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闻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大创新
2017-11-13林如鹏支庭荣
林如鹏, 支庭荣
(暨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2)
【习近平新闻思想专题研究】
习近平新闻思想: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大创新
林如鹏, 支庭荣
(暨南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2)
习近平立足于新的时代条件下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出了重大理论创新,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新闻舆论思想和理论成果。习近平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重要性的“五个事关”论述;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地位和作用的“48字职责使命”论述;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四个讲清楚”论述;提出了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论述;提出了新闻宣传工作的“九个创新”论述;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者坐标定位的“四种角色”论述等。习近平新闻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体系作出了新的原创性贡献,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价值。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治国理政; 职责使命; 融合发展
舆论历来是影响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秀传统。习近平在地方和中央工作期间,特别是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多次视察报社、电视台和新华社等主流媒体,公开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谈话和报刊评论文章,对于在新的时代条件和新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为什么要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以及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了全面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的新闻思想博大精深、系统完整,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习近平新闻思想?如何理解习近平新闻思想的精髓要义,进而回答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如何理解习近平新闻思想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作出的创造性贡献?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习近平新闻思想的理论渊源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新闻传播活动起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的需要,以及人类社会内部相互交往的需要。新闻传播活动自诞生以来,就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变迁方式,对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闻传播的触角往往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不仅提供日常的信息交换和交流,而且在此基础上可以酝酿和形成舆论,催生和型塑意识形态,进而左右人们的社会认知、态度、行为,影响社会的再生产和由低级到高级的有机运动。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新闻传播功能的理解即已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高度。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已经意识到新闻工作“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其不仅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而且具有鲜明的阶级性。1848年6月1日,马克思、恩格斯创办《新莱茵报》,在高举民主的旗帜的同时,又强调这份报纸的无产阶级性质,成为当时最好的革命无产阶级的机关报。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新闻和新闻政策有许多论述,他们认为报刊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性,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报道使各种事实完整地呈现出来。
列宁可谓俄国布尔什维克和俄国共产党之党报党刊事业的一位著名的职业编辑、职业政论家。列宁有一句名言:“报纸的作用并不只限于传播思想、进行政治教育和争取政治上的同盟者。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正是在列宁的倡导下,对报刊的宣传和组织功能的深刻把握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创办或主编了包括《火星报》在内的40多种报刊,兼具传播和组织两方面的职责,充分发挥了组织、指挥、协调、引导、教育无产阶级的政治功能,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工作抓手。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逐步形成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闻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中国化。毛泽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他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在《政治周报的发刊理由》中明确地提出了办报“为了革命”的战斗口号。1948年4月2日,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强调:“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毛泽东强调要增强报刊宣传的党性,党报必须无条件地宣传中央的路线和政策。毛泽东重视社会调查,鼓励讲真话,反对“党八股”。对于报纸上的批评,毛泽东提出实行“开、好、管”的方针。1957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强调新闻工作要有大局意识,即从政治上纵览全局,紧密结合政治形势,确保新闻工作能够服从于党的全局工作。
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强调党的新闻工作要服从和服务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局,党的报刊要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要促进经济形势与政治形势的稳定。邓小平强调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提出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排除干扰。针对有些人对改革政策有不同观点的现象,邓小平指出要“拿事实来说话,让改革的实际进展去说服他们”。针对中国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的担心,邓小平强调:“我们的报刊、电视和所有的宣传工作都要注意这个问题。我们这些人的脑子里是有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的。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
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视察人民日报社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江泽民强调要把新闻舆论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舆论工作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新闻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要打好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和新闻业务根底等“五个根底”,坚持发扬爱岗敬业、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等“六个作风”。
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等重要作用。胡锦涛强调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提出了“五个必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必须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和新兴媒体建设,形成舆论引导新格局;必须切实抓好队伍建设,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的新闻宣传思想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特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将新闻传播活动与人民群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迫切需要,与党的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认为新闻传播活动必须接受党的领导,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改进新闻传播方式,提高新闻传播能力和水平,推动新闻事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新形势下,我国在综合国力继续跃升的同时,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关系和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2014年年底以来,习近平提出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虽然国内国际环境和条件有了新变化、新特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了新思想、新战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闻思想中的新观点、新主张,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以及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的思想观点是一脉相承的,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习近平新闻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中国共产党关于新闻传播活动的理论、学说、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加以发展的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大大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二、习近平“五个事关”论
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构建全党动手的大宣传格局,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习近平十分明确地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揭示并赋予了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极端重要的地位。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习近平将新闻舆论工作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起来,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从“耳目”“喉舌”功能进一步提升到“极端重要”这一思想高度。
古今中外,任何政治组织要夺取和掌握政权,任何政权要实现长治久安,都必须抓好舆论工作。在新闻传播发展史上,由于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中所处的自然和历史条件各不相同,新闻传播活动角色与功能的具体内涵以及统治阶级运用新闻传播手段的技巧可能有所差别。重视新闻舆论,重视民意,往往获得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漠视新闻舆论,漠视民意,则必定与浩浩荡荡的历史潮流相背离。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脉络中,新闻舆论工作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思想家、革命家的论述中,新闻舆论工作非常重要,被视为党的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党的组织运行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是社会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五个事关”论在这一思想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也更为准确有力地阐释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坐标定位。
习近平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提到了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与今天新闻舆论环境、媒介格局、传播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技术——社会背景有关,与中国共产党人对当前形势和任务的准确把握有关。在和平与发展的前提下,特别是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攀升的大背景下,“热战”的风险受到了一定的抑制,“舆论战”的热度却有增无减。受国内国际复杂因素的影响,网上网下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互联网成为各种势力纷纷觊觎并极力争夺的一个重要阵地,新闻舆论工作与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域的安全休戚与共,不可分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上下对于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加强调控和管理,加强队伍建设,确保始终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
习近平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和长治久安,着眼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战略高度阐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地位,其理论视野是全局性的、全球性的,其新闻传播思想和主张是高屋建瓴的,其思想触角是全面的,其关注的热点、焦点、重点、难点问题是准确的,既强调了根本原则,又观照了当代新闻传播活动的各个方面,为新形势下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五个事关”论明确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纲挈领,纲举目张,阐明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和要害。新闻舆论工作无小事,新闻舆论战线必须以临深履薄又积极进取的心态,抓紧抓好。
三、习近平“48字职责使命”论
习近平关于新闻工作的论述,可以上溯到1989年5月他在福建宁德地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篇讲话着重阐述了舆论引导和“弘扬正气”的问题。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视察解放军报社,对新时期怎么办好军报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军报姓党、坚持强军为本、坚持创新为要,努力使解放军报政治上更强、传播上更强、影响力上更强,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连接中外、沟通世界。这48字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或者说新闻传播活动的政治社会功能进行了六个方面的阐述,是一种全面的、科学的概括提炼。
“48字职责使命”论严谨细密地阐释了新闻舆论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其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的舆论引导外,习近平特别提出了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连接中外、沟通世界等职责使命,这些都是极富创新性的表述。
西方传播学通常强调大众传播的环境监测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文化传承功能以及娱乐功能。相对来说,马克思主义者更为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和组织功能、桥梁和纽带功能、舆论引导功能、服务大局功能。
“48字职责使命”论用整体思维将党的工作全局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统一起来,不仅体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而且阐明了新闻舆论工作对中心和大局工作的服务性,抓住了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明确了这一根本定位,一切具体的工作要求都可以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
习近平要求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精确地刻画了新闻舆论工作在党的各项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局部服从整体,一切围绕中心,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万变不离其宗,始终不改初心。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承担起职责和使命,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做到“四个牢牢坚持”,即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
是否坚持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间的本质区别。2004年8月4日,习近平在浙江省委新闻宣传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重申新闻的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媒体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2006年1月26日,习近平在看望人民日报社和新华社浙江分社编辑记者时发表谈话,提出新闻媒体要讲政治、顾大局、善创新、强素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来,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坚持党对新闻媒体的领导,做到爱党、护党、为党。
坚持党性原则,就要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宣传舆论阵地,必须姓党。要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是新闻舆论工作顺利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是宣传思想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2002年12月24日,习近平在与新闻单位负责人的座谈会上指出,“坚持政治家办新闻”,“新闻舆论要鼓劲帮忙不添乱”。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2003年至2007年,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了200多篇短论,其中2004年5月26日的短论题为“领导干部要欢迎舆论监督”。新闻战线准确、客观地揭露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有利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四、习近平“四个讲清楚”论
习近平在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的论述,即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四个讲清楚”论既适用于对外传播,也适用于对内传播。要做到“四个讲清楚”,就要搭建各种精彩的故事载体,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传播出去,让人们看得见、听得到,而且逐步地从接触到接受,从理解到认同。2014年4月24日,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从世界维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和突出优势,立体而系统地呈现出有别于西方传统模式的思维和理念,彰显出中华文化造福人类的巨大潜力,彰显出东方智慧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意义。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历史必然性,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文化积淀是深厚绵长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定树立理想和信念,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的方方面面。
2015年5月4日,习近平就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对进一步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提出明确要求。他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努力成为增信释疑、凝心聚力的桥梁纽带。
国际传播能力是文化强国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当前我国挨打挨饿的风险大大地减低了,而挨骂的问题远远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在国际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我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他说为主,而不是主动地生动地自我呈现,这是典型的传而不通、通而不受的问题。我国对外传播尚存一些短板,即信息流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逆差、反差、落差这一描述真切地反映了我国当下的国际舆论处境。习近平“四个讲清楚”论厘清了我国作为崛起中的世界大国所面对的复杂多变的国际舆论格局,以及我国对内对外新闻传播事业的新使命和新任务。
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鸣锣开道、保驾护航,是一种历史担当,是国家和人民的期盼,是时代赋予每一家媒体的使命,也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习近平“融合发展”论
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发表讲话。中央的指导意见和习近平的讲话以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一方面深化了对新闻宣传新环境、新任务、新规律的认识,另一方面作出了统筹推进新闻传播工作的部署,提出要通过媒体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强调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
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通讯终端的快速发展,以及传播工具和手段的日益智能化趋势,我国信息传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真正到来。“互联网+”等新应用、新政策极大地推动了各行各业的迅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使用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半数民众接入互联网。与以往不同的是,网民中的95.1%,也就是6.95亿人通过手机上网。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用户,事实上覆盖了我国绝大部分的主流精英人群。相应地,我国的传播和舆论生态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新的特征。
当人们普遍使用移动终端上网,通过移动新媒体了解外面的信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媒体渠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2016年,我国手机网民增加了7 55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数量级。按照通常的看法,当一种新媒体使用人数超过5 000万时,就会成为大众传播媒体。移动终端的加入无疑成为推动我国舆论载体、舆论通道、舆论格局和舆论环境变化的重要力量。传统媒体要守住主流舆论阵地,就必须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长期以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发挥了巨大的宣传效应,引导、塑造、激励、鼓舞着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地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专业性都很强,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媒体存在着单向传播、互动性不足、个性化不足、移动性不足等弱点,而这些劣势正是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优势所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兴媒体,都是我国新闻舆论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保护、促进传统媒体,又大力发展新兴媒体,既壮大主流舆论,又表达网民的心声,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融合发展”论针对我国以及世界范围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切合时代的需要,切准了今天传统媒体转型的脉搏。面对新闻传播发展数字化、移动化、社交化的未来趋势,面对用户更多地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工作、娱乐、教育及参政议政的潮流,新闻舆论工作以及国家的网信事业必须积极主动适应这一大趋势。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尽快实现从“相加”向“相融”的转变。这意味着融合将成为各级各类媒体的必由之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媒介并存阶段,“你就是你我就是我”。比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每天早上六点半播报当天各大报纸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初步的融合,报社仍是报社,电台仍是电台。第二个阶段是媒介互动阶段,“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比如报社将印刷版内容多次发布到新闻网站、微信公众号、客户端上,内容不完全重复,但是大部分消息来源是重复的,可以视为较大程度的融合。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媒介融合阶段,或者说全媒体化阶段,未来的全媒体介质可以具备“我就是你你就是我”的各种特征。目前,我国的媒体格局尚处于多种媒介叠加互动时代,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从“相加”到“相融”,还将有一个演进过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各种终端正在把“多屏合一”不断地向前推进。无论未来的媒介融合形态如何,报社电台电视台等传统主流媒体都面临着在新的传播技术条件下进行转型和融合的压力。
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就要努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观念和意识,瞄准和利用最新技术推动融合发展,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走稳走快走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之路。融合之后的新型主流媒体将包含各种有利于新闻事业的因子,这也意味着传统媒体的传播力不仅不会被埋没,而且将会在创新发展中获得新生。
对于新兴媒体,习近平也提出了期望,包括要加强自律,自觉落实主体责任,维护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天朗气清的良好网络生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还要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推动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维护网络主权,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化解网络风险。要聚天下英才,为网信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这些重要论述均为我国新兴媒体的发展定明了指针。
六、习近平“九个创新”论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论述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规律和方式方法等问题,提出要尊重和运用新闻传播规律,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九个创新”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改革观。
习近平指出,工作上,要勇于开创新局面。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中成长壮大的。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一直在探索业务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习近平针对新闻舆论工作提出的“九个创新”论几乎囊括了当下新闻改革的各个层面,既十分具体,又有鲜明的指导性。
实践证明,新闻业务的改革创新十分重要,业务改革可以推动体制机制的改革。自1978年起,我国新闻领域的改革创新正是首先从新闻业务的角度入手,从新闻写作创新开始的。1981年适逢新华社建社五十周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出席纪念会并讲话,指出新闻单位要进行改革,新闻业务要向真、短、快、活、强的方向发展,要真实准确,短小精悍,迅速及时,生动活泼,要有思想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就在这一年,真、短、快、活、强成为我国新闻写作的新标准,也成为之后全国历届好新闻评选的基本标准。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术界将信息概念引入到了新闻的定义中,倡导新闻要讲信息,要讲信息量,要有内容,要言之有物,内容要丰富。时任新华社社长穆青提出,新闻写作要打破千报一面的局面,可以不拘一格,可以向散文化的方向发展。这些观点对于报纸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对于报纸能“飞入寻常百姓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实践中,对开报纸头版新闻发稿十三条以上,四开报纸头版六七条以上,保证丰富的信息量,逐渐成为惯例。
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新闻业务改革从采编播进一步延伸到经营管理领域的改革,报刊业提出采用“三驾马车”的领导体制,让新闻采编和经营管理“两个轮子一起转”,重视经营管理,推动媒体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在理念上关于新闻产品的商品属性也开始得到明确。90年代中期,我国新闻业开始重视体制机制的创新。1996年,我国成立了第一家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此后集团化改革、事业和产业“两分开”改革等,成为新闻改革新的突破点。回顾我国的新闻改革,从业务角度入手,然后观念上有所突破,接着进一步拓展到体制机制层面,不断取得突破,事业产业也不断地发展壮大。
今天,我国的舆论环境、传播格局、传播方式以及受众需求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亟须创新。“九个创新”论是对以往新闻事业局部改革、增量改革路径和模式的一次突破,是对整体推进深化改革的具体要求。只有全面创新,才能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才能切实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旗舰媒体,才能真正占领新闻舆论传播制高点。
应该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受众的重视不足、传受关系不够平等等问题。传者与受者双方的关系是否平等,会严重影响受众或用户接收及接受相应信息的意愿、主动程度和满足程度。尤其是在新兴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传播的途径、方法与过去相比正在不断发生深刻的变化,舆论引导的艺术在传播过程中变得更为重要,不改革可能举步维艰,不创新可能事倍功半。任何一家媒体,如果新闻的表达方式经年不变,置用户的接触习惯与接受心理于不顾,这样的做法很难赢得人民群众的欢迎。新闻传播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创新,需要在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前提下,讲究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工作质量和水平,有效实现舆论引导。
习近平一方面倡导创新,另一方面也是创新的典范。习近平在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继承中不断加以创造性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同时反复强调思维创新、表述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将创新理念一以贯之地用于指导当前的新闻舆论工作。习近平的许多论述,不仅思想非常深刻,而且通俗易懂。比如“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晴朗起来”等等,都是表述方式创新的范本。
七、习近平“四种角色”论
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广大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四种角色”论是对新闻舆论工作者社会角色的新诠释,是从更为宏观的视野,从党的新闻事业的角度,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出发而提出的主张。
“四种角色”论精辟周到地阐释了新闻舆论工作者需要具备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习近平特别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在角色承担中应该首先成为党的政策主张的传播者,在理论上是正确的,政治立场是鲜明的,社会效果是显著的。长期以来,社会对新闻记者的角色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观点:事实的记录者,以报道事实为己任;真理的捍卫者,传播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公众利益的守护者,维护公共的利益,维护弱者的利益。其实,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最根本的是“四个牢牢坚持”,是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自觉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016年11月7日,习近平在会见中国记协第九届理事会全体代表和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获奖者代表时强调,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坚持正确新闻志向、坚持正确工作取向,做政治坚定、引领时代、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
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需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仅包含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也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定盘星”,既是理论上的阐明,也是实践中的指南,是职责使命之所系,是业务能力之体现。
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需要深化新闻媒体人事制度改革,对新闻舆论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工作上大胆使用、生活上真诚关心、待遇上及时保障。在媒体融合程度不断加深的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信念不应动摇。无论传播技术和媒体格局如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对于新闻信息的现实需求、党和政府对于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应当肩负的职责使命,以及新闻舆论工作者的社会角色都是推动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八、习近平新闻思想的时代意义
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对于新闻舆论工作的理论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脉络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工作指南,并且与时俱进地不断地加以丰富和发展。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国革命事业,提出并确立了我国新闻舆论工作的科学理论和思想基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特色鲜明的新闻理念和优良传统。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要求新闻媒体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突出地强调了新闻舆论与团结稳定鼓劲的关系。江泽民继续强调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与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方针。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观,提出了“三贴近”、“走转改”等重要要求。这些原则和要求都与时代契合,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举旗定向、谋篇布局、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开辟了治国理政新境界,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坚韧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把握时代大势,回答实践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就包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在内的党的工作全局发表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问题、职责使命问题、党性原则问题、正面宣传为主和舆论监督的辩证关系问题、新闻工作的舆论导向问题、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问题、新闻工作者专业素质问题、中国媒体国际话语权建设问题、各级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问题等等,在习近平新闻思想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和体现。习近平新闻思想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重要主题作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述,信息量大,指导性强,社会反响热烈。这些创新性见解和主张,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反复地予以强调,既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导性,也具有强烈的逻辑自洽性和可延展性。习近平新闻思想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舆论和宣传思想工作的总纲。
习近平新闻思想充分体现了继承、弘扬和发展、创新的统一。习近平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最新发展,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新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很强现实针对性的理论主张。习近平新闻思想既汲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辩证法的思想精髓,又秉承了中国共产党人开天辟地、定国安邦的理念,以非凡的理论自信和极大的创造力继往开来、推陈出新、与时俱进、逐梦未来。习近平新闻思想立足于世情、国情的最新变化,以及当下国际国内复杂因素作用下的舆情、社情的具体变化,切中肯綮地回答了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习近平新闻思想处处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光辉,堪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重大创新。
[责任编辑 王 桃 责任校对 李晶晶]
2017-06-10
林如鹏(1968—),男,福建安溪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业务、新闻事业经营管理、舆情与社会管理研究; 支庭荣(1969—),男,江苏淮安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研究。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提升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国际影响力研究》(批准号:15ZDA042); 广东省打造“理论粤军”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重要讲话的研究阐释和宣传宣讲》。
G20
A
1000-5072(2017)07-0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