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7-11-13付琛瑜

河南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实务硕士河南省

文/付琛瑜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文/付琛瑜

随着知识产权在近几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管理、服务与保护均需大量合格的知识产权人才。然而,与快速发展的知识产权事业相比,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仍存在较大差距。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在“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战略措施中,明确提出了我国应“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的战略任务。《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将我国知识产权人才总量提升至50万人。《河南省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培养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支持高校培养知识产权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的若干意见》也规定“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壮大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已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政策导向和人才需求形势下,知识产权教育近年来备受关注,截至2017年8月,全国各地已陆续建立起了32家知识产权学院和几十个国家级、省级知识产权培训基地,有71所高校设置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作为经济和高等教育欠发达省份,河南省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起步较晚,人才培养的规模、层次和水平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立足研究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现状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近年来,河南省围绕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亟需一大批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河南省目前已有中原工学院、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3所高校成立了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已有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工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和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等7所高校设有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其中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最早在2012年开始招生,其他几所高校的招生开始于2013和2014年。每年全省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招生不足400人,已毕业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仅230多人。在博士研究生层面,只有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民商法学博士点培养竞争法方向的法学博士,尚未培养知识产权或知识产权法博士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层次,我省仅郑州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河南大学法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和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在民商法学科培养少数“知识产权法”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及法律硕士研究生。截止目前已培养知识产权法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不足百人。中原工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自2006年起在科技哲学学科招收“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方向硕士研究生,目前已培养50多名知识产权方向的硕士层次人才。2016年起,该校开始招收知识产权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2017年起在MBA专业硕士点招收知识产权管理专业硕士(IPMBA)研究生。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技术经济及管理(120204)学科招收知识产权经济与知识产权战略方向硕士研究生,目前已培养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硕士研究生10多名。另外,我省的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还培养两届100多名专科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郑州大学、中原工学院等高校的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近年来开展了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和部分短期培训班,培训了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非学历教育人才。

截止目前,河南省高校已培养的数百名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但从整体来看,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相对滞后,所培养知识产权人才的数量、质量都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南省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开始晚,起点低,培养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应有的体系,高校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方面的滞后,难以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具体来说,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定位不准。《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十三五”规划》规定我国知识产权人才要达到50万人,其中企业知识产权人才达到45万人,占到90%。深圳峰创智诚知识产权人才服务有限公司2017年的知识产权人才市场需求大数据也显示出企业是知识产权人才需求大户,也是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应有的服务面向。从专业的角度看,从事知识产权业务的人不仅要掌握法律知识,还要具有企业技术方面的专业素养。这对知识产权人才的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理想的知识产权人才应有一定的理工科背景,有扎实的法学基础,掌握一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市场需求量大的应用型人才,尤其是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应用人才。我省绝大多数知识产权专业都建立在法学学科上,普遍存在“偏重法律轻经营,偏重理论轻应用,偏重概念轻实务,偏重模板轻特色”的现象,把培养目标实际定位在了知识产权法学人才上面,其课程设置与法学本科专业差异不大,基本上是在原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加上了部分《知识产权总论》《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文献检索》《专利代理实务》等知识产权类理论或实践课程,深深烙上法学教育传统。我省高校在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方面的培养缺失,而当前大中型企业,高新企业等尤其迫切需求的是善管理、能经营的知识产权经理人;中小企业乃至小微企业等当前尤其迫切需求的是会操作,能动手的知识产权操作者。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直接导致培养出来的知识产权人才用人单位用不上,而用人单位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高校又培养不出来的尴尬局面。

知识产权学科建设薄弱。知识产权学科尚未列入我国的学科体系,知识产权法学也仅是民商法学二级学科中的学科方向。虽然目前国内部分高校设有知识产权专业硕士点或博士点,但基本上都属民商法学的研究方向,尚无名正言顺的知识产权专业硕士或博士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没有形成体系,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不能满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要求。

近年来郑州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原工学院等几所河南省高校培养的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主要是“知识产权法理论与实践”方向民商法学硕士研究生及知识产权法方向的法律硕士研究生、“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方向的科技哲学硕士研究生,“知识产权经济与知识产权战略”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研究生。中原工学院的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研究生和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IPMBA)刚刚开始招生,还没有毕业生。河南省高校仅郑州大学有法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尚无知识产权方向的博士招生计划。总体来说,河南省知识产权学科发展严重滞后,建设薄弱,存在空白,现有的知识产权相关学科硕士点均不够正规,知识产权硕博士教育缺位。无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知识产权硕博士高层次人才。

知识产权师资普遍缺乏。近年来,我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专业师资不足。我省高校专职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研究的教师较少,有的开办知识产权本科教学的高校甚至没有专职知识产权教师,难以担负起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任务。二是教师重理论、轻实务。教师基本上都是专门从事教育的理论工作者,普遍缺乏实务部门工作经验,缺少知识产权实务领域的教学,所培养的学生实务技能缺失,与知识产权人才实务性强的特点背道而驰。三是教师的知识结构较单一。目前我省高校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的教师绝大多数都是法学专业毕业,普遍缺乏管理学、自然科学、经济学等专业学历背景的教师。而知识产权制度的综合性,必然需要教师兼具法学、管理学、经济学甚至是理工科自然科学综合知识和技能。

生源具有局限性。如前所述,河南省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而这些本科生均来自于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统计发现,河南省7所招收知识产权本科的高校中,仅中原工学院只招收高中应届理科生,安阳工学院只招收高中应届文科生,其他院校都是文理兼收。知识产权专业的学生来源随意性强,局限性大。知识产权人才的来源应当多元化,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历层次、不同工作经验的差异化生源有利于培养出复合型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生源的教育背景会影响他们选择何种类型的知识产权知识来进行学习。如具有理工科背景的学生往往较多涉及专利领域,文科背景的学生往往对商标和著作权问题较感兴趣,经济管理类背景的学生往往会对知识产权管理产生兴趣。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发挥学生特长和专业兴趣,解决了生源知识背景单一的问题,易于分类培养复合型的知识产权人才。然而,河南省高校的知识产权专业大都由法学院开办,面向的学生大多是具有文科背景的应届高中生,知识产权人才生源有很大局限。

知识产权学院和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无序增长。近年来,国内高校知识产权学院设置较快,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也在2012年-2014年间有迅猛发展。中原工学院在2014年成立河南省首家知识产权学院以来,郑州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和河南师范大学知识产权学院也相继成立。在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方面,自2012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开始招生起,河南师范大学、安阳工学院、中原工学院、河南科技大学、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和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在3年内相继开始招生。近期,我省河南科技大学也在筹建知识产权学院,郑州大学、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等高校在积极申报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我省知识产权学院和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建设,要避免“法学院”和法学专业的前车之鉴,需要稳打稳扎,不能一哄而起,无序膨胀,以免最终自毁前程。事实上,在当前法学院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个别高校只好另辟蹊径,把知识产权学院作为法学院建设,其专业师资是否充足,人才培养经验是否具备都值得怀疑。高校自身对知识产权教育有无兴趣也很难说,有可能导致知识产权学院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据调查,我省个别高校既无法学或管理学等知识产权相关专业的办学经验,也无知识产权专业的必要师资条件,只因设置新的法学本科专业被教育部收紧审批,同时在法学专业大类中又试设较为宽松的知识产权专业,致使部分没有基本条件的高校将知识产权专业当法学专业办,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对策

知识产权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量,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针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培养出合格人才,解决我省经济、技术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知识产权人才匮乏的瓶颈,是河南省高校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根据调研和思考,笔者建议,要解决河南省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中所出现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将知识产权专业培养定位在应用型管理人才。知识产权人才的定位应由市场决定,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在培养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应用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上。应用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涉及多学科的协同合作,工科技术、商业市场、法律权利相互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我省高校必须注重知识产权应用管理人才培养,尤其应当注重经营管理,注重应用实务,注重特色培养。各高校应将知识产权专业知识与本校的传统特色学科相衔接,适度交叉,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原工学院知识产权专业为例,该校将知识产权本科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法律学科基础知识、知识产权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以及律师事务所、专利事务所、商标事务所等社会服务机构从事与知识产权相关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企业需要的大都是具有相应理工科学历背景、既懂法律、又懂管理,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应用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而中原工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纺织服装及相关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教学型大学,高校在招生环节即全部招收理科生,培养期间通过鼓励学生选修理工科二学位、选修理工科通识课等方式,与本校理工科优势专业相结合,增加学生考取专利代理人的机会。在课程设置上,高校注重专利代理实务、专利文书撰写、专利信息检索等能力的培养。此外,该校还通过招收理工科在校本科生学习知识产权专业双学位的方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收到了良好效果。因此,高校可以利用本校的优势教学资源,根据学科特色进行交叉培养,培养出懂技术、懂管理的知识产权应用型管理人才,能够从事专利检索和和专利审查等专业性强的工作,适应社会需求。

加强知识产权学科建设。知识产权是一门复合型的新兴学科,知识产权学科建设的滞后严重影响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层次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鉴于知识产权学科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专业学生本科在4年的时间内很难达到具有法学基础和理工科背景,懂管理、懂经济的理想目标。结合上海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经验来看,具有理工背景的法律硕士(知识产权方向)、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等是实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复合型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以陶鑫良教授、苏平教授等为首的一大批知识产权学者一直在呼吁并推动国家有关部门增设知识产权硕士和博士应用专业学位。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已实施10年,知识产权事业已取得较大成绩的背景下,未来完全有可能实现独立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学位的目标,扫清制约知识产权学科发展的障碍。但在国家政策调整以前,政府有关部门应支持发展我省知识产权相关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应支持知识产权学科基础较好,特色显著的中原工学院等高校设置具有知识产权特色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支持开展知识产权管理或知识产权法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具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考生给予政策倾斜,增加招生量。如此才能培养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高层次知识产权人才,以满足我省高速发展的知识产权事业需要,为实现知识产权强省和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创造智力条件。

创造条件加强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前提是要拥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目前河南省高校在知识产权师资方面普遍力量薄弱,难以胜任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需要。知识产权师资队伍建设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校外引进、校内整合知识产权教师团队。各高校可将知识产权作为重点建设学科,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国内著名高校的知识产权名师、知识产权法博士、管理学博士、实务界的知识产权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改变原来知识产权专业教师几乎全部出自法学专业的不合理结构。高校应在校内进行师资整合,将本校不同部门从事法学、经济管理、图书情报、科技管理等领域工作,精通法学、管理、技术,对知识有研究和特长的人才整合到知识产权专业师资队伍中来,优化教学团队,满足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需求。

创新师资引入方式,保证知识产权教学有效开展。除引进高层次师资以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兼职教授、兼职教师等方式与省内外知识产权专家合作。一方面邀请国内知识产权名家到学校开设讲座,进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聘请本地实务界经验丰富的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为兼职教师,由他们讲授某些实务性强的课程,指导实践环节教学,保证实务性人才培养的要求。比如中原工学院聘请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校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我国著名知识产权专家吴汉东教授为特聘教授,聘请中国政法大学无形资产研究中心主任冯晓青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教授、武汉大学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教授等一批国内知识产权专家为知识产权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不定期邀请他们到学校做报告,与师生进行交流,既提高了教师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专业素质,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中原工学院还聘请了黄守峰、陈浩、田小伍、刘建芳、李建伟、秦三宽、王乐天等一批实务经验丰富的全国知识产权领军人才、河南省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为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校外导师,为本科生讲授《专利代理实务》等部分课程,弥补了校内教师在实务方面的欠缺。

知识产权专业原有师资水平的提高。各高校应创造条件,支持本校知识产权专业原有教师通过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进修、国内访学、参与知识产权师资培训、兼职从事知识产权实务工作或到实务部门挂职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知识产权理论水平和实务经验,以满足知识产权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拓宽生源。针对知识产权专业生源单一的问题,笔者认为各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区别对待,多层次、多元化解决。政法类院校和综合性院校法学学科优势明显,可注重知识产权本科法律人才的培养,在招生方面侧重文史类生源,以便发挥学生在文科方面的优势,将来从事知识产权保护、诉讼等法律工作;理工类院校可注重技术类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培养,在招生环节侧重理科生源,以便发挥理工科优势,将来从事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实务工作;财经类院校可考虑文理兼收,以培养知识产权管理类应用型人才为主。在研究生层面,知识产权方向法律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最好是理工类专业背景;知识产权管理硕士研究生的生源最好为理工科或者经济管理类专业背景;知识产权法硕士研究生生源也最好不要是法学专业背景,以使这些知识产权人才具有知识复合性。

有序发展知识产权学院和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知识产权人才的旺盛需求与高校培养出来的知识产权人才难以满足用人单位需要的矛盾,已导致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就业形势严峻的尴尬局面。我国知识产权界一直有学者认为“无论从国家人才培养的大局来讲,还是从学生自身利益考虑,办知识产权本科专业都应当慎之又慎。”近几年来知识产权法学教育迅猛发展的趋势已引起各高度界重视,知识产权学院和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必须健康有序发展,以免重蹈法学院及法学本科专业发展泛滥的覆辙。一方面,可继续通过法学专业继续合理培养社会需要的多层次的知识产权法学与法律人才。但鉴于已有32个知识产权学院、几十个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专门培养法学专业的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既成规模,再盲目发展则可能会引发产能过大,供需逆转。特别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是近年来几十个知识产权本科专业一哄而上的异常现象,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已显“过剩”。如前所述,目前还有不少高校正在谋求设置新的知识产权学院和知识产权本科专业,河南省也有部分高校正在开展这一工作,若继续不加甄别的无序增长,后果不堪设想。因此,高校中的知识产权法学教育必须予以整顿,个别名不符实的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应迅速叫停,至少不能再盲目发展。而高校内的知识产权管理教育则应当大力发展,相对于高校历史形成的通过法学类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主要渠道,应在新形势下努力探索出高校通过管理类专业大力培养经营型、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应用型人才的新途径。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省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克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作中目前存在的思想问题、制度问题、能力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为河南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和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战略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

本文系河南省知识产权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南省知识产权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150106001)和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课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7]-JKGHYB-007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付琛瑜,河南唐河人,中原工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教授。)

猜你喜欢

实务硕士河南省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ODI实务
FDI实务
改进硕士研究生解剖教学的探索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