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敦头山巨石

2017-11-13李志亮

散文诗世界 2017年12期
关键词:苍翠巨石散文诗

李志亮

敦头山巨石

李志亮

山海经说:“敦头山上盛产黄金美玉”。

——题记

不知道何年何月,一天深夜,从外星球蓦地,飞来一块巨石,降落在敦头山。

有三千丈高,剑插云霓,从外型看,和地球上的石头没有什么区别。然而,他吸日、月之精华,喝,天地之灵气,猛长起来。巨石凌空,头顶生白云,白云缭绕,似万马奔腾。树林苍翠葱郁,如巨石的汗毛。涛涛流水喷雪来,那是巨石的汗水啊。

有好奇者,在巨石上敲击,能发出高、中、低,不同的音调,娓娓动听……

蓦然,巨石生活之地,四季分明。

冬景;落日送走大雁,寒溪淅淅,疏林点点。寒风剪着梅花。

春景:东风细细,小燕翩翩。峰儿嚼花蜜,天涯绿草色。

夏景:鹧鹕唤醒梦中人,一钩新月天如水。蛙声闹,惊飞鸟。花影弄蜻蜓。

秋景:霜林凋晚,乱红初坠。惟菊锁葱葱佳气,秋水无痕清见底。凝望处,似桃源洞口……

他藏于大山,远离污染,远离喧闹,远离喧嚣。悠闲、悠闲、清静美哉!

(选自《散文诗世界》2017年9期)

[陈志泽 赏析]

时常读到李志亮先生的散文诗,但至今还不相识。文友间更多的是通过作品互相了解、互相交流,是文学界一种特有的现象吧。

我这里要赏析的是李志亮先生的散文诗新作《敦头山巨石》。

写石头的题材当然并不少见,但作者这一篇散文诗所写的石头,因为《山海经》的记载而具有鲜明的文化元素,再则作者抒写的石头相当独特,且艺术表现力颇强而值得一读。

作者开宗明义写道,敦头山巨石与“地球上的石头没有什么区别”。然而“他吸日、月之精华,喝,天地之灵气,猛长起来。巨石凌空,头顶生白云,白云缭绕,似万马奔腾。涛涛流水喷雪来树林苍翠葱郁,如巨石的汗毛,那是巨石的汗水啊”这就不同凡响。这样写敦头山巨石可谓由表及里,神形兼备,与地球上的石头其实大不一样。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受与感觉。白云缭绕似万马奔腾写的是气势,富有动感。树林苍翠葱郁,如巨石的汗毛,写的是茂盛,拟人化了。“涛涛流水喷雪来,那是巨石的汗水啊”,巨石竟然会流出汗水,进一步拟人化很是精彩。作者为赞美一种了不起的人物埋下伏笔。不应忽略的还有,描写巨石的“吸”“喝”“长”“凌”“ 生”等几个动词的运用颇具新意,特别是“猛长起来”的描写,用于千古不变的岩石确是难得的创新。这一段可谓作品的主体段落,奠定了作品成功的基础。

补叙的一笔将巨石抒写得更为神奇——“发出高、中、低,不同的音调,娓娓动听”,巨石的刻画就从形态到音响,从平面到立体,多方位地铺展开了。

作者笔下用以创造巨石场景的“四季分明”的景色抒写别具特色。四季之中,也就是一年中,延续下去就是一年年,就是无限。把巨石置于无限之中来描写与刻画,无异于“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原理的运用,有力地烘托了巨石的不一般的形象。

《敦头山巨石》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大胆吸取了古典诗词的营养。如“东风细细,小燕翩翩”“蛙声闹,惊飞鸟。花影弄蜻蜓”“霜林凋晚,乱红初坠”等,大有唐诗宋词的味道。当然,这种写法成功与否值得探讨,但努力增强散文诗的艺术表现力的探索精神值得肯定。

读《敦头山巨石》,觉得作者满怀对于真善美的热爱贯穿了作品的始末。普里什文说过:“……然而,这火焰,这水流,这宁谧,还有风浪,大自然所有的一切,甚至还有不为我们所知的一切——一切都走进并融入我的爱,我用这爱把整个世界揽在怀中。”表达的不正是李志亮先生爱的情怀吗?

作者笔下的巨石其实就是一种崇高人格的写照,也就是用自己的理解与体验抒写的《山海经》所说的“黄金美玉”吧。

猜你喜欢

苍翠巨石散文诗
就在一片苍翠间
散文诗的时代性、视野与创新
巨石人像也成堆
世界上最大的巨石建筑
Easter Island
散文诗创作需要突破
散文诗,放逐心灵的天空和旷野
Monica"s Gang巨石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