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的太阳

2017-11-13□张

杂文月刊 2017年20期
关键词:大话大丈夫张载

□张 炜

精神的太阳

□张 炜

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上,中国知识分子说了一些漂亮的大话。可是这些大话离现实生存状况又差得太远,这就让我们不敢正视这些掷地有声的人格的宣言,就像不敢正视太阳一样。

精神的太阳和现实的太阳一样,之所以不敢正视,就是因为它太灼人太强烈了。但是没有它的光和热,万物都不复存在。人们平时不敢正视,甚至常常忽略太阳的存在,却难以否认一直依赖它的事实。精神的太阳也是这样,它高高悬起,提供给我们生存的全部热能。

精神的太阳由整个人类历史,包括中外古今一切精密深邃之思凝聚而成,渐渐形成了巨大的体量。比如在中国,人们说得最多、争议最多的还是孔子和孟子。一本《论语》成为民族精神的基础。再说孟子,别的不讲,只讲他言说什么才是“大丈夫”的一段话,就让我们难以忘怀。孟子说:“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再看张载,他有一段话也是影响深远的,这里说的也是知识分子,当然是大丈夫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话初听起来觉得大而无当,但细想一下不过是对知识人的基本要求,并不是什么不着边际的大话。关键是对一个“为”字的理解,这里是指对天地之心的参悟和知之后的选择和作为,即“参悟了天地之心而为之立”,下面的句式及意思也应该这样解释才好。这些话诚切而朴实,更没有什么虚妄自夸。张载说的不过是知识人追求真理的性质和意义,是正当的人生道路的选择。

类似这些伟大的思想,李白和杜甫心里也都有,也肯定受过这方面的影响。张载是晚他们许多的后来者,但其思想仍然是大儒一脉。李白杜甫对孔孟极为推崇,其中李白受道家思想影响较重,比杜甫更重。但是他们面对个人生存的现实,急于入世,急于做大事情、大丈夫,有时候手段与目的就会有所分离。李白受到苏秦张仪这一类人的启发和召唤,很想走一条“终南捷径”,连科举都不屑于参加(或不能够参加);杜甫年轻时在洛阳考过进士,没有考上,所以才去漫游。

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言说、张载等人的言说,表现出的气魄和气概是永远不可轻薄的,它们的确塑造了一个民族性格中最卓绝高尚的部分。

苏秦的老婆与李白的老婆看上去都差不多,都对丈夫的游手好闲表示了拒绝,但实际上仍有许多不同。李白的第一个老婆是前宰相的孙女,姓许;第二个老婆没有详细记载,只知道她是山东鲁西人,即李白为学剑术呆下去的那个地方。她求仕的心没有那么强烈,胸襟比较现实,只是过日子,讲究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李白到处走,总想做官,结交一些有趣的人。李白的好奇心太大了,听说哪里有道士和奇士就要造访。他天性活泼好动,一块儿过安分日子是不行的。所以他最后被第二个老婆赶走了。山东这个地方出过圣人,女人心里的主意比较大,总算没有被李白“倚马可待”之类的才华给吓住。

杜甫对家庭的责任感是很强的,与妻子相濡以沫,虽然也有不得不离开的时候。他一生只爱夫人杨氏,并且拒绝当时的声色场所,结婚时三十岁了,比杨氏大了十岁。他约有二三十首诗涉及杨氏,其中最著名的是《月夜》,写到妻子和孩子,算是典型的爱情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可谓缠绵至极。

我们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例子,分析知识人复杂的行为、各种各样的倾向,找出今天与往昔的异同,正视其面临的危机、困难和不可逾越的障碍。当年那些精神障碍究竟有多大,今天又有怎样的变化?当年面临的一切与今天的最大不同是哪一些?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在做人、立言等各个方面,与一两千年前相比自然非常不同,但是其中有些最基本的精神指标会改变吗?这需要我们深长思之。

王传生荐自《新民晚报》2017年8月17日

猜你喜欢

大话大丈夫张载
张载的“变化气质”之道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关学”的精粹及其对后世的启迪——张载思想的当代价值研究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大丈夫
张载哲学的本体论结构与归宿
遇险大话国
手抓饭,真的大丈夫?
大话校园
何为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