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信息理解能力的思考

2017-11-13张玲玲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7年11期
关键词:小白兔学会信息

张玲玲

【案例】苏教版一年级(上)“丰收的果园”

师: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生1:图上有很多红红的苹果。

生2:小白兔推着苹果车,特别高兴!

生3:还有很多梨树。

生4:有很多小鸟停在树上。

……

“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这是我们在数学课堂上经常听到的声音。教师的想法本没错,希望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可是,结果却经常不尽如人意,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主题图色彩鲜艳、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隐含数学信息的图画有比较强的故事性,呈现形式既灵活,又生动,开放性较强,导致学生很难准确地抓住关键信息。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准确地获取、把握这些眼花缭乱的信息,进而准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些信息呢?

一、生“看”——师“理”

看,就是仔细观察题目中的图文信息。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的时间,不要只是匆匆忙忙地让学生看一眼就让他们回答问题,毕竟低年级的学生观察图片的能力还很有限;还要给学生留出观察的空间,注意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尽量不要讲。

看,首先是要使学生肯看,教学中,教师提供的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当然,还要教会学生怎么看,这就是一个“理”的过程。首先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另外,还要让学生知道该看什么,花儿可以很美丽,小朋友可以玩得很开心,但是这些很容易观察到的信息都不是应该关注的重点,重点是要让孩子学会在观察的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由总体到局部、由分散的信息到串联起有联系的信息,这个筛选、梳理的过程就是细致观察的过程。在学生细心观察、老师帮助一起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就能逐步地学会有序、准确地“看”了。

二、生“说”——师“引”

说,就是把自己的观察结果有条理地描述出来。语言是思维的结果,有了之前深入的观察思考,说出来的内容就会更加全面而有条理。在低年级更要多鼓励学生用学过的数学语言来叙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例如:“原来有4个萝卜,被小白兔拔走了1个。原来有5个桃子,被猴子摘了2个。”当然,“说”的目的还不止于此,学生在观察思考后提出的质疑也是“说”的一个关键内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了,表示他认真思考了,这是很宝贵的教学资源,教师尤其要认真对待。

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弱,有时会说得结结巴巴,话说一半就忘了要说什么了,甚至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逻辑性比较弱。这时,教师就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心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逐步引导学生说出他们自己的想法。如果学生实在不知道要说什么了,也要让他们把问题重述一遍,把自己的想法重新说一遍,想到哪儿不会了,请其他学生帮忙,这也算是一种回答。不管怎样,都要使之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师“结”——生“悟”

悟,就是在交流后得到的感悟和提升。课堂学习中,学生在脑海中或许已经隐隐约约地形成了一些概念、观点,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思考还不够完整、有序,不能主动建构知识体系,这些火花很容易消失。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可以带着孩子回顾刚刚学习过的知识:通过刚刚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也可以回顾学习的方法:小朋友们学得这么出色,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学习的?还可以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讨论,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感悟后的小结,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提升。

总之,只有在充分的观察和理解后,学生对数学信息的把握能力才能得到提升。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作者單位:江苏如东县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白兔学会信息
小白兔
学会分享
订阅信息
学会分享
展会信息
学会尊重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