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的年是一条又甜又糯的“板路”

2017-11-13卷毛维安

中国青年 2017年4期
关键词:糍粑猪仔步行街

文-卷毛维安

桂林的年是一条又甜又糯的“板路”

文-卷毛维安

在那个鸡蛋是奢侈品,

一块冰糖舔一天的年代,

吃上这又软又甜的糍粑,

一年的艰苦都化在口中,

变得软了甜了。

桂林人把聊天叫做“扯板路”,“板路”意为“名堂”、“故事”。桂林人一闲聊起来就收不住,“胡琴咿咿呀呀地拉着,说不尽的苍凉故事。”不过桂林的家常故事一点也不苍凉,而是甜蜜软糯的。尤其是过年时节,一大家子人围坐一起边吃糖边“扯板路”,从早扯到晚。这路啊,长得没尽头。

过年去舅舅家拜访,说起对于年的回忆,话匣子都炸开了,这胡琴拉得咿呀唱响。外婆和舅娘都是“老桂林”,她们口中的年要“地道”得多。

外婆说,桂林人过年一定要打“粑粑”。“粑粑”就是“水糍粑”,是桂林传统的本地小吃,更是过年必备的一道吃食。“水糍粑”的制作方法从老辈儿流传下来:把精选的饱满糯米放在水中泡胀,然后用“镇子”蒸熟,趁热再用木棒锤碎,之后把打好的米浆滴干,用荷叶蒸好,制作出圆形的饼状,晾干即可。

糯米糍粑可以储存很久,泡在水里可放一个多月,吃的时候从水里捞起来。一般是加红糖烤着吃,也可以切块煮着吃,还能油煎,甜咸随意。特别是加热之后软糯又清香,口感极佳。在那个鸡蛋是奢侈品,一块冰糖舔一天的年代,吃上这又软又甜的糍粑,一年的艰苦都化在口中,变得软了甜了。

除了“水糍粑”,舅娘印象最深的是西城路步行街的“南糖铺子”。所谓南糖就是“南方的糖”,以“花生,芝麻”为主料。南糖艺人纯手工做好,之后由挑货郎挑着担子沿街叫卖。过年时候家家必买些来吃,这是老桂林的味道。

南糖中最受欢迎的是“寸金糖”,不是徽州茶点里的那个“寸金糖”。在《桂林老板路》一书中这样描述:“‘寸金糖’长约一寸,仿若金条,桂林‘寸金糖’成名于清代道光年间,以优质糯米、白糖、麦芽糖、芝麻等为原料,口味酥、松、香、甜、脆,数百年来深受桂林人喜爱。”

西城路是桂林的老步行街,如今不如市中心的正阳步行街,只好委身化为小吃街。那家南糖铺子至今仍开着,门口有师傅现场制作花生酥糖,沿街叫卖。店里挂着几幅大的黑白照片,店员说这是几十年前老桂林的样子。那个时候每逢春节,街边随处可见叫卖南糖的小贩,如今制作南糖的手艺人越来越少,大多都成立了连锁的店铺。好在桂林人多年依然改不了口,这份传统的年味才一直流传至今。

不仅是桂林,广西的年大多都要在“滋味”上做足了功夫。因为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广西的年充满了奇异感。

壮族人家在新年时绝对不喝去年的存水,大年初一天刚亮,家家户户都要挑着水桶担回新年的头一担新水。他们相信大年初一的水最纯净、最吉利,可以给一家人带来整年的好运气。苗族过年讲究“吃排家饭”,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尽自家所有,轮流招待来宾。这不禁让人想起“桃花源”的情景,“见渔人,便邀之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南宁人过年讲究好兆头,必吃“年糕,年粽,粉利”三件。南宁的粽子特别大,抵得过四五个一般大小的粽子,称为“大粽”。也有重达几公斤甚至十几公斤的粽子,称为“枕头粽”。还有的大如猪仔,俗称“猪仔粽”。

广西东北部的恭城瑶族过年必定“打油茶”,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配以油果,船上糕。更有会吃的家庭直接拿油茶来煮鸡炖鱼,味道更佳。

桂林的年没有北方铺天盖地的雪,没有大碗的酒或者满桌子的肉。我们这里的叶子不落,江水不竭,过年的味道一代一代地咀嚼下去,停留在口齿之间。就像一条又甜又糯的“板路”,被“扯”得老长,黏在每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心上。

责任编辑:浮琪琪

猜你喜欢

糍粑猪仔步行街
特战演习之步行街区
“购买”快乐
如何提高猪仔成活率
做糍粑
亮菌多糖对断奶仔猪肠黏膜的保护作用
二十八,打糍粑
问路
打糍粑
仔畜吃母乳死亡原因探究
腊月糍粑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