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7-11-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9期
关键词:传导偏瘫肢体

陈 军

(本溪市红十字会医院 内二科,辽宁 本溪 117000)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分析

陈 军

(本溪市红十字会医院 内二科,辽宁 本溪 117000)

目的分析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神经传导速度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应用康复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34例患者未应用康复治疗设为对照组,应用神经传导速度评价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参数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神经传导速度参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神经传导速度对康复治疗效果评价,可以作为脑卒中患者康复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指标,检测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神经传导速度

随着人们生活与工作压力的增大,卒中发病率也逐年上升。脑卒中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而且治疗后易有不同程度残疾发生[1]。卒中治疗患者及早应用药物治疗,同时为患者应用康复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康复治疗可以为患肢实施功能康复训练,是脑卒中临床治疗重要部分[2]。临床评价卒中偏瘫患者的患肢功能是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实现的,客观性不足,本次研究中,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68例研究对象治疗前后,根据神经传导速度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68例研究对象经头颅CT或MRI检查均证实存在脑梗死,一侧上下肢存在肢体功能障碍,肢体肌力在0~3,瘫痪程度相近,发病时间在24 h~7 d,入选年龄在45~75岁,排除了周围神经、中枢神经病变的患者。其中34例患者应用康复治疗设为观察组,另外34例患者未应用康复治疗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8~75岁,平均年龄(60.2±3.3)岁;肢体肌力0~3级;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49~75岁,平均年龄(61.1±3.0)岁;肢体肌力0~3级;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未进展时,入院后按照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偏瘫患者的上下肢,准备好防电磁干扰肌电室开展研究工作,神经电专业的生理医师主导,以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传导速度相关检测工作,包括尺神经、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胫后神经等,电极盖在检测部位上,神经两刺激端间传导时间和距离进行测量并对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计算。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3个等级,治疗显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统计并计算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参数变化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6例,观察组显效率82.3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6例,对照组显效率52.94%,观察组显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χ2=6.7194,P=0.009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神经传导速度参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s)

表1 比较两组神经传导速度(±s)

组别 例数(n) 神经传导速度观察组 34 50.3±4.5对照组 34 47.7±4.5 t值 - 4.1633 P值 - 0.0413

3 讨 论

脑卒中主要应用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可以减少致残、致死率发生,是脑血管疾病患者临床重要治疗方式。应用神经传导速度能及时准确反映出神经纤维结构与功能状态,可以作为重要指标检测脑卒中患者的反应速度[4]。当患者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后,就会导致肢体运动出现障碍。临床实践证明,卒中多与周围神经损伤合并,上运动神经元一旦受损就会使突触释放明显减少,而且下运动神经元的激活也会出现缺失,从而导致下运动神经元发生明显的功能障碍。所以,脑卒中发病会患者会表现出肢体运动障碍,若肢体长期摆放不正确也会压迫患者的浅表神经,使患者神经受到损伤。发病早期患者偏瘫侧上肢迟缓肌力会明显降低,实施康复训练过程中,如果过度活动还会拉伤周围神经。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20例,有效8例,无效6例,观察组显效率82.35%;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6例,对照组显效率52.94%,观察组显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χ2=6.7194,P=0.009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神经传导速度参数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他人研究相符[5]。可见,神经传导速度是检测神经纤维结构、功能状态重要指标,对神经纤维直径、轴掌直径、髓鞘厚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后会引起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周围神经不易受到损伤,但是也有卒中患者伴随周围神经损伤病例发生。

总之,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后可以应用神经传导速度进行评价,作为重要的神经电生理指标,检测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 赵现,霍永会,曹妍.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效果研究[J].河北医药,2013,35(35):1969-1970.

[2] 黄学言,姚宝农.脑卒中肢体瘫痪的中西医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大众科技,2015,17(196):57-61.

[3] 欧阳文湘,蔡华安,周湘湘.康复时间与强度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24):99-103.

[4] 欧爱萍,李昌柳,李芬,等.个体化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36(36):450-458.

[5] 王会才,赵凯,葛玥.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影响[J].安徽医药,2014,18(9):1690-1694.

R743.34

B

1671-8194(2017)29-0139-02

猜你喜欢

传导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肢体语言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
骨传导自行车头盔
面试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