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河南省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研究
2017-11-13李超宇朱道静
李超宇+朱道静
摘要: 社保数据的开发应用和数据资源共享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广东、浙江、重庆、江苏、福建、贵州等出台的大数据行动计划中均涉及人力资源数据的开发应用。在阐述大数据、人力资源相关概念基础之上,本文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建立河南省人力资源数据中心,实现人力资源数据的统筹化、精细化管理,提升河南省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关键词: 大数据 人力资源 数据中心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22-0030-02
一、相关理论
(一)大数据的内涵
大数据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主题,许多学者、专业人员和机构分别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大数据的定义进行了阐释。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对大数据(Big Data)做出如下定义:“大数据指的是规模已经超过了传统数据库软件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并不是大于一个特定数据量的数据才能被定义为大数据,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符合大数据标准的数据集规模也会增长,并且该定义在不同的行业中也会有变化,这依赖于在一个特定行业中的常用软件和数据集的规模。”[1]
EMC公司则这样描述大数据:“大数据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术语;相反,它是对各种数据(其中大多数是非结构化的)永不休止的积聚的一种表征。它用以描述那些呈指数级增长,并且因太大、太原始或非结构化程度太高而无法使用关系数据库方法进行分析的数据集。”[2]
(二)人力资源的内涵
“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彼得·德鲁克(1954)在其《管理的实践》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在书中他提出将人作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需要进行管理,并且认为人力资源相较于其他企业资源有独特性,需要管理者发挥协调能力、融合能力、判断力和想象力。[3]
人力资源指的是全部人口拥有的劳动能力的集合,人力资源会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反过来影响以上多个因素。[4]
二、河南省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
截至2016年年末,河南省總人口为10788万人,占到了全国人口总数的78%。河南省虽然作为人力资源大省,但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上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人口总量大,但整体质量不高
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河南省每10万人中,除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有所下降以外,其他层次的人数都有所升高。与2000年相比,河南省文盲率虽然下降了162%,但是仍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人力资源流失率高,利用率低
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劳动力(15—64岁)人口总数为7500,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其中青年(15—24岁)占比为222%;壮年(25-44岁)占比为448%;可以看出,青壮年人力资源约占到67%。但是, “人口红利”并没有在河南省内得到充分发挥。河南省统计网关于河南农民工外出意向的专项调查报告数据显示,741%的受访者表示计划到省外务工,近80%的河南省技工学校毕业生流向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中40%都流向外省。
(三)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平均比例为430%,河南省占比为35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总数为16万,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777%;中级职称总数60万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2912%,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总占比为4389%,占比偏低。
(四)人力资源发展环境欠佳
近年来,河南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逐步深入,但人力资源软环境建设相对滞后。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人才吸纳、培训、激励机制不完善;人事、户籍制度不够完善。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农民自发外出务工的占比达到60%,城镇下岗、农村无业人员的就业服务相对滞后;政府培训补贴力度与农民的需求存在很大差距,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不高,自我接受教育意识不强。
三、河南省人力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路径
(一)运营主体
河南省人力资源数据中心将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源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面向市场,以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政府主导下,数据中心的建设及运营管理将采用PPP的运作模式,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运作模式
河南省人力资源数据中心采用“导入-分析-应用-反馈”的运作模式,以导入的社保数据为基础,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导入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分析的结果服务于河南省社保体系的建设和人力资源大数据中心应用平台——“就业云平台”的建设;依托“就业云平台”,收集并完善河南省人力资源数据,同时将收集的数据反馈到数据平台上,最终把河南省人力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循环的、具有自身造血功能的动态系统。
(三)建设内容
河南省人力资源数据中心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机房建设与硬件配置、数据采集和整理、ETL系统、数据建模、结果评估、数据可视化、数据安全和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四、安全保障措施
为保证河南省人力资源数据中心的顺利推进和有效运行,不仅要有实用的运行管理系统作为支撑,也要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运营管理和监督机制。河南省人力资源数据中心的安全保障主要从制度保障和技术保障两个层面进行建设。
(一)制度保障体系
制度保障体系主要通过成立监管机构和制定规章法律 两个层面对数据中心建设进行监管。以设置独立的监管机 构、成立监管小组、建立信息发布平台、建立立体式的保密制度为手段,全方位保障人力资源数据中心的运营。
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制定数据中心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证数据中心信息安全工作有序开展。
(二)技术保障体系
技术保障体系主要分为安全运营保障体系、软硬件保障体系、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三个层面。安全运营保障体系主要通过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建立集中的身份管理平台、建立安全审计和检测平台等方法;软硬件保障体系主要借鉴阿里云、百度云等云平台建设技术,搭建分布式平台,通过可视化技术和MySql数据库技术保障数据信息的整合与筛选工作;安全技术保障体系主要由国建电网负责搭建,从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五个层面进行保障。
参考文献:
[1]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 , Competition , and Productivity[EB/OL].
[2]EMC. Big Data Big Opportunities[EB/OL].
[3]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北京: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93-211.
[4]徐春霞.浅谈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J].商情,2012(48):36-38.
[5]牛林林.河南省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评级与对策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3.
[6]罗智文.河南省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4.
责任编辑: 孙 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