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真造假,努力不避嫌?

2017-11-13琪桑

中国青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外行黑幕张杰

文- 琪桑

认真造假,努力不避嫌?

文- 琪桑

存在不等于合理,

习惯不等于正确。

近日,《欢乐喜剧人》第三季和《我是歌手》第五季在2017年强势回归,本是迎着观众的热烈期待而来,但就目前播出的几期来看,实际反响却暌违人意,最近更是因“黑幕说”引发大批网友吐槽质疑。其中,《欢乐喜剧人》中的相声演员郭麒麟和《我是歌手》中的歌手张杰双双触犯众怒,沦为批判浪潮的靶子——一个被质疑“拼爹”,一个被质疑“拼老婆”。

“一用‘黑幕’这个词就暴露了你很外行,行业人都视为常态,不对,是根本就放不进眼里”,一名圈内人这样形容行业情况,其实黑幕不黑幕的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自2005年《超级女生》开始,国内选秀比赛、真人秀等综艺节目可谓遍地开花,这些节目或是明星学员,或是普通学员,均以“竞赛”形式呈现,有比赛规则,有导师有评委,参与的人员要同台竞技,根据规则一级级打关,不同于普通的文艺汇演,最后定要分出个冠亚军等不同名次来。

既然是竞赛,自诞生就与“公平”、“黑幕”问题纠缠不清,所以娱乐综艺节目被质疑“有黑幕”已完全不新鲜。比如这次郭麒麟和张杰风波,我并不想分析观众是如何一眼看出“黑幕”来的,这并不是多难的事情——如果大魔王张怡宁正作为解说员评论,突然亲自上场和福原爱打比赛,还用再说别的吗?

而让我分外关心的是,怎么现下“黑幕”一点都不“黑”,反而越来越敞亮,越来越赤裸裸了呢?手段粗糙,破绽百出,低级到让你揭个黑都觉得毫无乐趣了。这些“制黑”人员看来不太行啊!本着“凡事不要看能力,一定先要看态度”的思维,我倒不担心他们能力下降了,只能说是态度不行。

看看他们对待“衣食父母”的态度。想当初,一旦被质疑,他们哪个不是立即装无辜,花大力气找证据摆明没黑幕,甚至还会起诉个别“造谣者”,生怕得罪“衣食父母”?到后来是半遮半掩着不避嫌,玩起躲猫猫,考验观众的火眼金睛。万一不幸被发现,或声泪俱下,或声色俱厉,反正死不承认。到如今,谁提“黑幕”反而被视作“外行”、“少见多怪”,人家索性置之不理不予回应,最多发个不痛不痒的否定声明,一副“孺子不可教也,不可与之谋”的样子,换句话说,就是“给你脸了!反正你骂完还会看”。

这次风波,网上闹得再厉害,也不见谁出来作个有力回应。估计人自己还心里委屈,这么心知肚明的,不算个问题的问题,还问个什么劲头?咋那么闲呢!打个比方:每天喂你吃速成鸡,你怎么还不习惯、不免疫甚至还不变傻?竟然还有功夫愤怒声讨这鸡质量不太好?真是岂有此理,没有长进!既然你不长进,我可不陪你玩了,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哎,有没有觉得好眼熟?是,这已经成为当下行走江湖的必备法宝,可以通用于以下场景——娱乐圈里某个影视剧被嫌弃脑残时,某个社会公共人物被扒行为不端时,某行业被爆出潜规则时,某食品被质疑有安全问题时,某地方被爆出权钱丑闻时……

这背后的思维逻辑就是存在即合理,习惯是正确,谁要是发个问,质个疑,妥妥地被当作“不经世事者”。一句“不搭理就完了! ”不过还是有进步的,从“把观众当傻子”进阶到了“把观众当智障”。想不通,凭什么?怎么敢?直到发现,“有黑幕!弃! ”的人和“××好帅”的人是同一拨人。毕竟匹夫之怒是血溅五步,而观众之怒,是不看直播看重播。如此,怎能不肆无忌惮?

别再吐槽和愤怒了,想要营养的东西,就对垃圾说不,说到也做到。

猜你喜欢

外行黑幕张杰
我怎样当指挥
我怎样当指挥
自媒体黑幕 到底有多黑?
细数那些进入农业领域的资本“外行”们
孙犁装外行
张杰艺术作品
华创证券卷入债券“黑幕”
谜语两则
冬天是个淘气的家伙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