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院校戏曲专业教育现状及教学模式改革初探

2017-11-14

艺术评论 2017年11期
关键词:戏曲院校人才

林 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繁荣发展戏曲艺术,人才是关键。我们中高职院校戏曲专业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等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强烈的时代责任感,立足实际,努力培养大量优秀的戏曲艺术人才,为推动和促进地方戏曲艺术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一、中高职院校戏曲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戏曲艺术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承担着保护文化和传承文化的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境地。作为国粹的京剧情形相对乐观,而一些地方性的小剧种还存在着靠民间艺人口口相传、靠老年观众捧场的现象。一方面顶着非遗文化的光环,一方面受着市场的冷落,这就是目前地方戏曲的一种尴尬生存状态。这种尴尬的生存状态也直接反映在中高职院校戏曲教育之中。

目前,中高职院校戏曲教育专业的发展状况既有不利的因素,也有有利的条件。不利的方面表现在:

其一,中高职院校戏曲专业设置少。

以山东省为例,据课题组对山东省中高职院校的抽样调研,很多院校没有设立戏曲教育专业教育机构,目前全省仅有一所本科艺术院校,三所中专艺术学校设有戏曲专业,与其它艺术门类相比,依然属于小众专业。且多所学校只有2至3位专职教师,师资力量缺乏。前几年由于受戏曲市场的冷落和生源缺乏的影响,山东省内各艺术院校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相继取消了戏曲专业,仅剩烟台艺术学校和聊城还保留着戏曲专业。山东省戏曲学校自并入山东艺术学院后,省直戏曲后备人才匮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原培养电影放映技术人员的山东省电影学校基础上,恢复成立了“山东文化艺术学校”。目前山东的戏曲专业普遍存在着生源不足的问题。这不仅是山东一省的问题,也是全国的小剧种专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其二,社会认知程度低,就业难。

调查发现,每年春天,都有很多年轻人怀着艺术的梦想,加入到一年一度的艺考大军中。与被孩子及家长们热情拥戴的音乐、舞蹈、影视等艺术考试现场的火爆场面相比,京剧、昆曲、评剧、吕剧等传统戏剧门类的招生现场相形失色。同样是艺术形式,传统戏曲艺术遭遇的冷落和尴尬令人痛心。高等院校尚且如此,职业类院校戏曲专业在招生上更是门可罗雀。从艺术院校高考情况可以看出,戏曲较之其它的艺术形式仍然有着被冷落的一面,社会对于戏曲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不只招生遇冷,就业难也成为戏曲类艺术院校的一个尴尬问题。2014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发布的年度质量报告显示:戏曲表演专业毕业生人数14人,派遣和签订劳动合同的只有5人,占百分比35.7%,其他9人或者选择自由职业或者待业,占百分比64.3%。中国戏曲学院2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6届生京剧系毕业人数77人,签署三方协议占百分比23.4%,签订劳动合同占百分比26%,单位开具用人证明占百分比1.3%,自由职业占百分比46.8%。这一尴尬局面直接影响了学生报考戏曲专业的热情。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人们的短视和急功近利,相比其它的形式,戏曲专业的培养存在着周期长,难度大,见效慢等问题。

综上所述,中高职院校戏曲专业发展现状不容乐观。但在充分认识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也不能悲观,从有利条件看:

其一,政策的扶持使戏曲教育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国家层面看,为振兴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载体戏曲,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对戏曲传承提出了总体要求,规划了总体目标,确立了由政府扶持戏曲事业的方针,把戏曲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升到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层面。这是我国继1951年发布《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以来,时隔60多年之后再一次就戏曲工作做出的总体部署和政策规定。通过“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加大剧本创作力度”“加大政府购买力度”“实行财政配比政策”“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强力推进戏曲传承与发展,并提出了完善戏曲人才培养和保障机制,对中等职业教育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实行免学费的政策。从地方政府层面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6年6月24日印发了《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52号文件 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为繁荣发展山东省地方戏曲做出了总体规划与部署,特别是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戏曲人才培养大力支持,从而为戏曲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其二,民众的热情使戏曲教育发展具有坚强的后盾。

山东省有吕剧、山东梆子等24个地方戏曲剧种,同时京剧、豫剧、黄梅戏等也有很大的市场,群众基础厚重。调查显示, 81.6 %的人认为戏曲在政府支持下会得到进一步发展,78.9%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开设戏剧课一定会参加。在当代重视传统文化,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的前提下,地方戏曲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戏曲教育的前景越来越广阔。

二、戏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

由前节所述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戏曲艺术,民众也热切地期盼发展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由于受市场经济和商业效益等的影响,戏曲艺术濒临边缘化的境地。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对中高职戏曲院校教学模式的改革,坚持改革创新,走出一条新时期文化传承与适应市场并行不悖的戏曲教学发展之路。

(一)招生模式改革

生源问题是所有中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从市场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戏曲人才是有一定市场需求的。以山东为例,各地方剧团都面临着青黄不接的问题,急需大量的后备人才,而剧团自身不具备培养后备人才的能力。因为戏曲教育有其特殊性,学生需要在老师规范、严谨的教授下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特定的表演程式及演奏技巧,而且需要从基础、从少年时期开始,经过多年的培养。依托专业院校是培养戏曲人才最有效的方式。因此抓住机遇,与各地方剧团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是解决生源问题的一大出路,在招生的同时解决了就业出口狭窄的难题。事实证明,这种培养模式效果良好,以烟台艺术学校为例,2013年烟台艺术学校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剧种柳腔剧团委托为其培养柳腔表演及演奏人才,经过三年的专业训练,目前该批学生已经成为剧团主力,反响甚好。2013年招收的吕剧专业学生在毕业前一年即被各大剧团预订一空。鉴于前几届的成功模式,学校将在2016年为平度剧团委培一批戏曲表演学生,如今报名者踊跃,生源状况良好。

因此,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是招生方式的改革。依托市场,根据人才的需求目标和数量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建立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模式,既解决了生源不足的问题,又避免了培养目标的盲目性。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设置的改革要依据目标导向的原则,即根据学生的培养方向确立,同时要注重与专业艺术团体及高等艺术院校的衔接。中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主要是为专业艺术团体输送戏曲表演及演奏复合型人才,中职学校还可以将为高等艺术院校培养后备人才纳入培养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戏曲演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要求更高,而本科人才培养有利于弥补地方剧种高学历人才缺位的问题。近几年,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开始将地方戏曲纳入本科招生专业范围,对于广大爱好戏曲表演的学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作为培养戏曲人才的中专学校,可以设立不同的培养方向,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因此,中高职学校要因人而异,将升学型与就业型区分对待,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方向确定课程的设置。1.对于升学型学生,加大文化课比重,使有深造意愿的学生有机会进入高等艺术院校。2.对于就业型的委培生,以尽早尽快掌握专业技能为目的,减少文化课的教学,加强专业课的比重。3.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优势、目标定位及用人单位的要求为学生确定不同的培养方向,打造适合他们的培养模式,即适应舞台表演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各大地方剧团特别是基层县级剧团,为了增强自身的生存和竞争力,迫切需要一专多能的适应舞台表演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艺术表现多元化的要求,在培养过程中,除原先开设的基武功、把子、身训、身韵、唱念、视唱、乐理等课程之外,为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增加器乐、声乐、舞蹈等综合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成为具备戏剧表演兼歌舞、乐器、音乐素养、表演能力等表演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满足剧团的需求,也解决了定位模糊的问题。

(三) 师资力量的配备

中高职院校普遍面临着戏曲教师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而由于制度的原因,改变这一现象难度很大。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聘用的方式,返聘优秀退休老师为学生开业授课,或结合国家实施的“名家传戏—戏曲名家收徒传艺计划”,将大师引入学校中来,邀请戏曲理论专家、学者和著名戏曲艺术家担任荣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请他们带专业队伍,建学术团队。邀请剧团具有舞台经验的主创人员参与学校的戏曲教学,增加戏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给学生更多具有实践意义上的舞台经验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能力,丰富人才培养机制。

(四)舞台实践能力的培养

重专业轻舞台是中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新背景下,针对剧目积累欠缺、舞台实践的缺乏等问题,要以培养舞台型人才为重点,而且围绕舞台培养人才是传统、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早接触剧目,尽早得到充分的舞台锻炼。根据每个学生的形象特点和嗓音条件及人物角色需要,划分行当,可在入学第二年即开设唱念课、排练课,让学生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一两个剧目。一个学期下来,每名学生基本能学一到两出折子戏,通过剧目习演由浅入深地提高技艺水平,逐步进入演出实践。通过小剧场演出、大剧场演出等多种手段,多演多练,以演促练,让学生尽快掌握戏曲表演理论和模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反过来以排练演出促进学生基本功能力的提高。

此外,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生的艺术素养教育。带领学生观摩戏曲演出,请名家为学生讲解戏曲的基本知识,了解戏曲元素的多样化,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戏曲的独特表现形式与其蕴涵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得以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与艺术素养。

戏曲教育模式的改革,能够打开戏曲教育在教学上的学院化瓶颈,与时俱进,以“市场化”教学模式突破戏曲教育出路窄的难题,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促进中高职院校戏曲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同时有利于地方戏曲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导向的戏曲复合型人才教学模式探究”(项目编号:YJ201612057)成果。

注释:

[1] 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2014).http://www.docin.com/p-907470118.html.

[2]中国戏曲学院2 016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http://www.nacta.edu.cn/docs/2016-12/20161230181513478528.pdf.

[3] 中宣部、文化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文科技发〔2017〕13号).http://www.mcprc.gov.cn/whzx/bnsjdt/whkjs/201705/t20170527_494708.html.

[4]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15〕52号).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7/17/content_10010.htm.

[5]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52号文件做好戏曲传承发展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16〕27号).http://www.shandong.gov.cn/art/2016/6/28/art_285_10121.html.

猜你喜欢

戏曲院校人才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研究》稿约
戏曲“雷殛”结局新探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戏曲从哪里来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