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佛兼融的阳明诗文

2017-11-14周笃文

中国韵文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阳明王阳明

周笃文

(新华社 贵州分社,贵州 贵阳 550004)

儒佛兼融的阳明诗文

周笃文

(新华社 贵州分社,贵州 贵阳 550004)

阳明诗文是阳明心学的艺术化之体现,儒释兼融赋予其作品以顽强的生命力与巨大的美感效用。弘扬阳明诗文有助于陶冶人们的心灵与净化社会风气。

仁民爱物;空灵禅意;转识成智

王阳明(1472—1528)是儒家的圣者,文武之全才与历史的完人。他的近二百万字的《王阳明全书》是儒学的高峰、治国的宝典,所收七百多首诗歌与约八百篇文章无不闪烁着哲理的奇光与艺术的魅力,值得我们努力继承与发扬光大。王阳明创建的以“致良知”为核心的心学,沟通了“心”与“物”的森严壁垒,充分发扬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他随机处事,料无遗策,真正做到了“默不假坐、心不待澄、不习不虑,出之自有天则”的化境。他自承“自经宸濠忠泰之变,益信良知真足以忘患难、出生死。所谓考三王、建天地,质鬼神、俟后圣无弗同者”。他深信“致良知”三字,“真圣门正法眼藏……实千古圣圣相传一点滴骨血也”。正是借着他所悟出的“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理论指导,成就了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业,从而开创了五千年来文明史上得未曾有的奇迹。

王阳明之所以获得超凡入圣的成就,是同他立足儒学而兼融佛理有很大关系的。正德十年(1515)八月,武宗皇帝采纳了太监刘允的建议,以七万盐引为路费,派乌思藏等人,拟远涉万里迎取印度高僧来华布道。此事引起朝廷大臣一致的反对。王阳明却因事纳忠,写了《谏迎佛疏》一文,从另一角度肯定了迎佛的动机:“乃陛下圣智之开明,善端之萌孽。”“发求其本,斯尧舜之圣可至,三代之本可复。”并且现身说法地自承臣亦切尝学佛,最所尊信,自谓吾得其蕴奥。在《朱子晚年定论》中更说:“早岁业举,溺志词章之习,既乃稍知从事(儒学),而苦于众说之纷扰、疲苶,茫无可入。因求诸老释,欣然有会于心,以为圣人之学在此矣。”尽管阳明进谏的终极目的是劝正德皇帝回归于儒学正道,但他却指出了儒佛相通,由佛而得圣道的参修过程。“圣人之道,吾性自足。”这是他在贵州龙场开悟的灵光爆破,实乃慧能的“何其自性,本自具足”的翻版。龙场开悟所印证的,其实就是“彻通人我物我之界限,而为人生宇宙之大本的仁心真体。”虽然他在“伦常”问题上对佛学有异议,但对佛学的尊敬是终身不懈的。他在《答张元冲舟中问》说:“二氏与圣人之学所差毫厘。谓其皆有得性命也……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吾之用,是之谓大道。”湛若水在《奠王阳明先生文》中更云:“兄言迦聃,道德高博。焉与圣异,子言莫错。”又云:“兄不谓然,校勘仙佛。天理二字,岂由此出。明确指出佛道与圣学同高,天理之说与参修仙佛有关。”正是这种开放兼融的思想境界,成就了王阳明的伟大事业,也赋予了阳明诗文高远弘大积极进取的精神力量。

阳明诗文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仁民爱物的慈悲心性。收入《古文观止》的《瘗旅文》就是一个显例。正德四年(1509年)八月初三的傍晚,一个满脸愁容的老年吏目带着一子一仆路过龙场驿站,寄宿于土苗家中。王阳明还没来得及与他絮谈,翌日一大早就上路了。中午时分便传来了他死于蜈蚣坡下,傍有两人哀哭;薄暮时,又传来坡下已死二人;明日又获知三人积尸道傍的悲惨信息。阳明念其暴尸无主,带二仆埋于山麓,作瘗旅文悼之。其尾歌云:“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尔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游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为悲兮!道旁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餐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设身处地,同病相怜,字字是泪。这种民胞物与的大爱与佛氏悲悯情怀交相融合,刻骨铭心,令人不忍卒读。

正德十二年(1517年)阳明奉诏出剿南赣汀漳之盗匪。他怜惜民命,改剿灭为招安,公布了《抚谕贼巢》的政令:“不忍杀其子者,乃父母之本心也;闻尔等辛苦为贼,所得苦亦不多……若能听吾言改行从善,吾即视尔为良民,抚尔如赤子,更不追咎尔等既往之罪。……呜呼!民吾同胞,尔等皆吾赤子,吾终不能抚恤尔等而至于杀尔,痛哉痛哉!兴言至此,不觉泪下。”云云。谕文蔼然哀怜无辜之情,使匪首黄金巢、卢珂等率众来投,并效死以报,后来还累立大功。一场血肉纷飞的厮杀,就这样被消解了。阳明晚年抱病出征思、田,平息土司造反。他力主弃剿灭为招抚。宣扬朝廷威德,尽撤守兵,令各部土司率部归顺,不咎既往。谕令一出,群夷感泣欢呼,旬日之间,自缚来归者一万七千。悉放之还农,两省以安。乃勒石思田,凯旋以归。他在《与方献夫书》云:“当喜远人知向望,却惭无术救疮痍。从来胜算归廊庙,耻说兵戈定四夷。”“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希望当朝嘉靖皇帝能效法舜舞干戚以怀柔有苗之举。王阳明自正德十二年(1517年)巡抚南赣汀漳盗贼开始,到嘉靖七年(1528年)平定思、田土司之乱,十余年间平息了江西、福建、广东、广西以及湖南的乱局,使经济民生大为好转,对维系明朝政局影响深远,为嘉靖万历近百年的和平与中兴的局面产生了重要的作用。王阳明的历史贡献,应当予以肯定。

阳明治军治民以仁德为先,因而深受百姓爱戴。嘉靖六年(1527年)奉命征思、田,所到之处,万民空巷拜迎。十月至南昌:“父老军民俱顶香林立,填途塞巷,至不能行。父老顶舆递入都司。先生命父老军民就谒,东入西出……自辰至未而散。”唐尧臣叹曰:“比见拥谒,惊曰三代后安得有此气象耶。”仁民德政,如此感人,真可谓是以风雷手段行菩萨慈悲了。

第二,空灵超迈的禅意栖居。阳明之于佛教殆有宿缘。《明史本传》称“祖母梦神人自云中送儿下,因名云。五岁不能言,异人(僧)拊之,更名守仁,乃能言。”十一岁随祖父就养北京。游金山,适逢诗会,即席口占:“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一座尽惊,叹为神童。妙高台,宋僧佛印凿岩而成,乃与东坡唱和之地,最为佳胜,从此也与阳明结下了诗缘,但过金山必有佳作。晚年有《金山赠野闲钦上人》之作:“江净如平野,寒波浸绿苔。地穷无客到,天迥有云来。禅榻朝慵起,松关午始开。月明随老鹤,散步妙高台。”可谓散淡空灵、深腴道心之作。

阳明现存诗作中,关涉僧禅者约八十首,占十分之一强。阳明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举进士,立朝刚直敢言。正德元年(1506年)以为南京言官戴铣脱罪,忤刘瑾。廷杖四十,下锦衣卫狱。寻谪贵州龙场驿丞。赴谪途中,取道钱塘,发现刘瑾派人跟踪,将加害于己。乃伪装投水而遁。遇台风,飘向福建。为赋《渡海》诗云:“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在被锦衣卫追杀、生死攸关、前程未卜的当口,能如此镇定从容,真可谓风流人豪。一个“滞”字,下得何其洒脱,“何异”二字又何等迈往而又有力度。把性命交关、生死一发的劫难,当作一片轻飘飘的浮云过眼。一派光风霁月的心态,着实令人叹服。阳明酷爱烟霞山水,游踪所至,好与释子诗筒往返。鸿泥雪爪,每多胜义高情。如其《忆龙泉寺》:“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其《觉院寺》云:“老僧丘壑濩,古颜冰雪好。霏霏出幽淡,落落见孤抱。”皆高奇古淡,不染纤尘。另如“雪岭插天开玉帐,云溪环碧抱金城。悬灯夜宿茅堂静,洞鹤林僧相对清”(《杖锡道中》)与“绝壁倒翻银海浪,远山真作玉龙腾。浮云野寺春前动,虚室清香静后凝”(《瑯玡山中》二首),匪为属对工炼,尤赏其寄兴清虚,令人有一缘不起之快。另一首《有僧坐崖石三年,诗以励吾党》云:“莫怪崖僧木石居,吾侪真切几人如……年来奔走成何事,此日斯人亦起予。”对僧人的枯坐悟道的定力,发出了由衷的赞叹。这是见贤思齐、精猛上进的狮子吼。阳明心学坚忍不拔的宗风,也由此可略窥端倪。

此外,阳明为高僧大德写了不少偈赞文字,尤能表现其峻烈狂放、不拘一格的禅性品格。如《题和尚偈》:“不向少林面壁,却来九华看山,锡杖打翻老虎,只履踏破巉岩,这个泼皮和尚,如何容在世间,呵呵!会得时予你一棒,会不得时,且放在黑漆桶里偷闲。”以及《石庵和尚赞》:“从来不知光闪闪气象,也不知圆陀陀模样。翠竹黄花,说什么蓬莱方丈。看九华山里金地藏。好儿孙,又生个石庵和尚。噫,那些儿妙处,丹青模样。”云云,真是喜笑怒骂,皆成妙谛了。此等禅性的栖居,真可与摩诘、东坡、山谷居士把擘入林,各极其致了。

阳明于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以疾剧,上疏告疾还乡。疏入不报。十一月二十五日,门人周积问疾。先生曰:“疾势危殆,所未死者元气耳。”二十九日,召积入。久之,开目视曰:“吾去矣。”积泣下,问:“何遗言?”先生微哂而曰:“此心光明,亦复何言。”顷之,瞑目而逝。“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八字,可谓先生辞世偈语,光风霁月,何等洒脱、从容。这正是其人格道心的完美体现。朱熹评曾点气象云:“人欲尽处,天理流行。随处充满,无少欠缺。故其动静之际,从容如此。”“胸次悠然,有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之语。”可谓与阳明同一境界。风流人豪之王阳明的禅意栖居,竟是如此洒脱从容,镇定圆满,令人景仰无尽。

第三,转识成智的度厄典范。正德三年(1508年),阳明初至龙场。与瘴疠为伴,蛇虺同居,困苦之极。有思州太守之差人到此,挑剔百端,侮辱阳明。周围的夷人愤而不平,痛殴差人。思州太守闻之,大兴问罪之师,令其前往叩头请罪。守仁虽为贬谪罪人,却凛然不服,复书云:“废逐小臣所守待死者,忠信礼义而已。”“差人挟势擅威,非太府使之也。龙场诸夷与之争斗,此自诸夷愤恨不平,亦非某使之也。然则太府固未尝辱某,某亦未尝傲太府,何所得罪而遽请谢乎?”书上,思州守惭服。可谓转识成智,以弱制强一例也。又水西宣慰使安贵荣,一日以象祠序为请。阳明曰:“毁之乎,新之也?”曰:“新之。”阳明曰:“胡然乎?有庳之祠,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毁于有庳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我知之矣。”于是王阳明乃从人皆有善性,无不可化之人的观点出发,引《尚书》《孟子》的记载,证明象被舜帝感化,改恶从善后,派到贵州,主治苗乡,竟大有功德,受苗民敬爱,至今不废。阳明因而论定:“唐人之毁也,据其始也。今诸夷之奉也,录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人知不善如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修德,及其至也,虽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可谓截断众流、独标高义之千古宏论,是阳明心学化民成俗的理论支柱,不愧为转识成智的千古榜样。阳明此文不仅立论高绝,而且还把西南文化的开发史提前了一千七百多年。自来言贵州文化,多以汉武帝遣唐蒙使夜郎谈及夜郎与汉孰大为据,事在公元前145年左右。另有楚庄矫从沅水涉贵州乌江而入滇为王之说,也不过在公元前350年左右。今据《尚书》“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格”,可知舜封象于苗疆,在夏禹之前,距今约四千一百年。则贵州文明开发,大大提前。

阳明灵机活法、转识成智之事例甚多。据《兵略纂闻》云:“王守仁与宸濠战于湖上,贼势尚锐,值风不便,我兵少挫。守仁急令斩取先却头。知府伍文定等立于铳炮之间,方奋督各兵殊死战。忽见一大牌立:宁王已擒,我军毋得纵杀。一时惊扰,贼兵遂大溃。次日贼既穷促。宸濠思欲潜遁,见一渔船隐在芦苇中。宸濠大声叫渡,渔人移棹请渡,竟送中军,诸将未知也。”原来树牌与藏舟,皆阳明之奇谋妙计。急中生智,遂以弱兵力克强敌,料事如神,真可谓天纵大智也。阳明仁者,其不得已而用兵,以保国安民为主,从不贪功擅杀。其《书草萍驿》诗云:

一战功成未足奇,亲征消息尚堪危。

边烽西北方传警,民力东南已尽疲。

万里秋风嘶甲马,千山斜日度旌旗。

小臣何尔驱驰急?欲请回銮罢六师。

又:

千里风尘一剑当,万山秋色送归航。

堂垂双白虚频疏,门已三过有底忙。

羽檄西来秋黯黯,关河北望夜苍苍。

自嗟力尽螳螂臂,此日回天在庙堂。

两朝开济之心,生民休戚之念,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佩无尽。

阳明诗文乃其伟大生涯的投影,极为生动丰富。随举一例,皆令人振撼称奇。如其《书佛郎机遗事》:

见素林公,闻宸濠之变,即夜使人范锡为佛郎机铳,并抄火药方,手书勉予竭忠讨贼。时六月毒暑,人多道暍死。公遣两仆裹粮,从间道冒暑,昼夜行三千里以遗予。至则濠之擒七日。予发书,为之感激涕下。盖濠之擒以七月二十六,距其始事六月十四仅月有十九日耳。世之君子当其任,能不畏难巧避者鲜矣。况已致其事,而能急国患逾其家如公者乎?盖公之忠诚根于天性,故老而弥笃。身退而忧愈深,节愈励。呜呼!是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尝欲列其事于朝,顾非公之心也。为作佛郎机私咏,君子之同声者,将不能已于言耳矣!

佛郎机,谁所为?截取比干肠,裹以鸱夷皮;苌弘之血衅不足,睢阳之怒恨有遗。老臣忠愤寄所泄,震惊百里贼胆披。徒请尚方剑,空闻鲁阳挥。段公笏板不在兹,佛郎机,谁所为?

这是一篇忠愤填膺、浩气塞天的文字。他歌颂了一位退休家居的老臣心忧国难,赶造利器,冒暑送来的动人故事。佛郎机炮,是葡萄牙刚发明的超级利器。而关心国防的林公见素,居然掌握了这种技术,铸造出先进的火炮,助阳明杀敌。这是何等难得的义举啊!阳明把这门火炮比作古代忠烈将军。他们是比干、伍子胥(鸥夷)、苌弘、睢阳(张巡)、段秀实(段公)的化身,它凝聚着英雄的血肉,千古的浩气。诗用拟人化的手法,凸显出林公此炮巨大威力与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精神,可谓开千古得未曾有之奇的诗作。据现有文献记载,此类新武器嘉靖三年(1522)始由葡萄牙从澳门传入中国。而此诗以实物证明早在三年之前,就由林公仿制送达王阳明的手上了。如此迅捷的汲收仿制的能力,真令人惊叹。

王阳明的诗文博大精深,领奇拔异,值得我们深入地发掘整理、学习继承,笺笺小文,权当引玉之砖,望海内通识,不吝赐教为幸。

[1]黄宗羲.姚江学案[M]//明儒学案.北京:中华书局,1985.

[2]王阳明.王阳明全集新编本[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3]王阳明.王阳明全集[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4]蔡仁厚.王阳明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

[5]张英,王士禛.渊鉴类涵[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 李剑波

2016-12-17

周笃文(1934— ),男,湖南汩罗人,新华社原中国新闻学院教授,现任《中华词赋》理事长。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诗词理论与创作。

I207.2

A

1006-2491(2017)03-0064-04

猜你喜欢

阳明王阳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真正心平气和
王阳明龙场悟道
王阳明脱衣巧审案
王阳明脱衣巧审案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阳明海运俄罗斯子公司营运
阳明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