言表述既严谨也不乏生动,既凝练也不乏清新。总之,不论是思想还是艺术上,诗集很好地体现了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民间文学“充满了清新、活力,它淳朴、真实,总是散发着健康的道德气息”的鲜明特色。
【注释】
[1]《广南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06页。
[2]《广南县志》.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1006页。
(作者现为南京大学新文学研究中心在读博士)
责任编辑:杨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