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编辑角度看高校双语教材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2017-11-14胡小平

现代出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编者本土化双语

◎ 胡小平

从编辑角度看高校双语教材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 胡小平

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材存在原版教材缺乏本土化研究和改编、自编教材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基于此,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规划指导,加强本土化改编,提高双语自编教材编者的专业知识和双语水平。

双语教材;引进;编写

教育部在2001年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高等学校要结合学科、专业的调整,加快教材的更新换代。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强、可比性强的学科和专业可以直接引进先进的、能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原版教材。鼓励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和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理工类、财经政法类和农林医药类专业使用近3年出版新教材的比例应达到50%左右。建立科学的高校教材编写、评价和选用制度,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编写具有特色的高水平教材、讲义,防止教材编写上的低水平重复,杜绝质量低劣的教材进入课堂。

在这一政策指引下,有条件的大学出版社陆续引进或组织作者编写了一些双语教材。笔者对某出版社的几十种双语教材的市场认可度(销售数据)进行了分析,认为市场认可度欠佳的双语教材在编写中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突出问题。

首先,有些原版教材缺乏本土化研究和改编。当前市面上有些原版教材在引进和出版环节中未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缺乏本土化研究和改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原版教材的内容在某种程度上不适合中国国情。我国的高等教育目的是培养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共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理工、农艺、园林等理工科专业如此,经管、文法、商贸等专业更是如此。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讲授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知识和信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在融入社会时尽快满足工作需要。而绝大多数原版教材的内容是为原语言国家培养人才设计的,其主要内容、背景资料、实训练习甚至价值取向完全取决于原语言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几乎不可能考虑到中国的国情和各行各业的实际。第二,原版教材的编写思路和结构体例与我国的传统教材也存在一定差异。原版教材的作者受原语言国家教材编写思路的指导和影响,而我国作者也有自己的编写思路,二者存在差异自然在情理之中。第三,原版教材每个章节的知识篇幅和课时分配与我国的传统教材也有所不同。由于未考虑中国国情,未经过本土化改编,有些原版教材不能适应教学需要、不受读者欢迎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部分自编教材质量有待提高。除了原版教材之外,自编教材也是双语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教育部《意见》出台后,各大出版社都陆续组织专家、学者搜集资料、整合资源自行编写了一些双语教材,但这些教材参差不齐、鱼龙混杂。有些自编教材在内容上集中了多本教材的优势,语言上符合高校师生的外语水平,实用性较强。但少数教材走了极端,缺少对同类原版教材的借鉴而闭门造车,内容陈旧、单调、不切实际甚至错误。例如,某书稿中一张图示中的箭头方向画反了,幸亏编辑在审稿时及时发现,协同作者加以改正,否则这种内容错误被带入成书后将会以讹传讹、误人不浅。此外,极少数自编教材的封面粗制滥造、装帧设计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从作者到编辑和校对,乃至出版整个流程都应努力提高自编教材的质量。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来提升高校双语教材的编校质量。

一是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规划指导。教育乃立国之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双语教学和双语教材建设的指导和监管。各级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领会教育精神,细化和精化双语教学工作和双语教材出版工作,从政策层面保障双语教材的引进、编写的专业化、规范化和实用化。

二是加强对原版教材和我国双语教学实际的融合——本土化改编。对于原版教材,首先采取“拿来主义”,然后根据国家、高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对其进行甄选、择优。确定好优秀原版教材之后,也不是原版照搬、囫囵吞枣,将其原封不动地送进课堂,而应根据教学实际组织专家进行“量体裁衣”,对其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简化甚至改写。改变原版教材“水土不服”的弊病,使其脱胎换骨,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中焕发新的活力。

三是提高双语自编教材编者的专业知识和双语水平。教材的内容是其“灵魂”,是关键。编者的专业知识和双语水平直接决定教材内容的质量、决定成书的质量。就目前情况看,双语教材的编者大多是从事某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学者,他们的专业水平从某种程度来说是过硬的,但他们大多外语水平不高,这样的编者编写的双语教材专业知识到位,但语言令人费解甚至错误百出。另外一些编者是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他们编写的教材语言地道、语法正确,可是知识介绍不全面,甚至挂一漏万、东拼西凑,给学生造成专业知识理解上的困难。因此培养专业和外语知识“双行家”的任务迫在眉睫。只有“两条腿”都健全的双语行家才能编写出优质的双语教材。

总之,应形成以政策导向为先导、作者与编辑重视为保障、师生使用反馈为监督的良性循环机制,才能走出一条适合国情、师生受益、利于就业、服务发 展的双语教材出版之路。

(胡小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电子音像部主任)

[1] 教育部. 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 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

[2] 刘俊. 论高校双语教学原版教材的本土化[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6).

猜你喜欢

编者本土化双语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编者语
编者语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