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下娘子第一关》的一些看法
2017-11-14王伟
●王 伟
2016年6月29日《平定》报第三版发表了石壮志先生题为《天下娘子第一关》(以下简称《关》)的文章,其中在一些问题上提出好多反诘。自己想就几个相关问题,谈一点个人见解。
一、无论是人神泉庙,由‘苇泽关’改名为‘娘子关’,究竟是缘于一个女性群体,还是一个女性个体?石先生在《关》文中发问道:“由‘苇泽关’改名为‘娘子关’,到底是缘于妒女泉、妒女庙、妒神庙、还是娘子庙?抑或缘于妒女祠(娘子庙)里的妒女、介妹、平阳公主还是娘子仙”?并说“……此时作为女性代表和化身的妒女、介子妹、平阳公主、娘子神之类的‘娘子们’,早已不再是具体的某个自然个体,而是作为一个不断独立自强的妇女群体”。显而易见,石先生关于“娘子关”的“娘子观”是指包括妒女、介妹和平阳公主以及由她率领的‘娘子军’在内的这样一个“女性群体”。正所谓“女性群体称谓现,娘子一词热民间”云云。果真如此吗?我认为不然。首先,在诸多“缘于”的行列里,妒女、介妹不论人神泉庙,实为一人(“娘子仙”未注明出处,暂且归为‘神’数),从古至今,没有歧义。不可一分为二,只能合二为一。其次,石先生在《关》文中同时言道:“……更为无稽的是,乾隆、光绪两版的《平定州志》竟然把本来在娘子关无史可考的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强行拉到本地进行改造性杜撰……公开炮制出‘娘子关因唐代平阳公主率领‘娘子军’镇守而得名’的虚妄之说。”显而易见,在诸多“缘于”的行列里,石先生旗帜鲜明地否定了平阳公主以及由她率领的‘娘子军’镇守娘子关的历史真实性。这样,“娘子”一词,就只剩下妒女一人了。其实,历史研究反复表明:无论自然风物,还是神仙人物,也不管如何“女性群体称谓现,娘子一词热民间”,由“苇泽关”改名为“娘子关”,主人公惟妒女是也!石先生的“娘子观”是不能成立的。
二、妒女“积薪自焚”(石语)之举与娘子关“积薪烧柴”(石语)之俗,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两者是否“性质迥异”?石先生在《关》文中发问道:“为什么有的记载要把介子妹在娘子关的‘积薪烧柴’篡改为性质迥异的‘积薪自焚’”?我认为,石先生的这一设问同样不能成立。石先生在此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本末倒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两者之间也不存在“性质迥异”的问题。《妒神颂并序》曰:“妹以兄涉要主,身体非令终遂于冬至之后,日积一薪,烈火焚之,以其易俗。谚云:‘百日斫柴一日烧’,此之所谓也”。一句“谚云”,不仅道出了存在两个“百日斫柴一日烧”事实;而且道出了两个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谚语是在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形成的。它告诉后人,第一个“百日斫柴一日烧”的事实是介子妹“积薪自焚”之举;第二个“百日斫柴一日烧”的事实是娘子关“积薪烧柴”之俗。介妹“积薪自焚”在前,世俗“积薪烧柴”在后。两者一脉相承。“积薪自焚”是“积薪烧柴”的根由,“积薪烧柴”是“积薪自焚”的遗存。“积薪自焚”乃介妹为国尽忠、为民赴义、高扬清明旗帜的英雄大举,“积薪烧柴”是人民崇尚忠义英雄、传承清明文化迄今不绝的千年风俗。“积薪烧柴”既不能篡改为“积薪自焚”,两者更不会“性质迥异”。
三、李諲《妒神颂并序》中“因为灭焰之辰,更号清明之节”这一关键性事件,究竟发生在哪里?其主人公究竟是谁?石先生在《关》文中发问道:“为什么有的文章把李諲《妒神颂》表述清明节诞生的“因为灭焰之辰,更号清明之节”这一关键性事件,由山西介休绵山篡改到山西阳泉平定娘子关绵山,由介子推张冠李戴给介子妹”?我认为,这一关键性事件无须篡改地点,更无须张冠李戴。理由有二:其一,诚如石先生在《关》文中所说“更名必须先有关”,同理,“更号清明之节”同样必须先有节。这个节,就是在山西介休绵山发生的寒食节。用本人的话来说,应该就是由介子推引发的“因为灭焰之辰,定号寒食之节”的同样关键性的事件。其二,由寒食节更号“清明之节”的历史接点,无论时空起始,只能发生在山西阳泉平定娘子关绵山。用李諲的话来说,无疑就是由介妹引发的“因为灭焰之辰,更号清明之节”这一关键性事件:“晋东之美者,有妒水之祠焉,其神周代之女,介推之妹。初,文公出国,介推从行,有割股之恩,无寸禄之惠。誓就毕命,肯顾微躯,仪表飘殒于没烟,名迹庶几于不朽。后纵深悔,前路难追,因为灭焰之辰,更号清明之节”。意译是“晋东受到人们赞美和推崇的地方有妒女祠,里面奉供的神是周代女子,介子推的胞妹妒女(当年重耳逃亡,介子推随从,在重耳饥饿难当时,割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其食,有救命之恩,后来不要晋文公一点点俸禄),誓将尽忠效命,不肯顾及自己微贱的身躯,她的仪容消失在滚滚浓烟中,名声和事迹永远传颂不朽。世事往往就是这样,事后纵然感到深深的后悔,但前面走过的路做错的事情已难再追回。所以,人们就把火焰熄灭的时日更号为清明节了”(见2016年3月14日《阳泉日报》第五版,宇文银科撰写《意译《妒神颂并序》一文》)。显然,《妒神颂》将“因为灭焰之辰,更号清明之节”这一关键性事件,归至介妹事迹名下了。
四、《关》文所提李諲《妒神颂并序》所涉三大事件,是否构成“娘子关是清明节起源地”的历史依据?石先生在《关》文中发问道:为什么“把这种显而易见的‘词旨殊谬’竟然穿凿附会为‘娘子关是清明节起源地’的历史依据?”我认为,娘子关“清明节说”自成一体,立论坚实。《关》文所提《妒神颂并序》所涉三大事件:一是娘子关介妹“积薪自焚”“百日斫柴一日烧”之义举;二是娘子关民间相延“积薪烧柴”“百日斫柴一日烧”之风俗;三是娘子关“因为灭焰之辰,更号清明之节”唐代官方之定论。三大事件,件件据实,内在相连,斩钉截铁,既非“词旨殊谬”,也无“穿凿附会”。如是,为什么不能成为“娘子关是清明节起源地”的历史依据呢?
以上定有不妥之处,诚望大家共同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