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人类的迷梦,迎接觉醒的阳光
——蔡骥鸣长诗新作《梦醒起来见太阳》简评

2017-11-13张景兰

连云港文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长诗诗句诗歌

张景兰

唤醒人类的迷梦,迎接觉醒的阳光

——蔡骥鸣长诗新作《梦醒起来见太阳》简评

张景兰

近日,由连云港市作家协会主席蔡骥鸣历时三年创作而成、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长诗《梦醒起来见太阳》,以其深刻反思当下人类生存环境的主题和宏大而严密的体制结构,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普遍的肯定。说实话,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业界人士,我却好久不读诗了,更何况这么长的诗!然而,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了这首长诗的电子稿的,整体的感受是震撼和过瘾!宏大的构思,深刻的反省,对当下中国乃至人类的病症作了全面而具体的呈现,读之不能不动容深思。其结构形式的独创性,意象纷呈而精警深沉的诗句,神思跨越而酣畅淋漓的节奏,等等,给读者带来强大的阅读快感和审美享受,是真正的诗。以下将从三个方面稍作展开:

一、题材的开拓性和主题的深刻性。

我们知道,当代诗歌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冷遇,诗歌成为个人深层世界的自白与呓语,在这个越来越物化、节奏越来越快,精神同质化、荒漠化的社会中,诗歌几乎成了遥远而陌生的历史名词,也因许多诗人陷入语词游戏与形式操练中,远离现实也因此被现实冷淡。21世纪以来,随着工业化、消费化带来的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环境保护、关注人类生存环境和长远利益的呼声日益高涨,也出现了一些关注生态环境问题的诗作,但在诗歌当中用如此长的篇幅来反映当下面临的极为严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命运困境这一重大主题,还是十分罕见的,也是需要具有极大的创作勇气和艺术魄力的。

《梦醒起来见太阳》作为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思考人类生存环境的长诗,它直面社会现实,关注重大问题,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性和深沉的忧患意识,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人的欲望膨胀、疯狂索取、科技对人类贪欲的助纣为虐等当下中国乃至人类的行径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和深刻的反思。

面对当下现实生活中充满毒素的饮食、空气、土壤、河流,怪病丛生的医院风景、失去节奏的气候病症,以及濒临灭绝的物种、日渐消融的冰川,等等,诗人用具象而又概括性的诗句,呈现出一个又一个环境病相,发出痛心疾首的呼喊,由对人类的无限攫取的反思上升对整个地球生命的忧患,引发读者的神思和自省:这是中国病,也是人类病,人类真的应该好好反省,应该从无限膨胀的欲望泥潭中拔脚止步,至少放慢脚步,否则天地倾覆洪水滔滔绝不是痴人说梦,再也没有诺亚方舟可渡,只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好干净。

诗歌不仅描绘了大量的环境病态,还有许多深沉内省性的诗句,促使人们不仅关注日常生活的环境问题,还应当反思整个现代文明走向歧途的文化根源,那就是人类中心主义、发展至上、消费主义等等过去被我们奉为圭臬的思想观念,将我们这些物质的囚徒、命运的瞎子、异化的生命从欲望迷失的大梦中惊醒,呼唤人类灵魂的洁净与思想的阳光。

二、宏大而严密的构思,完整而独特的结构。

这部长诗不仅篇幅巨大,而且构思完整,形成了独特的结构。总体上,以“错乱的梦”开始,最后是从噩梦中醒来。除序诗和尾声外,主体部分共有10章,每一章有小引、主体与诗化的故事形式,三部分有总有分,有总体性议论、批判性抒情,又将每一种现象和问题通过具体的社会人群的口吻叙述传达出来,如:

父亲在饭里吃出沙子

在奶里喝出三聚氰胺

在大米里吃出重金属

在锻炼身体时吸入墨汁一样的雾霾

母亲得了强迫症

蔬菜洗了一遍又一遍

吃的时候还像怀孕一样恶心

原来炒菜时都闻着特别香

后来才知道那是地沟油散发的诱惑

……

打开窗子,外面是一层一层厚厚的布幔

白天的剧情一直不肯开演

垃圾尸横遍野

像极了被翻出来的内脏

这样的“故事”使诗歌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当下,而不再只是高蹈的议论与纯粹的抒情。

最令人感到耳目一新的是这10个“故事”:处女座家族、肺癌患者、环卫工人、医院风景、失地农民、农民工、捕鲸、大头儿子、北极熊、沸腾的日子,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空气、城市垃圾、癌症患者等具体现象,到乡村被抛弃、河流被污染、土地被毒化、工业排放、核威胁等大环境,以及生物的灭绝、冰山消融等人类整体环境,等等,将人类面临的种种环境问题与命运困境几乎都涉及,全面而具体地再现了当下中国社会环境病态的方方面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10个故事中,诗歌以交通警察、环卫工人、失去家园的农民、在高高的塔吊上作业的农民工、医生、狩猎者等各种普通人群乃至下层劳动者的命运自白形式,道出了在这个疯狂攫取、环境恶化的过程中普通人的苦难与无奈,真正体现了作者的社会关切和底层关怀,接续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三、丰富的想象、意象纷呈的语言和跳跃的节奏,带来真正的诗味。

在艺术表现上,全诗既贴近现实,又有超越性的想象,大量运用隐喻、反讽、象征等现代诗歌技巧,以打破感官界限的活泼而耐人寻味的意象化语言,具象而又概括性地展示出我们每一人身在其中的这个或许已经习以为常、或许早已无可奈何的世界,许多富有新颖独到的想象力和语言张力的诗句令人耳目一新:

如:“词语越来越快/嘴唇在一连串的抽搐中/偏瘫”,以放大生活细节的形式,凸显了急速运转的现代社会中快速而空洞的语言病态,让人想起“中国好声音”的主持人华少的主持词。

又如:

一年中的日子

就这样,被半透明的物质掩埋

人们像驴子一样,蒙住眼睛

听着吆喝干活

……

一千万个甲壳虫在蠕动

放屁的臭虫打出千万个喷嚏

钢筋水泥也四处开窍

瓷砖里面留下熏染的乌迹

……

稻香的农村

纯朴得只有草根的农村

土黄色泥土的农村

面目全非

像化妆后残迹斑斑的脸

更像一个妓女杂乱无章的床铺

这些具有象征主义色彩和《恶之花》风格的诗句,将现代人的盲目命运、汽车拥挤的城市、田园毁弃的乡村等景象,以凸透镜般的独特眼光表现出来。

又如:

一个老女人

胸前挂着干干的布袋

脸上,树皮纵横

这就是我曾经水灵灵的母亲

从“水灵灵的母亲”到衰老枯竭的老女人意象的巨大对比,将人类对地球母亲的榨取与伤害表达得淋漓尽致,触目惊心,和“五四”时期郭沫若笔下的《地球,我的母亲》中那个要做地球母亲孝子的时代精神构成了巨大的反讽性对话。

诗中还有很多富有警醒性和哲思性的诗句,将一个又一个社会问题高度概括而形象地提炼出来:

几千年来,我们被掩埋

我们从垃圾堆里爬出来的

目的就是要制造出新的垃圾

然后把我们的后代埋进去

……

每块农田都成为毒素的发酵地

每个作坊都在拼命地摸黑干活

每一种要进入口中的食物

带着原罪,却

没有人挑起担子

……

这个世界上,和我们一样

每个人都是狩猎者

每个人都在向整个世界索取

诗人在社会批判中还清醒地看到每一个个体的责任,既看到社会问题,也从自我反思开始,如同鲁迅在《狂人日记》中表达的“我也是吃人者”,这样的反思和批判是真诚的,彻底的。

总的来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思考人类生存环境的长诗,这样的重大主题和宏大构思,在诗歌领域还是第一次,相信一定会载入现当代诗歌史中的。

最后提一点建议:若能对“见太阳”部分再有些展开,则更加贴合题目所带来的阅读期待。有些地方将当下生活中的粗鄙话语直接用在诗中,个人观感不是太好,尽管可以反讽、审丑,但还要进行艺术转换,毕竟诗歌是语言的皇冠。

猜你喜欢

长诗诗句诗歌
诗歌不除外
济慈长诗《拉米娅》中的民间文学“母题”
四川彝族传统民间长诗鸟瞰
六一来了
七月诗歌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天问:战争与人与文明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