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总目录

2017-11-13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数

当代作家评论 2017年1期
关键词:诗歌文学小说

(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数)

《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总目录

(下列括号中“·”前为期数,后为页数)

《篡改的命》评论小辑

在命运的万壑千沟之间(论东西,以长篇小说

《篡改的命》为切入点)

张清华(1·115)

乡村的弃绝与小说的歪邪之力(评东西新作

《篡改的命》)

陈晓明(1·129)

有喜剧精神的悲剧(读东西的《篡改的命》)

谢有顺(1·137)

极端的命运之书(论东西的《篡改的命》)

张晓琴(1·144)

“改天换地”的想象与真实(兼及东西寓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叙事特征)

张柱林(1·151)

木心研究专辑

流散文化身份与世界性写作(木心的文学创

作观评析)

于洋欢(1·192)

木心:清雅慵懒的顾影水仙

丰 云(1·198)

《极花》评论专辑

虚实相生绘水墨 极花就此破天荒(《极花》访谈)

贾平凹 韩鲁华(3·51)

写出乡村背后的隐痛(《极花》阅读札记)

韩鲁华(3·62)

曹文轩研究专辑

“儿童”作为一种方法(论曹文轩儿童小说的特质)

朱自强(3·72)

儿童视角与审美想象(曹文轩短篇儿童小说评论)

钱淑英(3·76)

曹文轩与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化进程

赵 霞(3·80)

散论曹文轩

王泉根(3·87)

《后上塘书》评论专辑

孙惠芬的“变”与“不变”(评《后上塘书》)

贺绍俊(4·39)

《后上塘书》:致力于人性启蒙的乡村叙事

张丛皞(4·45)

全球化进程中的乡土寓言写作(孙惠芬《后上

塘书》和关仁山《日头》合论)

徐 勇(4·51)

汪政、晓华评论小辑

无为在歧路

汪 政 晓 华(5·90)

文学批评的本色(论汪政、晓华的文学批评)

李新亮(5·93)

“无边”的文学观与“现场”的批评意识(论

汪政、晓华当代文学的理论建构与批评

范式)

韩清玉(5·99)

鲁迅研究小辑

根语境里的鲁迅

孙 郁(5·165)

芝麻与麻油(新文化运动中的鲁迅)

黄乔生(5·172)

叶炜“乡土中国三部曲”评论小辑

如何面对这片乡土的前世今生(就“乡土中国

三部曲”致叶炜)

李新宇(5·181)

乡土文学的自主性建构(以叶炜的《福地》及

“乡土中国三部曲”为中心)

贺仲明 刘文祥(5·195)

乡土与历史的文化书写(关于叶炜长篇

小说《福地》)

王春林 赵 闪(5·203)

格非《望春风》评论小辑

“文学没有固定反对的对象”(格非长篇小说

《望春风》访谈)

格 非 林培源(6·95)

我们应该在什么层面重塑故乡(《望春风》

阅读札记)

周景雷(6·105)

小说如何“重返时间的河流”(心灵史和小说

史视野下的《望春风》)

陈培浩(6·111)

重塑“讲故事”的传统(论格非长篇小说《望春

风》的叙事)

林培源(6·123)

次仁罗布《祭语风中》评论小辑

一部民族的“精神史”(读次仁罗布小说《祭

语风中》)

刘广远(6·196)

苦难岁月中的灵魂记忆(评次仁罗布的长篇

小说《祭语风中》)

徐 琴(6·204)

重返80年代:史料发掘

主持人的话

程光炜 杨庆祥 黄 平(4·153)

另一部“王蒙自传”(《夜的眼》诞生记)

赵天成(4·154)

80年代初的“沈从文热”

谢尚发(4·165)

主持人的话

程光炜 杨庆祥 黄 平(6·71)

《满月儿》创作小史

程光炜(6·72)

“自我”的诞生(再论新时期文学的起源)

黄 平(6·81)

“寻找当代文学经典”专栏

主持人的话

王 尧 韩春燕(5·54)

大奖纷纷向莫言:经典化的过程及其价值取向

张志忠(5·56)

超越与局限(莫言中篇小说《红高粱》分析)

吕彤邻著 汪宝荣译(5·71)

作家词典·莫言

张志忠 宁 明(5·82)

主持人的话

王 尧 韩春燕(6·40)

贾平凹:走向“微写实主义”

李遇春(6·41)

有待填充的空格

陈 晨著 汪宝荣译(6·52)

作家词典·贾平凹

杨 辉(6·62)

作家作品评论

在“神实主义”与“荒诞批判现实主义”之间

丁 帆(1·4)

“丢魂”时代下的呐喊(《黄雀记》的文学价值

与当代意义)

梁新军(1·12)

活着之上,还应有什么(评阎真的长篇小说

《活着之上》)

谭桂林(1·19)

论李洱的知识分子写作

邵 部(1·26)

优美的美学追求(读老藤的小说)

贺绍俊(1·41)

论少数民族抗战文学的书写向度

乌兰其木格(1·44)

反英雄叙事与英雄主义建构(西元近期军旅

中篇小说的思想精神向度)

傅逸尘(1·52)

爱欲的衰败与“八○后”的成长(张悦然论)

祁春风(1·57)

中国的苦难如何写出(《定西孤儿院纪事》的

小说伦理与艺术得失)

杨光祖(1·65)

未完成的现代性反思(《姜天民文集》读后)

李遇春(1·74)

文学世界主义研究的最新力作(《中国的文

学世界主义者:钱锺书、杨绛和文学世界》

述评)

余承法(2·59)

传统的力量(从《滚滚辽河》重新考察东北抗

日救亡文学)

黄 一(2·65)

城市里的“断魂人”(略论王宏图的城市书写)

陈晓明(2·72)

评王蒙新作《奇葩奇葩处处哀》

杨 一(2·79)

《古典之殇》:守护乡土中国的斯文

李 振(2·86)

文学世家背景与叶兆言的创作风格

赵普光 牛亚南(2·92)

乱世中的爱情悲歌(论林希家族小说的文化

隐喻)

丁 琪(2·104)

论郭雪波草原小说的生态伦理观

李晓梅(2·111)

欧阳黔森的英雄叙事及其当代价值

杜国景(2·117)

角力与共生:知识分子与市场的文学考察(从

张炜一九九○年代以来的小说谈起)

文 娟(2·129)

读王安忆近年来的短篇小说

程 旸(2·140)

经验与书写:一个人的总结(林白论)

项 静(2·147)

作为一种话语基调和语言气质的“和谐”(论汪

曾祺和母语写作之二)

杨经建 瞿心兰(3·127)

冲突:宗教、文化抑或文明(重读《穆斯林的

葬礼》)

李晓峰(3·134)

多重纠缠中的乡村书写(《后上塘书》论)

韩传喜(3·142)

一个乡村漫游者的独语(论刘亮程的散文创作)

王晴飞(3·148)

掉入历史陷阱的烟灯村人(论曹军庆长篇

小说《魔气》的多重含蕴)

夏元明(3·152)

乡村书写与历史反思(向本贵小说主题考察)

张建安(3·159)

道德伦理叙事的审美价值(李骏虎《母系氏

家》论)

阎秋霞(3·166)

“女性流浪”书写的三种新形态(以虹影、安妮

宝贝、迟子建为例)

雷 雯(3·173)

如何书写现代城市(以邓一光的深圳书写为例)

申霞艳(4·59)

上海书写中的世俗性(读《繁花》与《天香》)

郭冰茹(4·66)

与新时代底层人生现实的“在场”“肉搏”(读

长篇小说《一嘴泥土》)

傅书华(4·73)

“生命的真实”与“心灵的悸动”

韩 伟(4·81)

张贤亮的阅读史

张 欣(4·88)

“这个杀手不太冷”(金仁顺小说论)

关建华 张丽军(4·98)

《国殇》新义的赋格(熊育群《己卯年雨雪》的

文化蕴含解读)

舒文治(4·106)

乡下人的城市眼光

史习斌(4·114)

在历史与时间的软埋之下(评方方长篇小说)

《软埋》

吴佳燕(4·120)

《生命册》:生态忧虑与人文关怀

黄高锋(4·126)

俗世人心 自有庄严(评陈彦的长篇小说《装台》)

吴义勤 王金胜(5·106)

在场感与复合美(余一鸣小说近作漫论)

黄发有(5·117)

沪上传奇与异邦故事(谈朱晓琳近年来的

小说创作)

李松睿(5·126)

当代文化视域中的精神变异(评《日夜书》)

管兴平(5·132)

有意味的形式:周大新长篇新作《曲终人在》

的叙事艺术分析

沈文慧(5·136)

构筑具有中国精神和艺术气质的小说世界

(刘醒龙长篇小说创作论)

周新民(6·131)

论毕飞宇小说的幽默(以插入语和排比句为例)

施 龙(6·140)

在历史与个体间的诗性飞扬(论张翎长篇新

作《阵痛》的诗学突破)

于京一(6·147)

生命的探寻与守护(论石舒清的乡土书写)

尤作勇(6·157)

城市的乡愁(谈双雪涛的沈阳故事兼及一种

城市文学)

李 雪(6·162)

弑祖:中国传统血亲观的变异(评小说《篡改

的命》)

梁 豪(6·167)

比较文学视阈下的王小波非线性文本特质

范长征(6·176)

批评视界

高晓声的几种遣词造句法

王彬彬(1·84)

《朱自清全集》日记卷中的若干篇名人名辨正

徐 强(1·93)

批判与感伤杂糅(论一九七六年穆旦诗歌中的季节咏叹和自然意象)

方 婷(1·101)

八十年代选本出版格局与意识形态功能变迁

徐 勇(1·108)

当代诗歌论坛

《他们》:未完成的诗歌“现代性”

胡友峰 余海艳(1·157)

新世纪诗歌升温的精神症候与文化透视

吴投文(1·174)

温暖无边的古雅诗学(王学芯世纪之交诗歌

创作断想)

张德明(1·184)

诗体通感与通感修辞(诗歌符号学之视角)

董迎春(2·39)

如何理解九十年代先锋诗歌(以罗振亚《一

九九○年代新潮诗研究》为例)

张德明(2·47)

诗人自我拯救与诗歌大国气象(“二十一世

纪现代诗群流派大展”引发的思考及启示意义)

庄伟杰(2·53)

昔“校园诗人”今如何?(关于徐芳近年诗与

散文的解读)

郝 雨(4·132)

在诗歌中向着太阳飞翔的天堂鸟(阮雪芳的

诗带给我们什么)

徐肖楠(4·136)

现实主义诗歌的困境:“现实”如何“诗歌”

邱志武(4·145)

作为诗学问题与主题的表达之难(以杨政

诗作《苍蝇》为中心)

敬文东(5·143)

当代英雄(论杨政诗歌写作的时代与背景)

钟 鸣(5·155)

走向未知的高原(论李成恩诗歌中的精神救赎)

罗小凤(6·182)

生命的光耀,持续的抵达(王家新诗歌论)

刘恩波(6·187)

诗歌研究

从时间的方向看(论第三代诗歌的时间诗学)

杨汤琛(3·91)

浅谈散文诗与现代性

灵 焚(3·100)

近十年诗歌事件解读兼论余秀华的诗歌

肖 辉 黄晓东(3·112)

陈超与海子诗歌死亡意识之比较

段 曦(3·117)

中国批评论坛

自由体验、纯文学坚守及其包容性(读李敬泽

的文学批评)

王学谦(2·4)

在批评前沿的发现、批判与守护(关于孟繁华

的“新世纪文学”研究)

张维阳(2·8)

自由精神的诗学建构(《吴思敬论新诗》的价

值与启示)

马春光(2·15)

当代文学观察

当代小说叙事中的平民立场

晓 苏(2·18)

中国儿童文学的增殖空间:“中间地带”书写

张国龙(2·26)

作家访谈:文学如何回应人类精神的难题

韩少功 王雪瑛(2·30)

当前长篇小说的现状与可能(从一场小说家

的对话谈起)

方 岩(3·35)

重识新疆文学及其当代意义(以闻捷、王蒙等

人的新疆题材创作为中心)

袁盛勇(3·46)

当代文学批评应强化诗性维度

朱德发(4·4)

“田园将芜,胡不归?”(新时期以来中国人与

土地关系的变化)

李云雷(4·13)

多元绽放:新世纪西部小说的嬗变与深化

黄 轶(4·20)

近20年“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趋

势与问题(基于学术专著的考察)

韦 华(4·31)

文学制度与百年文学史

丁 帆(5·4)

当代文学中的“潜结构”与“潜叙事”研究

张清华(5·9)

2010-2015年《当代作家评论》发展状况和

学术影响力的定量研究

沈杏培(5·20)

《机电局长的一天》《乔厂长上任记》与新时期

的“管理”问题(再论新时期文学的起源)

黄 平(5·33)

影视媒介时代的小说创作与生存

邱 月(5·47)

理想主义的个体求索与集体想象(中国现代作

家两种理想类型比较)

李运抟(6·4)

身份遗传及其产生与再生产:近20年来文学的

阶级叙事

陈舒劼(6·16)

青年的位(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文学中

的“青年问题”论析)

宋文坛(6·25)

一种新的作者本位——跨媒体背景下的报刊

专栏写作

金 鑫(6·34)

两岸文学互评

空间在场与个体建构的写作(评台湾作家言

叔夏散文集《白马走过天亮》)

郝敬波(2·158)

失去了远景之后(读胡学文《我们为她做点

儿什么吧》)

彭明伟(2·163)

论葛亮的《浣熊》

蔡明谚(2·167)

当代外国文学

诺贝尔讲座:没有打赢的仗

〔白俄罗斯〕S.A.阿列克谢耶维奇 译

/ 杨振同(2·170)

走向后数字人文学科

〔英〕加利·霍尔 译/ 史国强(2·179)

现代主义与东方

〔美〕约翰·威廉姆斯 译/ 闫怡恂(2·186)

想象力的回归

〔加拿大〕艾丽斯·布里顿 译/ 由 元(2·190)

文学史研究

施燕平《〈人民文学〉复刊和编辑日记》劄记(三)〔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潮流中的文学动向

(1975年冬-1976年冬)〕

吴 俊(3·4)

中国“新感觉派”命名史考察

唐 蕾(3·19)

晋东南:赵树理认识中国农业合作化的一个中

介(并质疑赵树理系“农业问题专家”说)

郭 帅(3·27)

国际文学视野

“胀破”的光焰:阎连科文学的世界之旅

刘江凯(3·182)

泛乡土社会世俗的烟火与存在的深渊(西方语

境下的毕飞宇小说海外传播与接受)

赵 坤(3·191)

“期待视野”与村上春树小说在中国的接受

史 歌(3·200)

英译选集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海外传播以(《哥

伦比亚现代中国文学选集》为视角)

李 刚 谢燕红(4·175)

文学翻译与作品域外影响力

于瑞华 张 联(4·183)

西方文论研究

是罗兰·巴特还是巴塔耶·巴特?(谈巴特

《文本的快乐》中的巴塔耶的影子)

张 生(4·191)

布朗肖和巴特论作者之死

邓 刚(4·200)

《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总目录

(1·203)

“文学评奖与地域文学发展”论坛纪要

(2·197)

《当代作家评论》2015年优秀论文奖

获奖作者与篇目

(2·207)

英文要目

雷·麦金(Ray Mclntyre)译校

封面人物 东 西

(第1期)

阿列克谢维奇

(第2期)

曹文轩

(第3期)

贺绍俊

(第4期)

汪 政

(第5期)

刘醒龙

(第6期)

猜你喜欢

诗歌文学小说
诗歌不除外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七月诗歌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文学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