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
2017-11-13刘霁军
刘霁军
聆听花开
刘霁军
冬夜,明月清辉,寒星寥寥。乡人早已入梦,庄野一片寂静。
庄晓花喜欢这样的寂静,这时,她就会带着一种惬意,钻进村委会后院的一爿蔬果大棚,看望棚里的小黄瓜们了。拉开灯,温暖潮湿的空气里,正蒸腾着袅袅热气,有风掠过,棚膜一阵响动,棚顶上聚集的水珠滴滴答答地落下,像淅淅沥沥的春雨,打在瓜叶上,沙沙作响。瓜藤上,小黄瓜们细细的、嫩嫩的,裹着一身绒毛刺,沉浸在幸福的睡梦中,微微张开的小黄花,像戴着美丽的小花冠。庄晓花看着小黄瓜,好像在看着熟睡的娃娃,脸上露出甜美的笑意。
“等过了腊月,这小黄瓜就金贵了,乡亲们又有一茬好收成了……”庄晓花美美地想着,没有一丝困意。
庄晓花主动要求报考“村官”那会儿,引得周围一阵不小的轰动,众人纷纷议论:一个刚出校门的嫩学仔儿,懵懵的要下乡去,是想“镀金”呢,还是想“作秀”呢?庄晓花没有理会这些闲言碎语,也没有时间去理会。上任那天,乡长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小庄呀,小河村工作有些难度,你要经得起锻炼啊,特别是蔬菜大棚那块,你要协助村里闯出一条新路子来。农村是个大天地,只要精心播种耕耘,一定会大有作为的。”庄晓花把乡长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上任伊始,庄晓花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农户,她要把搞种植大棚、促进农民增收的观念传播在这片广阔的土地里,学市场营销的她当然知道这市场有多大。其实,庄晓花的心比市场还大。
但,接下来的事让庄晓花有点始料未及,几天走访宣传下来,并没有多少农户买她的账,反而是对她大眼瞪小眼,纷纷质疑。
“好好土地不种粮食,怎么能随便搞大棚呢?”
“我们之前也搞过几块大棚,最后效益也不咋样,就撂了。”
“别的村大棚搞得好,不代表我们村就能搞好,我看就有点悬。”
就连在村委会小食堂做饭的张三婶,平时总夸咱村这好那好的,一说让她试建大棚,竟也躲躲掖掖地,结结巴巴地说:“这大棚应该是不错的……不过……呵呵,还是等等看吧,再说…….”
更让庄晓花不解的是,就连老陈支书也疑疑惑惑的,一板一眼的还说:“小庄啊,庄稼人就怕这种地出问题,俗话说,‘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啊……”别看老陈支书已经70多岁了,因为早些年当过二十多年的村支书,在村里说起来话来可管用了,大伙儿看他对搞大棚也持怀疑态度,就更都提不起什么兴趣了。
①孔位确定。防渗墙全长487.62m,根据全长、槽孔深度、地质条件等进行槽段划分,前60个槽孔按8.0 m长划分,第61号槽孔长7.62 m。槽段划分后,用红漆将每个槽孔中心标于钻机平台道轨上,以便钻机施工定位。
接连跑了好多天,嘴皮磨穿好几层,响应的人寥寥无几,这一切对庄晓花来说,来得有点突然,毫无思想准备,她一下子陷入无助落寞之中。
又是一个月圆夜,乡村的田野很静很静,静得可以听见露珠落地的声音。月色清澈,如瀑布一样地倾泻在庄晓花的身上,又流淌到田野的每个角落。夜风掠过她的脸庞,她沉思的脸庞。
“我们以前也搞过大棚,只因没有分析过市场,选择好种植项目,最后长出来东西没卖出好价钱。同时,由于缺乏技术指导,吃过不少假农肥、假农药的亏,可把我们坑怕了,现在再要搞大棚,我们心里着实没底呀。”村卫生所王宝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那年他家大棚用了来路不明的农药,又没得到技术指导,结果他家引种的五亩太空豆压根就没有伸出什么藤来,更没有结出“擀面杖长”的豆荚来。那以后王宝材逢人便说,给人看病开了大半辈子的药没有出过什么岔,这回给自家菜地“开”的药反出了岔,走了眼。
“农村人就图个实在,图个明白,你把建设种植大棚、帮助农民致富说的再好,也得想法证明给他们看看,让他们接受啊。”老陈支书话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土地可是村民庄户吃饭的本啊,他们归根到底还不就是图个放心、安心!
“为农民服务,就要先懂得农民,懂得‘农民哲学’。”在一次”大学生村官创业交流座谈会上,“村官”徐培根的观点很新颖,让人耳目一新。“‘农民哲学’核心就是亲眼所见、亲身感受,保证了这两条,任何惠民、富民政策才能深得民心啊!”
想到邻村的“村官”徐培根,庄晓花不由地想到他的“大学生村官蔬菜试验大棚”。同为“90后”大学生,小徐当初刚来到潮头乡大湖村,就开始帮助村民寻找致富项目。他看好小黄瓜种植这个项目,投资成本小,见效快,收益高,就推介村民种植小黄瓜。可是一开始村民们不敢干,一没经验,二没技术,人人都往后退。小徐心里一合计,决定自己先种出个样子给村民们看看。于是,在大伙的观望和猜疑中,他承包了一个蔬菜棚子,种起了小黄瓜,经过一番悉心培育,竟然把小黄瓜种得有模有样的。一茬下来,小黄瓜卖了一两万,除去成本,盈利很是乐观,着实给大家伙做出了样子。接下来,村民们无须鼓动,一个接一个地跟着种起小黄瓜来。这还不够,小徐还通过互联网,为村民小黄瓜打宣传、找销路、送进城,让村民尝足了种瓜的甜头,村民个个心里乐开了花。就这小黄瓜,如今已成为大湖村发家致富的“小金瓜”了。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田间做试验。”徐培根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庄晓花的神经,如一颗闪亮的流星,划破她沉寂的心海,刹那间,她的心跳跃起来。她想,自己何不也搞个试验棚,长出一池小黄瓜来给人看一看、让人比一比?
蘸满月色的笑容,轻轻地荡漾在庄晓花的脸上,如花一样绽放,流露出一种坚定,一种向往。
思路一定,立即行动,庄晓花就是这样的人。她立即从乡政府大院搬出来,住进了村委会的一间简陋宿舍。她亲自动手,在村委会后院的废弃空地上整出两块菜园,自己掏钱买来尼龙薄膜、竹竿等材料,硬是搭起了两个菜棚来。随着一株株饱含希望的瓜秧入土,庄晓花开始了她的另一种经营。虽然,她还要面对许多怀疑的目光。
打那开始,庄晓花的案头上就多了一大摞蔬菜瓜果种植等农技方面的书籍,她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探求着,吸取新的养分,她在和那些青葱可爱的瓜秧一同成长。
打那开始,庄晓花把工作以外的时间全留在大棚里,学会了除草、整地、施肥、卷草帘、拉瓜线……手上开始出现了老茧,人也瘦了好多。
打那开始,徐培根成了庄晓花的老师,也成了她的朋友,他们共同培土育苗,共同见证花开蒂落,瓜熟满枝。
那一年冬,庄晓花种植的头茬小黄瓜出棚了,光泽鲜艳,亮绿爽滑,更可喜的是产量高人一筹。而这一切,村民们都看在眼里,已不再质疑,而是打心底里佩服。老陈支书逢人便夸:“晓花这姑娘还真行,她种的小黄瓜长得还就是与众不同。”王宝材亲口尝了庄晓花种的小黄瓜后,眉头一扬:“神了,神了,这回俺心里有底了。”张三婶干脆当起了宣传员,提起一篮子小黄瓜向前来观摩的村民每人发一根小黄瓜,还显摆道:“尝尝,这就是我们晓花种的小黄瓜,好看又好吃,得卖出好价钱啊!”这下,真的让很多村民动了心。也就是从那年开始,小河村建大棚种小黄瓜的村民越来越多,“晓花”牌小黄瓜的名气越来越响,小河村成了全乡大棚种植的示范村。
“自己搞大棚,对我来说是一种尝试,也是一种体验,经历过才能明白农民的所思所想,只有真正认识农民、了解农民、帮扶农民,才能赢得更多的信赖,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还将利用农村电商平台,宣传推广当地农产品,助推农产品进城销售,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你们聆听过花开的声音吗?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四季的变幻轮回,感触到生命的脉跳律动,感悟到人生的春华秋实,那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乐章。”……
在全乡年度表彰大会上,庄晓花感慨万千,激情洋溢,真情流露。
夜阑人静,柔和的灯光照在青翠的瓜藤上,一朵朵黄色晶莹的小花,正挺拔着向上开放,充满着生机与活力。阵阵花香弥漫开来,像晨雾般轻柔而温暖,又像月色般深情而温馨。
“人生就是一次花开花落,也许平淡无奇,也许光艳夺目。把一株花种在心田,用心浇灌,总能听见花开的声音……”远处仿佛又传来那熟悉的旋律,庄晓花幸福地微笑着、凝视着,静静地聆听着那花开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