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牧(外三篇)
2017-11-14吉布鹰升
○ 吉布鹰升
晚牧(外三篇)
○ 吉布鹰升
天空为什么那么蓝?
它有蓝宝石的纯粹光芒,有蓝色绸子的柔和深邃。
一个月以来,天气阴雨。从阴云后出现的蓝天是那样迷人。望着望着,心里如蓝色般明净了。
下午四点四十分钟,我朝坡上登去。
火绒草柔软的舌形叶子和花苞构成了一朵精致的小花,山里的植物只有它的刺绣最精致奇妙。从四月初始,它和众多的草一样悄悄然抽出茎叶,但那白色的茎叶,在周围尽是满眼的绿色里尤为突出鲜明。它的花,如今已经凋谢,叶子略显枯萎。风吹来,一枚枚黑褐色的针眼小的种子乘着降落伞般的冠毛飞翔,在空中遨游,将自己交给了命运。
瞧,一粒针眼小的黑褐色的种子,竟然在来年生长出新的火绒草。它们的生命多么顽强,在土里,在严寒天气里,悄悄然抽芽。大刺儿菜那艳丽的紫花,开始经不住秋风的吹拂,竞相赶着时间幻化为褐色的冠毛,和火绒草、蒲公英的冠毛一样乘风播撒种子。可是,苦了的是熊蜂,眼瞧着那紫色的花渐渐枯萎了。它从一朵紫花飞到另一朵紫花,花是紫色的梦境。没有花朵,它不再欢舞,它的天空阴郁。
蒲公英白色的冠毛,轻轻触碰,便乘风飞扬。它们比大刺儿菜的冠毛轻盈曼妙。
高山龙胆草,有的花瓣像是披着蓝色的丝巾;有的花瓣有紫色条纹;有的裂成闪耀的五角星。在初冬,有时在灌木下、在草坡里还能见到它们的芳容。
火棘树结了红红的果实,饱满热烈,在一枚枚青色的小叶映衬下,如玛瑙那样耀眼夺目。它们从四月初绽放星光般灿烂的雪花,在七月初开始结果,先是金灿灿的,渐渐变为红红的,在冬天依然能见到那鲜艳的果实,让从远方飞来的鸟在寒雪天气里也不再饥寒。飞鸟的嗉囊里,装着一粒粒红红的果实,果实被消化,果核便随着鸟粪排泄,落在大地,遇着土壤、水、阳光,便发芽,又生长成一棵新的火棘树。
我坐在山顶一块灰白色的石上。西山投下了柔和的阴影。那遥远的东山,一缕缕白云仿佛在蒸腾,又仿佛凝固了;一团白云骑在山顶,仿佛飞奔而去。许久许久,我遥望着那里发呆。那白云依然在那里,过了几十分钟,过了一个多小时,白云还未散去。我想,云留恋着山,就像我留恋着蓝天。
牧羊人在山顶放牧着羊群。由于山顶往下的那片洼地种植了核桃,用铁丝网围着,看护的人坐在某个角落,牧人只能在四周的荒地放牧。夜晚,那个护林人已经回家,有的牧人趁机放牧那片洼地,那里种植的鲜绿的三叶草令羊儿感到幸福。
我无所事事地漫步着,脚边的野花在静悄悄开放。几株珠芽蓼开着粉色的花,做着粉红色的梦。它们从四月初开放,十一月初众花早已凋谢的时候还在绽放,显得从容。野棉花白色的花瓣含着金色的花蕊,一只虫子在那里寂静地吸吮花蜜。另外,几种花不知其名:那粉白色的唇形花瓣朝外轻轻弯着,有的像羊角,互相谦让,衬着苞片;那淡紫、绿黄的花,奇形怪状,更不知如何形容了……
山的阴影悄悄然爬上了那片洼地。夕阳衔山,已经是六点八分。我观察过它在夏日落山的地方,现在它已经往西偏移了。在我踱步的当儿,它已经沉下山。六点四十分,它散在东山的余晖已经消失了。然而,那里的上空散着微微的红霞,红霞消失了,又渐渐露出几束亮光,中间的天变成了蓝色。
那两个三十多岁的牧羊男早已把羊儿赶往洼地,一人把玩着手机,一人在山顶默默然坐着。
一群蚊子在飞舞狂欢。
洼地里,蟋蟀的声音变得清晰可闻了。但是,没有了夏日的激情,显出几分慵懒倦意。几个妇女的搭话声,飘在空旷的山地。也许,她们在某个角落里割草。
狗吠声传来,又消失。
除了蟋蟀,大地上的那些生灵仿佛沉寂了。
我沿着洼地边的山径又走上山顶。那个二十多岁亭亭玉立的牧羊女,披上了外套,静默的站立着,又蹲下。她的外衣,风吹着,如鸟儿扑棱着翅膀。她的羊群在前面漫游。
西山偏北处,早已夜色袭来。
大地披上了凝重的黑衣,除了西山偏西处上空散着微黄的光亮,像是即将日出。那里,是黑夜笼罩整个大地时候的最后的光。
伯劳在远处啼鸣几声。
凭着微光,我看见了几株枯萎的草迎风轻摇。
风带着微微的寒意,抖动着我的衣服。
又是一只鸟鸣叫了——也许,是只草鹀在鸣叫。那几声鸟鸣,很快消失在苍茫夜色里。
甲虫开始振翅低吟。
晚上七点二十几分,那西山上空的那点黄光也即将消失。
忽然,那里出现了一颗星。那是金星,它先于其他星星让我们看见。
那几个牧人和羊群早已融化在夜色里。
风吹着山冈。收获的玉米地发出簌簌的声响。
暮色下的稻子
我站在这边望去,远处的那片稻子在暮色下显得有些褪色了。那种金灿灿的色彩,那种燃烧的火焰已经变得黯淡了。它们占领的那片土地逐年缩小,那种壮观的金色无法再现了。
稻子的领地被农舍和城市的房屋无情地占用,似乎若干年后这片金色的稻子将彻底淡出人们的视线。如果不是我们的相告,后人是无法想象这里曾经有广袤的田地,秋天那波澜壮阔的金色世界,令人想到燃烧的火焰,想到金色的霞光,让我们震撼了。
在自然色彩里,金色意味着太阳的暖,意味着成熟和丰收,意味着热烈的情感。稻子由绿开始泛黄,渐渐金黄,有如涂了油彩,又渐渐像燃烧的火焰,几乎要经历一个多月。
同样的金色世界里,苦荞、燕麦成熟季节的金色和稻子的金色是不同的。它们不同的色彩彰显了各自的独特色彩和气息。
走过一片苦荞地,穿过一块燕麦地,再到了金色的稻子地,来自身体和心里的感受和冲击是明显不同的。在秋天收获的庄稼里,高寒山地里的苦荞、燕麦早已相继收获了,生长在平坝的稻子是最后收割的。
于是,大地上最后燃烧的庄稼令人更加留恋、赞叹。那金色的沉甸甸的稻穗,风过稻子掀起金色的稻浪,白鹭、鹭鸶等候鸟在上空翩翩飞舞,是秋天最美的风景画。
夜晚,星光灿烂。金色的稻子地是白鹭、鹭鸶、草鹀等飞鸟栖居的乐园。它们和金色的稻子相伴,稻香飘逸,枕着满地星光如梦。
破晓,晨雾里的稻子挂着露珠,从睡梦里醒来。白鹭、鹭鸶开始新的一天的生活。只要有稻子的一天,它们就不愁食物。它们在金色的朝霞里飞翔,如金色的飞霞。
在金色的稻子里,蜻蜓快乐地飞舞嬉戏,蟋蟀弹奏着乐曲,蚂蚱在草叶嚼咀。
野艾蒿乱蓬蓬,略显衰败枯萎,赶着冬日来临前绽放点点白黄色的、纤细的花。狼尾草黑褐色的花穗,如毛毛虫,借风不住地蠕动。白花鬼针草葳蕤,一个季节就占领了一大片荒地。
天边金色的莲花云朵,在周围浅灰墨色的天空映衬下,如火焰的燃烧。
西北上空一大团乌云席卷而来,一会儿,天空飘下了微雨。
在那片金色的稻子上空,形成了半圈亮黄色的天。
稻子收割,稻茬留在地里,空荡荡。
白鹭、鹭鸶,有的依然留恋着收获后的田地。然而,不久的将来,它们无法找到这片土地了。那么,以后的秋天它们还要飞来吗?
暮色下金色的稻子,像一片萎黄的落叶。
宜牧地的秋日
八月初秋,高山宜牧地。
天空湛蓝如洗,纤尘不染。
天边的白云,似乎在飘浮,又似乎凝固了。
明澈的阳光,又如洁白的牛奶般洒落下来。草木绿意葱茏,空气里散发出草木芬芳的气息。
无论你站着、走着,那蓝色的天空令人迷醉,世俗的一切烟消云散。
一条清澈的小河蜿蜒流淌,在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一丛丛菖蒲的花朵已经开败了,结了的果实呈现黑褐色,使人想到再过些日子它们也将衰败。岸边的土地,洋芋早已收获,露出了新鲜的泥土。
高山柳、竹子、菖蒲上空飘来芬芳的空气。站在坡上,对面的苦荞已经收获,一捆捆立在那里,像一个个斗笠。我仿佛闻到了苦荞的清香气息,让人神清气爽。
如果你是没有见过苦荞,你不会知道苦荞那醉人的清香和金黄的色彩。站在荞地里,你周身被荞香浸润着,仿佛成了个香人。
苦荞秸垛又散发浓郁的气息,苦荞倒下了,其清香犹存很长一段时日。
远处,一条山梁横亘,上空白云悠然。那里是一个叫洼地地莫的地方,是我从小就耳闻的一个地名。它吸引着我的目光望了又望,站在那遥远的山顶又会看到的山外是什么景象呢?
离我几公里处的洼地,是一片广袤的湿地,隐没在山峦里。据说,那里矮竹林生长着,人不小心踩上去会陷入沼泽地里。从前,这是大雁落脚的地方,大雁北飞南归都会在这里栖息一段时间。然而,像很多山地一样,随着四周山坡地的开垦,和人的脚步的到来,很少见到大雁在此栖息了。
这个地方彝名为“耒木地”,意为有大象的地方,有人说是因为远古这里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大象时常出没。后来,有人见到这里有广阔的草地,适合放牧牛羊,更名为宜牧地了。
那条缓缓流淌的小溪里生活着一种鱼,有人提着网在那里捕鱼。我想,这里还未有人烟的时候,溪水里的鱼儿游弋,水波粼粼,在夕照下是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
历史上为了躲避战乱,或是逐水草而牧,彝族人迁徙在此定居下来过着农牧生活。虽说像这样的晴日,天空和远山的景象令人沉醉,然而在雨雾季节,道路泥泞难行,雾迷蒙,令人苦恼,冬日又寒冷。现在,很多有条件的人都搬出大山,在西昌等地居住下来了。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迁徙的过程,就像天上飞过的大雁,为了前方的自由和梦想。
随着搬迁外地的人家逐年增多,广袤的山地人烟稀少。以后,这里过着农牧生活的人家少了,生态会迅速改善。
这些年,野猪、狐狸、黄鼠狼、雉鸡、白腹锦鸡等这些曾经消失了的野生动物又多了。前几年,还出现了一只大熊猫,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把它安全运送到了大风顶自然保护区。
在外地高山,有人在春冬,用绳套捕获过几十只雉鸡,令人担心它们有一天又要在大地上消失。
树林没有了,水污染了,鸟儿没有了,人类呀,如何生存!
我暗想,他们搬迁了,生态会得到更好的保护,草木植被会更茂密,大雁会来栖息。
我又想到造访那片广袤的湿地,可惜的是这次来得匆匆太匆匆,未来得及感受它广阔的胸怀和气息。
在另外一处坡地,一块块金色的燕麦像平铺的地毯,又像是燃烧的火焰。
大地上金色的麦浪在燃烧,像火焰在燃烧。
则普洛觉的两棵古树
我们沿着一条土公路行进,两边的土坡不时现出滑坡坍塌处,光秃秃的寸草不生。踏过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走过缓坡,沿着蜿蜒小径穿过几块收获了的土地和树林边缘,又往下坡走一截,轻轻跨过一条小溪,朝着陡坡上去。那里,生长的火绒草开着轻柔的白色的花朵,蒿草开放了纤细的白花,蕨草依然青葱。过了垭口,不久迎来了一座土坯房。一位慈祥的彝族老妇人坐在院坝,她姓甲甲,八十九岁了,两个女儿嫁到了外地,丈夫早已去世了。她谈吐清楚,进屋开门走路轻快,像一阵风。我们想不到这荒僻的地方竟有这般清瘦长寿之人,大概与此地清新的空气和吃的苦荞、燕麦、洋芋有关。我们告别老人,绕过土屋和斜坡,又走访了一户人家。对面的坡地上除了收获的洋芋地是光秃秃的,都草木葱郁。一头黑牛静默着站在路边,好奇地望着我,似乎在想,“他们这些人来这里干什么呢?”我们上去的时候,那头牛已经消失了。这个村落,房屋都是土坯墙瓦房,雨天道路泥泞难行。村外,是一片华山松林,直入苍穹,大概有三十多年了,或许处于中间的树木密又日照时间不充足而没有松果,边缘的都可见一些果实。松子为过往的鸟儿和松鼠难得的美食,在外地的松林里可见松鼠活动,与松树是不无关系的。林间空气凉爽,阳光透过高高的树梢进来。我们又过了一条小溪,爬上陡坡,沿着隐隐约约的小径上去。阳光并不炽热,但是我们都出汗了。空气是那样清新,混杂了大地草木的芬芳气息。在这样的地方行走,浑身都有劲,是一次接受大自然洗礼的难得机会。山里人是很想搬出大山,而城里人为了呼吸新鲜的空气和看到山清水秀的风光却向往大山。忽然,远处隐约传来几声雄雉鸡的啼鸣。桤木林郁郁葱葱,云南松托起一抹抹绿浮云,一棵青冈树耸入天空,叶缘无刺,一片茂密的菖蒲间杂了丰茂的水蓼草。一小片菜园,里面生长了莲花白和白菜,四周围着短短的树篱和一簇茂密的高山翠竹。一棵挺拔的青冈树直入苍穹,它的叶缘有刺,和刚才在路上遇到的青冈树有别。这里,土坯墙瓦房四周都有翠竹和树木,疏而不密,靠着墙壁是柴火垛。垭口,一座房子一侧,一棵古树,无限沧桑,原来是百年青冈树。它的树干一人合抱有余,胸径一米有余,树干褐色斑斑点点,使人想到老年斑,树皮有些腐朽,树干基部更显苍老,然而那上面的青叶茂密,显示了它非凡的生命力。它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呢?一位四十多岁穿着迷彩服的男人说,“它是我们的祖先种的,见证了我们七代人了。”但我不太相信是他们的祖先种的。从前,这里该是生长了参天大树,后来被砍伐了。由于赶时间访问贫困户,我疾步匆匆离开那里。绕过一座简陋的草房,上面杂草丛生,我们沿着一条山梁走下去。大概隔着那棵古树百米处,一棵杉树孤零零立在那里,裸露地面的部分树根如一只手紧紧抓住大地,树皮粗糙,树干一人合抱有余,上端枝叶葱茏,如挥毫苍穹。我仰望着它,它伟岸,让我不能见到它的顶端,于是觉得自己很渺小。我仰望又仰望,它是山里的巨树。我兴奋与它合影。大凉山很多杉木在过去纷纷倒下了,它留了下来是奇迹。我为它激动不已。那位中年男人说,“这棵杉树,是我们的祖先种下的,和那边的那棵青冈树一样,见证了我们七代人了。”两棵古树,它们默默然经历了两百年左右的历史,见证了这里发生的一切。我觉得见到它们,深感荣幸。从五六十米处回望,杉木影影绰绰,如一抹浓荫;那棵青冈树的顶端却光秃秃的。在一堵石墙里,挖槽,放着木桶状的蜂房,基部的缝隙里蜜蜂进进出出。这里的蜂蜜,完全是纯天然的,没有掺杂一点白糖,价格一斤一百元,供不应求。我们又沿着山脊走着,看了几户人家。一簇簇翠竹,火棘、李子树、白杨、杜鹃树绿意葱茏,走在其下,一阵阵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们离开了则普乡洛觉山寨,往下坡走去,迎来一片翠绿的云南松。在陡坡山地里,那轻柔的白色的火绒草点缀着,让我多情地回望。天空散着白云,露出的天很蓝。那两棵百年古树,一棵青冈、一棵杉树,以后我还能见到它们吗?
吉布鹰升,彝族,曾用笔名流水,四川大凉山人,在《人民文学》《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湖南文学》《滇池》《山东文学》《广西文学》《创作与评论》《星星》《散文诗》等刊物发表大量作品,已出版多本书,其中《彝人族语》被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图书馆收藏和在日本东京、名古屋亚东书店销售。曾获首届中国西部散文奖,2011年冰心儿童文学奖,2012年全国孙犁散文奖,第二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奖,第五、六届四川省少数民族文学奖等奖项。
责任编辑 谢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