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原则在手术室敏感指标监测和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2017-11-13刘清元冯晓瑞
刘清元,吴 星,冯晓瑞
(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SMART原则在手术室敏感指标监测和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刘清元,吴 星,冯晓瑞
(陕西省肿瘤医院,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探讨SMART原则在手术室敏感指标监测和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4010例手术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2015年2005例手术,采用传统质控方法,进行班次考核,应用PDCA质量持续改进;观察组为2016年2005例手术,采用监测17项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应用SMART原则,自制敏感指标查检表,结合PDCA质量持续改进。比较两组手术护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及医生对手术室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制度执行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和医生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绕手术室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制定各项“敏感指标落实合格率查检表”,针对查检结果对要因分析,采用SMART原则及应用PDCA循环质量持续改进,具有改进目标明确、可量化、可观察追踪、切实可行的特点,可明显提升手术室质量。
SMART原则;敏感指标;质量持续改进
有证据表明,建立敏感性护理指标,更有利于落实患者的安全管理,能使围术期死亡率降低40%,总体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下降1/3[1]。手术室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重视。SMART原则的基本属性为目标的清晰度和目标的难度,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即明确的(S)、可衡量的(M)、可接受的(A)、实际性(R)、有明确的期限(T)[2]。我院应用SMART原则,及应用PDCA循环质量持续改进,具有改进目标明确、可量化、可观察追踪、切实可行的特点,可明显提升手术室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4010例手术作为研究对象,按年度分为对照组2015年2005例手术和观察组2016年2005例手术。两组手术均为四级手术,麻醉方式均为全麻,涉及手术专科种类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班次考核,制定巡回护士、洗手护士、辅助护士等班次考评细则,针对每月质控存在的问题进行要因分析,提出若干改进措施并落实。
观察组依照相关规定及我院专科特色,制定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14项,制定各项“敏感指标落实合格率查检表”,针对每月查检结果进行要因分析,并采用SMART原则及应用PDCA循环质量持续改进。
具体方法为:(1)确定敏感指标:依照相关规定及我院专科特色确定基础敏感指标7项为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手术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给药错误率、输液反应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手卫生依从率;手术室专科敏感指标7项,如: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术中异物遗留发生例数、手术标本遗失例数/手术标本错误率、体位不当造成损伤率、电外科设备致损伤率、三方核查落实率、手术部位标识正确率等。
(2)制定敏感指标落实合格率查检表:针对敏感指标制定重点指标,并制定落实合格率查检表,如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合格率、物品清点制度执行合格率、术中压疮预防制度执行合格率、手术标本管理制度执行合格率、手术隔离技术制度执行合格率、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合格率、用药安全制度执行合格率、输血制度执行合格率、健康教育制度执行合格率等。
(3)要因分析:每月对查检结果进行要因分析,遵循二八原则,寻找改进重点
(4)采用SMART原则及应用PDCA循环质量持续改进。
1.3 评价方法:
1.3.1 不良事件发生率:调取院内不良事件上报数据,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1.3.2 核心制度执行合格率:调取科室及护理部核心制度执行质控原始数据,对比两组执行合格率。
1.3.3 满意度:调取院级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医生对手术室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科室管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由Excel 2003录入,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
两组基础敏感指标手术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给药错误率、输液反应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率均为0%;两组手术室专科敏感指标、术中异物遗留发生例数、电外科设备致损伤率发生率为0%。见表1。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2.2 核心制度执行合格率
手术患者身份信息正确率、三方核查落实率、手术部位标识正确率均为100%。见表2。
表2 两组核心制度执行合格率比较(%)
2.3 满意度(见表3、表4)
3 讨 论
3.1 确定敏感指标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指为了定量评价和监测影响护理结果的护理管理、临床实践等各环节而制订的指导护士照护患者和组织促进的监测评价标准。而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选择是护理质量评价的关键[1]。研究指标的选择源于《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等级医院评审》条款及手术室行业规范。14个指标是从手术室具体护理中的每个环节出发,直接反映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关键环节[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表4 两组医生满意度比较[n(%)]
3.2 制定敏感指标落实合格率查检表
敏感指标的确立,仅仅监测该指标发生例数或者发生例数,属于结果指标,不能反映出对应的核心制度执行的合格程度。例如术中异物遗留发生例数、手术标本遗失例数/手术标本错误率等,反映出的是一种结果。也许结果指标达到规范要求,但不能说明在执行标本管理制度/物品清点制度中护理问题。反而核心制度的执行合格率直接影响结果指标的实现。所以制定敏感指标落实合格率查检表可以客观反映出护理工作过程中的不足,便于质量持续改进。
3.3 要因分析
每月对查检结果进行要因分析,遵循二八原则,寻找改进重点,拟定改进措施。
3.4 采用SMART原则结合应用PDCA循环质量持续改进
SMART原则主要通过采用科学的目标设定方法指导实质性的工作,增加工作的目的性、主动性、时间性,提升工作效率,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4-5]。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目标的设定具体化,本研究对照组以班次考核作为考核目标,目标庞杂;如班次考核中巡回护士考核既有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物品清点质量、体位摆放质量、无菌技术操作、手卫生等,以改进“巡回护士工作质量”为目标,不能有效落实SMART原则中的Specific。观察组则将质控项目具体为14项感指标,可以达到目标明确、可落实的目的。
(2)目标必须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本研究中,对照组班次考核以百分制作为考核衡量指标,各个内容之间所占权重没有依据;观察组则将14项感指标作为单独的项目,分别进行单项的比较发生率/发生例数/制度执行合格率,可以进行前后比较,具有可比性和可衡量性。
(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本研究中,对照组班次考核内容涉及面广,内容之间影响因素不确定,顾达成的目标不客观;观察组则将14项感指标作为单独的项目,各自衡量,影响因素固定,目标达成客观、科学。
(4)目标必须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各个敏感指标的建立,构成手术室护理质量框架,敏感指标相关制度执行合格率直接反应护理质量中不足,这其中的相关性很好的建立起手术室质量管理体系,相辅相成,确保安全。
(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采用SMART原则结合应用PDCA循环质量持续改进,将计划、实施、检查、确认的PDCA循环限期完成,弥补班次考核中由于内容庞杂、原因不真、完成有难度的不足。
3.5 思考
目前我国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在《护理敏感指标实用手册》虽有涉及,远不能反映出手术室护理管理特色。
总之,SMART原则在手术室敏感指标监测和质量持续改进中具有改进目标明确、可量化、可观察追踪、切实可行的特点,可明显提升手术室质量。
[1]Lindberg M, Ludvigsen MS. Ultrafiltration rate as a nursingsensitive quality indicator in haemodialysis[J]. Int J Nurs Stud,2012,49(10):1320-1324.
[2]徐文.视频录制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9):823.
[3]郭秀敏,周爱霞,杨春艳,等.3个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及其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9):1001-1003.
[4]白晓霞,曹 勍,邓 敏,等.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的初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12):885-889.
[5]陆燕弟,刘翠花,任杰平.SMART原则在手术室实习护生带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35):4467-4469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43.159.02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