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2017-11-13孙晓秋
孙晓秋
(临沐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700)
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孙晓秋
(临沐县人民医院,山东 临沂 276700)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对策,提高ICU患者的生活、生存质量。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VAP 40例(48.78%)作为实验组,未发生VAP 42例(51.22%)作为对照组。结果 两组通气时间超过10天、深静脉穿刺置管等结果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ICU患者发生VAP的危险因素。结论 相对于一般科室患者而言,ICU患者VAP发生率高、致死率高,对VAP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VAP的发生率。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护理干预对策
机械通气作为ICU抢救工作中的主要手段之一,机械通气期间常发生VAP,病死率约为30%[1]。相关资料指出,VAP已经成为ICU中的常见性院内感染问题,占同期院内感染的20%左右[2]。为了提高ICU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VAP发生率,需要在明确发生VAP相关危险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发生VAP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未发生VAP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总结VAP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原发疾病包括:慢阻肺疾病、脑血管疾病、外伤以及重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患者。将发生VAP的4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未发生VAP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8~85岁,平均年龄(65.30±1.60)岁;机械通气时间2~33天。对照组男27例,女15例;年龄8~86岁,平均年龄(65.50±1.50)岁;机械通气时间2~32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VAP诊断标准[3]
机械通气超过48 h,胸部X线显示出肺部新出现/进展性浸润病灶且无相关原因解释,患者有诸多表现:体温在37.5℃以上且呼吸道分泌呈脓性增多表现;外周血WBC不足10×109/L;病原学证实。
1.3 方法
咨询ICU医护工作人员,查找VAP相关文献资料,对可能诱发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总结,包括通气时间、深静脉穿刺置管率、留置胃管率、患者意识障碍率、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通气时间>10天、深静脉穿刺置管、留置胃管、患者意识障碍情况及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 果
2.1 临床特点
实验组通气时间>10天、穿刺置管、留置胃管、患者意识障碍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对比[n(%)]
2.2 血清白蛋白含量、住院时间
实验组血清白蛋白含量为(26.50±5.20)g/L,平均住院时间为(26.50±14.50)天;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含量为(33.20±3.60)g/L,平均住院时间为(9.50±3.50)天。实验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t=17.4431,P=0.0000),血清白蛋白含量低于对照组(t=6.8112,P=0.0000)。
3 讨 论
3.1 ICU患者发生VAP的相关危险因素
本次实验共选择ICU患者82例,并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结果显示:通气时间>10天、穿刺置管、留置胃管、患者意识障碍、血清白蛋白含量、住院时间均为诱发ICU患者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相关资料指出,血清白蛋白总量的降低会减弱支气管黏膜纤毛运动、咳嗽反射能力,诱发呼吸道功能损害后的呼吸机相关肺炎[5]。有相关文献指出,VAP发生、机械通气时间呈正比关系,主要是因为机械通气、建立人工气道破坏了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导致病原菌进入下呼吸道,成为气管、支气管细菌内置主要来源,而这一类细菌具有清除、死亡困难的特点,加上分泌物排出不畅,从而诱发VAP[6]。
3.2 VAP相关危险因素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策
为了降低VAP发生率,必须针对诱发VAP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护理干预。
3.2.1 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机械通气时建立人工气道,不但造成了鼻咽腔正常生理防御屏障的破坏,也在呼吸机、附件污染、反复吸痰等操作的影响下诱发VAP。护理干预工作:机械通气期间需要正确掌握脱机的时间,合理的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护理工作执行期间需要清除气管内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状态;做好呼吸机管道消毒处理,在呼吸机管道没有感染的情况下间隔3天更换1次,一旦出现污染需要即刻更换;规范吸痰操作,吸痰期间不可出现负压较大的情况,一般操作以15 s内为宜,避免带入细菌[7]。
3.2.2 留置胃管护理
本文结果显示,留置胃管也是诱发VAP的危险因素之一。留置胃管限制了食管括约肌功能,所以留置胃管的患者极易发生食管反流,而反流物会将胃内细菌带入至呼吸道,诱发VAP。护理干预工作:胃管留置位置一定要合理,注意鼻饲的速度及量,规避由于食物误吸入气管的情况发生;定期更换胃管,并进行口鼻腔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有效的腹部按摩,腹部按摩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其胃肠道蠕动情况,避免发生积食[8]。
3.2.3 深静脉穿刺置管护理
根据ICU患者病情所需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而处理不当会直接诱发血液感染、延长置管时间,增加感染率。护理干预工作:穿刺期间要求护理人员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规范洗手,穿刺技术熟练、准确;选择合理的穿刺位置及高质量的导管;护理人员做好患者术后皮肤护理工作,局部皮肤汗多/渗出液情况均会诱发感染,所以要及时更换无菌敷料[9]。另外,使用碘伏对穿刺部位皮肤进行消毒。
3.2.4 意识障碍护理
相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意识障碍的患者其咳嗽及吞咽等反射功能明显降低甚至消失,增加了胃液反流、误吸、分泌物排出障碍等情况的发生率,并诱发VAP。护理工作干预:间隔2 h进行翻身叩背1次,确保肺部、气管深部痰液均能够顺利进入主支气管并排出体外。另外做好痰培养,并根据痰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执行无菌操作,实现护理盘专人专用,降低交叉感染及医源性感染问题;气道湿化兼具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消炎抗菌的效果。气道湿化期间可根据患者痰液脓稠的情况调整雾化吸入次数,一般为2次/d。另外,需要做好昏迷患者的营养支持及口腔护理、引流管护理。
4 结 语
综上所述,ICU患者病情危重,且VAP发生率较高,护理干预工作将直接或间接影响ICU患者生存、生活质量。通气时间、深静脉穿刺置管、留置胃管、患者意识障碍、血清白蛋白含量、住院时间等均为诱发VAP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VAP发生率,改善护理效果。
[1]刘清宏,周春兰.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4,(10):13-16.
[2]赵丽芬.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0):1631-1632.
[3]朱 英,夏 霞.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5,(11):1885-1888.
[4]李美娟.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30-31.
[5]陈 虹.N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1):138-139.
[6]黄 舒.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4):252-253.
[7]陆 琼.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5,(29):360-361.
[8]赖梅芳.重症监护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046.
[9]袁 烁,张威威.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措施[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6):1069-1071,1072.
Risk factors analysi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ICU
SUN Xiao-qiu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of Lin Mu, Shandong Linyi 276700, China)
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ICU (ICU) risk factors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 VAP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mprove the life of patients with ICU, the quality of life. Methods: 82 cases of ICU patients, VAP 40 patients (48.78%) experimental group, non VAP 42 patients control group (51.22%).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index contrast, ventilation time more than 10d, the compare of deep venous punctu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CU patients were risk factors of VAP.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in general departments, ICU patients with high incidence of VAP, high mortality, targeted interventions for VAP risk factors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VAP.
Intensive care unit;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Risk factors; Nursing intervention
R473.5
A
ISSN.2096-2479.2017.43.14.02
本文编辑:张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