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霞孤鹜说王勃

2017-11-13俞益萍

火花 2017年2期
关键词:滕王阁王勃

俞益萍

落霞孤鹜说王勃

俞益萍

在广州越秀区六榕路有一座千年古刹六榕寺,以悠久的历史及一座八角形九级十七层的六榕花塔而闻名于世。

一千四百四十一年前的某天,广州宝庄严寺(即今六榕寺)为庆祝舍利塔(花塔)修葺一新,举行盛大法会,寺住持宝轮法师特请一位年轻诗人撰写碑记。此人就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当时他离开家乡绛州龙门,南赴交趾(今越南河内附近)欲探望任当地县令的父亲,正好路过广州。

王勃不愧是著名才子,略加思考,便一挥而就,写出了一篇长达三千二百多字的《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这篇文章词采华美,洋洋洒洒,骈文中夹着许多佛教术语,涉及当时的佛学、政治、社会、经济各个层面,是中国文学史上至今篇幅最长、内容包罗最广的宝塔铭文。

该文先是记述这次庆典并赞颂修塔盛举,然后畅抒己见,认为佛法是基于世情时义和天地常道而立,让天常伦理得以永存世间。佛法为类属九相的凡人铺设了平坦大道,凡是虔诚向佛者均能功德完满。最后作铭以表情怀。

这篇碑文最早立于舍利塔旁,后来木塔在南汉灭亡时被焚毁,幸好《王子安集》《广东通志》等都收载了此文。

1991年,六榕寺方请书法家重新撰写碑文刻立寺内。2015年,又在《南方都市报》发出英雄帖,恳请社会各方专才,将《塔碑》加以注解,翻译成白话文,以弘之于世。

王勃生于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幼年时就聪慧过人,六岁能诗,十岁时便已饱览六经。

麟德元年秋(公元664年),才十四岁的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赞赏,认为“此神童也!”

麟德二年,王勃透过皇甫常伯向皇帝献《干元殿颂》,借献“颂”以表仕进之意。唐高宗李治读后见其词美义壮,竟是一位十多岁的少儿所作,不禁惊叹“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王勃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王勃此后声名大噪,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列四人之首。

此后王勃才思泉涌,笔端生花,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他的诗歌词句朴实严整,富有时代气息,既底蕴深厚精工锤炼,又壮阔开朗意气高昂。写景寄情词意优美,常以此抒发自己的情怀感受。此外,他在诗境开拓和描写手法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效果,给当时的诗坛注入一股清新健康的空气。

他的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充分反映出上述特点:“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首两句透过“城阙”和“风烟”之词,既显示出长安的气势,又反映出前路的迷蒙,传神地摹画出两友人恋恋不舍之情。第五、六句是全诗的精华:朋友分手固然黯然神伤,但知己是不会因距离的疏远而使感情淡薄,即使分隔天涯海角,大家思想交融仍如比邻一样。因此在结联里,王勃豪迈地对朋友说:“男子汉该别当别,别像个感情脆弱的孩子涕哭不舍!”

这首诗写出两人友情的真挚,也显示诗人胸怀开阔,志向远大。一首送别诗能写得如此情真意切气宇高昂,自然成为历代传诵的名作。

王勃的诗歌出众,写赋也是高手。他的骈文对仗精工、音韵谐美,用事贴切,挥洒自然。他常把四六句作为主体句型运用,巧用长短句的交错变化,使文章于凝练中见流畅,并注入清新之风,营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的文风。

王勃极善于在赋中抒发情感,表白心志,显示为人品格。他写过许多有名的赋,如《春思赋》《采莲赋》《游山庙序》《秋日饯别序》等等,而《滕王阁序》则是其中的翘楚之作。

唐上元二年(公元675年)重阳节,南昌都督阎伯舆重建滕王阁,大摆宴席,邀请远近文人学士为滕王阁题诗作序,王勃恰好路过洪州,自然是其中宾客。在宴会中,王勃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翌年此序便遍传长安都城,唐高宗李治也读了这篇序文,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句,不禁拍案惊道:“此乃千古绝唱,真天才也。”然而,李治却因王勃的另一篇文章而龙颜大怒,把王勃逐出长安。

王勃自小就对功名十分渴望,入仕后更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玩斗鸡,王勃便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

不料此文传到李治手中,读毕怒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渲染事态,有挑拨离间之意,应将此人立即逐出王府。”

于是王勃被逐,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王勃受到的第二次打击更具毁灭性。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冬,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名曹达的官奴犯了罪,不知何故王勃却将其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欲了其事。

结果东窗事发,王勃因此犯了死罪,幸亏遇到大赦,没有被处死。据新旧《唐书》所载,王勃此次被祸,是因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人怀疑是同僚设计此事构陷王勃。

不管实情如何,此案显露出王勃在待人处世上的不成熟和有缺陷。他志向高远,才华横溢,文采斐然,勇于进取,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加上他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实在不适合混迹于官场。此案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更甚的是还连累了他的父亲。

其父王福畴,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参军,因此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地。这对王勃的打击,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

上元二年秋,王勃不远千里去探望他的父亲。他从洛阳出发沿运河南下,约在上元三年春夏,到达交趾王福畴处,见到了生活窘困的父亲。不久王勃踏上归途,时值夏季,南海风急浪高,王勃不幸溺水,受惊悸而死,年方二十七岁。

有一个关于王勃的传说很有意思。

据说王勃妙笔挥就《滕王阁序》,接着写下序诗:“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然后便起身告辞。阎都督看了王勃的序文,正要赞美,却发现此诗末句少了一字,甚觉奇怪。旁观的文人学士们对此纷纷发表高见,有人说定是“水”字,也有人说应是“独”字……

阎都督觉得都不合诗意,于是命人去请王勃把落了的字补上。王勃的随从道:“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阎大人海涵。”

来人返回将此话转告了阎都督。阎甚为不悦,“此分明是在敲诈本官”,又一转念,怎么说也不能让一个字空着,不如随他之愿,自己也落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声。于是备纹银千两,亲率众文人学士来到王勃住处。

王勃接过银子故作惊讶:“何劳大人下问,晚生岂敢空字?”大家听了都面面相觑,不明其意,有人问道:“那所空之处该当何解?”

王勃笑道:“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众人听后齐拍手称妙,阎都督也手捋胡子语带双关说:“一字千金,不愧为当今奇才!”

猜你喜欢

滕王阁王勃
陈中建
夜眺滕王阁
蜀中九日
王勃
王勃
滕王阁
一字千金王勃
屡毁屡建,你猜滕王阁重建了几次
王勃一字千金
一字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