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2017-11-13申晓玲
申晓玲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 邯郸 056002)
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
申晓玲
(河北省邯郸市第一医院神经内二科,河北 邯郸 056002)
目的探讨和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研究组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干预,将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住院费用与时间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临床护理路径;血管性痴呆;应用效果
血管性痴呆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类的精神疾病,在老年人群体中比较多见,由于该疾病在病发后的病程相对较长,因此,在进行相关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对其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提高治愈率,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会对临床护理路径在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具体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所有患者中有多数为脑梗患者,将患有合并意识障碍与重度痴呆的患者予以排除。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0~74岁,平均年龄(52.45±7.24)岁;研究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2~76岁,平均年龄(52.57±7.18)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给予患者用药、饮食运动以及心理上的指导,同时进行相应的管理。研究组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首先根据护理人员和患者情况将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患者入院之后对患者的身体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患者的病房环境整洁干净,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状况为其制定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将临床护理知识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一并向患者讲解,以便患者能够积极的配合治疗。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情况对患者的认知与判断问题的能力进行相应的训练,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定期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再根据其恢复变化情况对护理工作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患者的认知功能等方面逐渐恢复的时候再进行心理上的指导,帮助患者改善其睡眠情况,逐渐的进行娱乐化和个性化的治疗指导,加强患者的自我活动意识,维持两个月作右之后再对护理措施作出相应的调整,患者病情恢复至可以出院时,再对相关指标评分进行评估,叮嘱患者家属在出院之后继续实施延续性的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判定标准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主要包括工具性日常生活量表与生活自理量表,每部分量表总分在8分则表示完全正常,8分之上则认为其功能有不同程度上的下降,总分最高为64分,如果分数越高则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低。
2 结 果
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指标比较(±s)
组别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 住院时间(天) 住院费用(元)研究组 23.97±1.01 48.72±1.39 14679±249对照组 35.62±2.81 59.47±1.46 28731±843
3 讨 论
血管性痴呆患者通常会出现认知功能和自我意识降低的症状,而护理干预对患者恢复有很大的影响,相对与常规的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则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随时对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相应的调整,非常灵活,临床护理路径可以使患者的思维能力、活动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患者的治愈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的少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有效,值得应用。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护理的应用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的缓解,同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病情恢复,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蒋艳云,康 省.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4,12(19):1431-1433.
[2]康爱玲.临床护理路径在复杂血管外科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5,07(22):160.
[3]刘清波.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6,25(14):284-285.
[4]何海燕.临床护理路径用于脑出血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吉林医学,2015,36(11):2411.
[5]曲丽莹,张 莹,张丽荣.临床护理路径在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吉林医学,2012,33(10):2180-2181.
[6]陈凤慧,陈宪英.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05):946-947.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43.40.02
本文编辑:刘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