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率部征战豫皖苏抗击日军
2017-11-13王东涛王睿
□王东涛 王睿
彭雪枫率部征战豫皖苏抗击日军
□王东涛 王睿
彭雪枫,1907年9月出生于河南省镇平县七里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在北京求学期间,于1925年6月参加共青团,1926年9月加入共产党,在北京、天津、烟台、上海等地开展学生运动、农民运动和兵运工作,经受了艰苦的磨砺和考验,1930年调入中国工农红军。他在反“围剿”战斗中,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战绩非凡,功勋卓著;全面抗战爆发后,奉命在山西太原做统战工作;1939年元月奉中央军委指示成立抗日游击支队,任支队长,带领部队指战员挺进豫皖苏抗战前线打击日寇。
1939年7月,中央军委接受彭雪枫的建议,指示八路军派部队南下,开辟徐州东南暨皖东北地区抗日根据地。彭雪枫则委派张爱萍、刘玉柱到达皖东北,同八路军苏鲁豫支队、陇海南进支队一起跨过陇海铁路创建皖东北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黄克诚率部进入皖东北,奉命将在皖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组成八路军第5纵队,执行“向东发展”的任务,开辟苏北地区。
1941年彭雪枫率新四军4师主力和豫皖苏边区党政干部转移到皖东北地区,进一步增强当地的武装力量。
皖东北毗邻洪泽湖,西至津浦路,南临淮河,北与邳睢铜地区相邻,包括泗县、灵璧、宿县、泗洪、盐城、宿迁等9个县,总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
5月下旬,彭雪枫考虑到皖东北地区狭小、不利于与敌人周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开辟新区的工作,重建泗县二区抗日民主政权,沉重打击正在官山、黄圩和新集等地“扫荡”的日军。8月,又派32团团长姚运良带领师特务团第1连和师政治部警卫连挺进宿东地区。与留在宿东的32团4连、宿东独立团、4总队独立大队组成宿东游击支队,姚运良任支队长、周启邦任政委。
邓子恢受军部委托来到4师,召开总结路西豫皖苏战斗经验大会。明确指出:“4师在路西坚持了英勇的斗争,获得了伟大的成绩”,“没有路西的坚持,要苏北和淮南根据地巩固与发展也是困难的”。会后,彭雪枫结合战斗实际,充分抓紧时间,利用战斗间隙,阅读学习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和《列宁选集》《孙子兵法》等,然后根据自己带领部队的战斗经验和深厚的文化理论造诣,撰写了《游击战术》《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军事著作,充分反映了他的军事素养和对日军作战的指挥才能。
在总结路西与敌军作战的教训中,彭雪枫认识到,在一望无际的广阔平原上,缺乏抗击敌军骑兵的有效手段,不少战斗由于日伪军骑兵突袭,部队很快就会陷入被动局面。经过深思熟虑,他提出组建骑兵团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经过认真准备,新四军第4师骑兵团在淮宝县岔河镇成立,黎同新任团长兼政委。为了使骑兵团能更快投入战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战斗,师党委研究决定,专门抽调熟悉骑兵的老红军周纯麟任团长,从各旅抽调骑兵和战斗骨干,提高骑兵团的战斗力。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骑兵团很快成为一支具备机动作战能力的部队,被称为彭雪枫的“三件法宝”之一。
1941年10月16日,彭雪枫奉陈毅军长电令,扬鞭策马赶往陈道口前线。行军途中,碰上国民党韩德勤所部保安第7旅旅长兼第3纵队司令王光夏属下的第1支队长孙玉波武装,彭雪枫利用孙与王的矛盾,借用孙玉波的部队,设计将王光夏的第2支队陈儒、李守宽部歼灭,活捉了李守宽及其副官长以下100多人,为夺取陈道口据点打开了缺口。
18日,彭雪枫赶到陈道口新四军司令部,与离别8年的陈毅重逢,彻夜长谈。第二天早晨,他与陈毅一起察看战场地形,分析敌我态势,决定战役的具体部署。经充分准备,20日下午5时开始第一次总攻,突击队首先行动砍断铁丝网,填平壕沟,架设桥梁,冒着枪林弹雨把长梯运至墙边,随后在迫击炮、轻重机枪、手榴弹的掩护下,主攻部队像从地下冒出一样,在距敌火力点50米至200米处向敌军阵地快速冲击。经过4个小时的攻击、肉搏,19团就已攻占西小圩,歼灭了大部守敌;攻击东小圩的部队因指挥失误,未能成功。战役指挥部根据这一情况,决定停止进攻。彭雪枫陪同陈毅军长到前沿阵地检查战况,了解敌情,根据新的情况,重新调整了攻击方案。
21日下午5时30分,开始第二次总攻,这一次实行了炮兵抵近射击,命中率很高,炮声一响,顽敌的寨墙和碉堡纷纷被摧垮,突击组的战士们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披着5层湿棉被,连推带扛安上轮子的桌子向敌军进攻。首先砍断敌人设防的路障铁丝网,填壕组的战士紧随其后。主攻部队在投弹组、机枪组火力掩护下,冲过壕沟,登上寨墙,仅用40分钟,便将东小圩撕开了一个口子,冲了进去。又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东小圩就被新四军占领。
这次陈道口战斗给王光夏所部以毁灭性的打击,歼灭了王部两个保安团大部分700余人,缴获步枪600余支,轻重机枪10余挺,战马30余匹,子弹3200余发。对于陈道口战斗胜利的意义,彭雪枫在4师直属队干部会议上明确指出:这次战斗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队汤恩伯集团和韩德勤东西对进侵占我抗日根据地的企图,使我第2师、第3师、第4师、独立旅取得密切的联系,淮北、淮海、皖东及苏皖边区抗日民主地区打成一片。
1944年8月15日,新四军第4师在半城召开了西征誓师大会,彭雪枫作了战前动员,号召全体指战员打回路西去,“搭救豫皖苏边300万受苦受难的老百姓,从敌人手里把失地收复过来,配合正面作战,挽救民族灭亡”!早就盼望着收复豫皖苏根据地的西征部队群情激昂,振臂高呼:“打回路西去!解放豫皖苏!”
8月20日夜间,彭雪枫率领西进部队从萧铜边境越过津浦铁路。21日晨,当进到萧县南部白顶山时,遭到盘踞在小朱庄的国民党苏北挺进军第40纵队王传绶部阻击,彭雪枫组织部队英勇反击。王部退守小朱庄,妄图阻挡4师西进部队。彭雪枫召集旅团干部分析敌情,研究作战方案,并带领大家到前沿阵地进行侦察。小朱庄筑有高4米、宽2米的围墙,外有一丈多宽的圩壕,壕外设有鹿砦等障碍物,四周地势平坦,圩内以房筑点,四角有三层碉堡,防守体系坚固,内有王传绶所部1500多人防守。攻打小朱庄是一场硬仗,在彭雪枫心里已经决定这一仗必须得打,而且要坚决打胜。
23日中午,彭雪枫亲自指挥,对小朱庄之敌发起总攻。经过一阵密集炮火轰击,将敌前沿阵地摧毁。31团1营经数次冲锋,攻入圩内,与敌展开巷战。2营与师直两个特务连占领西南碉堡,32团1营也乘机攻入圩内,占领了西北圩墙。尽管王传绶亲自督战,终究难以抵挡新四军南北夹击。王传绶看大势已去,只好率残部向东南方向突围,正好进入我骑兵团预伏区内,骑兵健儿跃马横刀,猛扑敌群,王部死伤惨重,作恶多端的王传绶也被劈于马下毙命,余者纷纷举手投降。此战,毙顽纵队司令王传绶以下官兵354人,伤151人,生俘1040人,缴轻重机枪35挺,炮2门,步枪900多支。
1944年9月6日新四军军部电令:3师7旅、4师9旅组成路东临时指挥部,由彭雪枫统一指挥,在路东截击顽军段海州、苗秀霖部。经4天激战,于宿县东北地区歼灭段、苗所部4000多人,解除了4师西进的后顾之忧。同时4师西片部队追歼顽挺进军28纵刘子仁残部进入永城、夏邑地区,刘子仁率部继续西逃。敌82支队司令李光明,依仗长期盘踞的夏邑东八里庄防线和本部千余人马负隅顽抗,成为西征部队的一大隐患,彭雪枫决定消灭李光明部,端掉八里庄日伪军,“拔除背上的芒刺”。
八里庄位于河南省夏邑县城东,盘踞在这里的汉奸李光明,1940年任夏邑二区伪区长时,多次带领区队配合日军“扫荡”我根据地。
彭雪枫决定,歼灭李光明支队,打通西征道路,为当地人民除去一害,同时粉碎顽军合击西进部队的阴谋。经研究决定,以奇袭强攻的战术将敌歼灭,令9旅25团配备山炮一门,担任主攻任务;11旅32团以两个连围攻小张庄和李小楼,其他各连于姬庄一带设防,准备阻击援敌;骑兵团配合32团负责打援,作为总预备队;还通过内线关系对守敌进行分化、瓦解。
9月10日,为保障主攻战斗的胜利,彭雪枫前往25团指挥部。当晚,各参战部队向八里庄快速挺进,23时前后逼近八里庄,进入指定位置。11日凌晨,担任主攻的25团从八里庄东、北两面以猛烈的火力实施强攻。2营突击队在火力掩护下,迅速涉过8尺宽、5尺深的外壕,从村东突入寨内,助攻的1营也从庄西北攻进圩子,对敌人形成了夹击之势,大寨内虽驻有李光明的第2营和特务营,但均系土杂部队,战斗力不强,两个营长看到新四军分头杀来,难以抵挡,就带着少数随从退入大寨西南角的小寨内,其余全部被俘,经过一个小时的战斗,25团全部占领了八里庄大寨。
战斗即将结束时,彭雪枫登上山坡,举起望远镜观察战场情况。突然,彭雪枫被敌人子弹击中,身体颤抖了一下栽倒在阵地上,壮烈殉国,年仅37岁。
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牺牲后,张震、吴芝圃立即电告新四军军部、华中局和党中央。同日,新四军军部电示张震、吴芝圃“负责妥为装殓,派员护返师部,另期举行追悼大会”。11旅旅长滕海清秘密购置棺木,将彭雪枫入殓,灵柩送至津浦路东。
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第18集团军司令员朱德等党政军领导亲率各界代表1000多人在延安参加彭雪枫师长追悼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在挽联上称赞彭雪枫“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敬献的挽联是:“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编辑 韩鸿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