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谍战什么样

2017-11-13王平

特别文摘 2017年17期
关键词:红队夏衍谍战

王平

在很多谍战剧中,主角往往是个人情愫与家国情怀交织,一边做特工,一边谈恋爱,在酒吧、舞厅成为焦点,在街头一袭风衣潇洒行走,一言不合就身手矫健地当街杀人。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真实的谍战其实与之完全不同。

1980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中国内地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当时轰动一时,而著名作家夏衍对这部戏的评价就是:本剧编导并不了解当年周恩来规定的地下工作基本原则,即强调中共地下工作不能搞三点——金钱收买、美色引诱、手枪恫吓,因为这种做法固然可以简单见效,但是会声名狼藉,而且还可能导致自身的堕落。

除了身为著名文学家,夏衍也曾长期从事地下工作,其说法可以为新中国成立前硝烟弥漫的地下战线提供最为可信的注解。真正的谍战中也极少出现影视剧里一言不合拔枪火并的动作场面,因为地下工作者战斗在敌人眼皮底下,随身携带枪支的最大可能性不是杀敌,而是在任何一次寻常的街头检查中暴露自己的身份,毕竟寻常百姓是不可能有枪的。当年中共特科“红队”在陈赓领导下在上海锄奸,连续击毙何家兴、白鑫等叛徒,有效阻止了机密的外泄,保护了党中央,但是整个红队只配备了4支手枪,而且只有在执行任务时才能携带在身。

至于帅哥美女更是地下工作者们的躲避对象,一般来说,地下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尽量没有生理和外形特征,这样可以保证地下工作者轻而易举隐藏于茫茫人海,如果是大帅哥大美女,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周围人关注,“至少多看一眼”,一旦成为大众焦点,地下工作的完成就无从谈起。不仅谍战主角们不可以是俊男靓女,真实历史中的地下工作者们甚至会有意识地离帅哥美女远一点,因为美丽往往会惹人关注,在美人旁边也会被人附带关注,遭遇池鱼之灾就不值当了。

真实地下工作者们的战斗就是这样——残酷、无趣、安静,毫无奇遇而且潜伏周期漫长。在这样的环境中浴血奋战至共和国黎明到来的地下工作英杰们,从外观上看,他们大部分属于相貌平庸、生活庸碌甚至穷困潦倒的人。

当然,隐蔽战线上也不乏潇洒进出敌营如闲庭信步的。陈瀚笙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历史学家,被北大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时只有20多岁,是当时北大最年轻的教授。20世纪30年代,他就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农民不仅受地主盘剥,而且受外国资本压榨,因此除了推翻“三座大山”之外没有出路。学者身份之外,陈瀚笙与20世纪最优秀的间谍佐尔格是合作关系,1944年蒋介石政府通过日本提供的情报,发现陈瀚笙可能“通共”,部署军警要在昆明逮捕陈瀚笙。结果抓捕前突然一架英国军用飞机降落昆明,抢先接陈瀚笙离开中国去了印度,抗战胜利后他又去美国当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回国,谢绝担任外交部副部长,继续做自己的学问。陈瀚笙107岁高齡去世时,是北大最年长的教授。

这便是在中国曾经发生的真实的谍战,它看起来一点都不奢华,一点都不激烈,但是于无声处惊雷已布天下。

(摘自《新天地》 图/王建峰)

猜你喜欢

红队夏衍谍战
作文表意要清楚
作文表意要清楚
AI谍变
夏衍巧改剃头诗
五红队建耀童心
我的爷爷奶奶——夏衍与蔡淑馨
对艺术的尊重
巧用英文字母练习队列队形
沈安娜:按住蒋介石脉搏的谍战玫瑰
DECODING A SPY SAV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