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的发妻罗氏及其家人

2017-11-14

中外文摘 2017年9期
关键词:石泉毛岸英罗家

□ 李 湘

毛泽东的发妻罗氏及其家人

□ 李 湘

关于毛泽东的结发妻子,其生平材料罕为人知。毛泽东本人也从未与他人谈起过她的生平和姓氏。1936年,他在陕北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也只是简单地说:“我14岁的时候,父母给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这时也几乎没有想到她。”

英籍作家韩素音女士在她的《早晨的洪流——毛泽东与中国革命》一书中猜测说:“毛不肯和那位姑娘有任何联系,这使新娘一家备受闲话与羞辱,直到今天,韶山人还不肯说出新娘姓什么。我们仅知道她比他大四五岁,‘容貌秀丽’”。

毛宇居等人于1941年第四次修订的《韶山毛氏族谱》上记载,毛泽东的元配夫人姓罗,但没有记下名字,这是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也是旧中国妇女的悲哀。

其实,罗氏真名叫做罗一姑,生于1889年。她依中国旧式封建婚姻,由父母包办,于1908年嫁到韶山冲,成为毛家的大儿媳。当时韶山尚兴早婚,而且妻子往往比丈夫大几岁,罗氏比毛泽东大4岁。他们结婚时,毛泽东15岁,罗氏19岁。毛泽东与斯诺谈话时回忆为他14岁,罗氏20岁,不确。

罗一姑的祖母和毛泽东的祖父是亲兄妹。那时农村提倡亲上加亲。罗一姑长得清秀而丰满,是操持家务的能手。毛泽东的母亲文氏,身体一直不好。那时,毛家又没有女儿,急需一个能干的女人来操持家务。这门婚事就这么订下来了。

罗氏嫁到毛家时,正值毛家人丁兴旺、家业发展顺利之时,罗氏在毛家恪尽儿媳之责,帮助婆母文氏夫人干些针线女红之类的活计,颇为相得。

罗氏嫁到韶山后,身体一直不大好,有时便回娘家小住。1910年2月11日,不幸病逝,葬于韶山南岸土地冲。有人说,毛泽东曾与罗氏厮守10年,纯属无稽之谈。

毛泽东虽然不满意这门婚姻,但对罗一姑毫无怨言。因为她更是这门不幸婚姻的受害者。因此,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毛泽东对罗一姑的亲属,总是怀着一种歉疚的心理,一如既往地给予关注。

建国后不久,一封由北京邮来的交“罗鹤楼老先生启”的信件,寄往罗家。这是毛泽东的亲笔信。罗鹤楼便是罗一姑的父亲。毛泽东向罗府全家表示问候,并说如罗老先生身体尚健,欢迎他去北京走走。遗憾的是,罗老先生已于1943年12月去世了。关山阻隔,毛泽东不知这个情况。

1925年2月,毛泽东回乡搞农民运动,常去杨林一带走村串户,访贫问苦。罗家是去杨林的必经之路。毛泽东因此常去罗家。这期间,毛泽东与罗老先生,还有他的侄儿罗石泉交往甚多。在毛泽东的影响下,后来罗石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连罗鹤楼老先生也成了农协的积极分子。

“马日事变”后,罗鹤楼和侄儿罗石泉自然受到牵连。国民党反动派抄了罗鹤楼的家,逮捕了罗石泉,对他们进行了种种迫害。50多岁的罗鹤楼只好携家带口,远走洞庭湖区种湖田。罗石泉被罚重款后,交人保释出狱,也去华容当教书先生。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们才回到家乡。回家不久,罗鹤楼老先生就去世了,终年72岁。

解放后,罗石泉在家乡教小学。前面说到的毛泽东写给罗鹤楼的信,因老先生已不在人世,便是由罗石泉代为复信的。毛泽东收到他的信后,即给他写信:来信收悉,十分想念你们。承蒙关注,极表谢意。

1950年5月,毛岸英受父命回乡,专门约请罗石泉到毛氏公祠见面叙谈。毛岸英依乡例叫他“舅舅”,赠他鹿茸、茶叶及人民币20万元(旧币),详细询问了他的家庭生活和身体状况,转达了父亲对他的问候。

那时,罗石泉已61岁,年老多病,家口众多。他任教的小学是族立学校,薪水没有保证,生活困难。毛岸英回京后向父亲谈了罗家的情况,毛泽东当即请人为他汇来300万元(旧币)。弟媳王淑兰从北京回韶山负责招待所的工作后,毛泽东又嘱咐她:要常去罗家看看,他们都是受苦人。王淑兰记着大哥的嘱托,曾多次和九弟毛泽连去罗家看望他们,并送去大米、黄豆和豆腐干等物。

(摘自人民出版社《毛泽东家世》)

猜你喜欢

石泉毛岸英罗家
破解函数零点差问题的两个“妙招”
石泉之歌
小蜗牛
南秦岭石泉—汉阴北部金矿带黄铁矿形貌及分形学特征
Experimental and simulation studies of single-event transient in partially depleted SOI MOSFET∗
石泉水电厂坝内深井泵ATS48软启动器除潮功能的实施
纵横波联合反演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一段生物灰岩为例
忆首次赴朝祭奠伯父毛岸英
与毛岸英同时牺牲的高瑞欣
彭德怀脱险与毛岸英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