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水:把“巧媳妇”做成脱贫攻坚大产业
2017-11-13冯春久卞瑞鹤通讯员魏红刘飞
冯春久+卞瑞鹤+通讯员+魏红++刘飞
位于河南东南部的商水县,如今是一个有着124万人口的农业大县,是国家级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然而,在这样一片资源缺乏、经济贫弱的土地上,从未缺少令人激动的精彩篇章。
一个个历史尘封的故事我们暂且不论,就说在脱贫攻坚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这里由“巧媳妇”演绎的致富创业故事,足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记。
10月16日至17日,在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谷建全的带领下,来自省扶贫办、省妇联以及高校科研单位的领导、专家齐聚商水,对“巧媳妇”工程进行了深入的参观和调研,对其在产业扶贫方面的可贵探索和成功经验,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研讨。
10月,多雨微凉,但在商水县每一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传递着激情和活力,每一个“巧媳妇”脸上都洋溢着劳动致富带来的幸福和喜悦。成果展示厅里,一件件制作精美的产品和一幅幅生动传神的图片,向参观者讲述着商水县“巧媳妇”工程在产业扶贫方面的卓著成绩。
领导、专家们一边认真参观,一边热烈讨论,不时发出啧啧称赞。一下午的时间,调研组相继参观了华东无纺布、河南阿尔本制衣、瑞祥发制品、商水县龙巢网、化河乡“巧媳妇”工程等8个产业扶贫示范基地。正是这些点缀在商水大地上的示范基地,支撑起了这里产业扶贫的强大格局。
走出脱贫致富路
早饭过后,23岁的王亚丽安顿好老人和孩子,便坐在缝纫机前开始忙活。
王亚丽是商水县“巧媳妇”工程的受益者。每天忙完家务,她便在家里把服装辅料加工成半成品,然后交给和她签约的制衣公司。
“按件计酬,每月能赚2000多元。既不耽误农活儿,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王亚丽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如今在商水县,依托“巧媳妇”工程,多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将生产线延伸到农民家门口,点燃起贫困家庭的致富新希望。
“‘巧媳妇工程帮助贫困留守妇女在不耽误农业生产和照顾家庭的同时增收致富,既有效缓解了企业用工难题,又初步实现了‘两不、两促、两确保的目标,已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商水县委书记马卫东说。
商水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约30万人,农村留守妇女18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贫困人口。
脱贫路上,如何发挥“半边天”的作用?自2012年起,商水县大力实施“巧媳妇”工程,采取协会搭桥、政府引导、企业(能人)领办、留守妇女参与、市场化运作方式,探索实施“公司+订单+定点+农户”的加工经营模式。
产业转移的需求,脱贫致富的渴盼,与“巧媳妇”工程一经结合,便迅速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实现了“一举求多效”。
“我们已把‘巧媳妇工程纳入了‘十三五发展规划,明年将实现所有贫困村、贫困家庭全覆盖,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县就业‘巧媳妇达到12万人,年增收25亿元。”商水县县长熊和平表示。
“巧媳妇”由何而来
时光回溯到2013年开春,与商水县巴村镇利杰玩具厂签约的“巧媳妇”张艳丽和妯娌、姐妹们,每天忙完家务就聚在车间,一件件外贸玩具制品在她们灵巧的手中编织完成……而此时,浙江省嘉兴市梧桐工业园区十几家纺织服装企业却显得比较冷清,每家企业门口都张贴了各式各样的招聘启事,依靠低工资降低产品价格以换取大额订单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严重的“用工荒”。
“当时的商水,作为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急需破解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粮食怎么保、民生怎么办等几个大问题。如果把‘巧媳妇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富民工程來抓,未尝不是一条好的破解之路。”回忆起当时的破局思考,马卫东说。
2013年,时任商水县县长马卫东带队到江浙一带了解沿海地区订单的实际情况。一行人回来后,立刻深入商水县25个乡镇实地走访调研,了解到全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0万人,在农村的留守妇女18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贫困人口。同时,商水县民间传统加工业基础深厚,加工业项目主要涉及20多个领域,分布在全县25个乡镇、场、办事处、产业集聚区,而外出务工人员在外已有了一定的资金技术积累,返乡创业要求强烈。
这些成了商水县承接服装制作、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优势。思路决定出路,基于这些有利条件,结合本县实际,商水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将“巧媳妇”工程确定为全县最大的民生工程并大力推进,力争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推进县域经济新发展。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县强化政府引导,成立专门机构,制订工作方案,并提出了“协会搭桥,政府引导,企业(能人)领办,留守妇女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格局。
一时间,商水县人人学技能,家家都有“巧媳妇”。“既能赚钱养家,又能照顾老人孩子,哪怕钱少点,只要能在家门口就业就是一种幸福。”这是不少“巧媳妇”的心声。
与此同时,政府也加大“扶促带帮”力度,引导“巧媳妇”工程领办企业积极与沿海企业对接,与全国最大毛衫加工集散地浙江嘉兴中国毛衫协会达成订单加工协议,在嘉兴市设立办事处和加工点,办理毛衫接单、发单、收单、复验、交货、加工等业务,并负责推介、招商,增强商水在毛衫加工及套口、纺织服饰加工、手工编织等领域的影响力。
大量订单纷至沓来,“巧媳妇”在家门口就能编织彩色梦想。
“我们在商水设点建分厂,成立了流动质量检验队,走村串户,上门培训、上门检验,从而把生产线成功地延伸到了农村。”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丽霞介绍说。
能人带动,“巧媳妇”织出致富路
在商水县农村,流传着一个“巧媳妇拜师求艺”的故事。
2004年年初,商水县练集镇梁楼村村民闫喜荣和丈夫到南京高淳经商,看到当地渔网编织生意十分红火,便产生了“拜师学艺”的念头。可是,他们每到一个加工点都吃了“闭门羹”。在一处农家小院里,闫喜荣带上几件礼物向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求教,才学会了全套渔网编织技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