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鲁迅及其文学作品在泰国的译介与传播

2017-11-13聂渔樵林敏洁

小说评论 2017年1期
关键词:阿Q泰国鲁迅

聂渔樵 林敏洁

20世纪鲁迅及其文学作品在泰国的译介与传播

聂渔樵 林敏洁

鲁迅作为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作家,其经典文学作品也经由多种途径被引介入泰,先后在泰国知识界两度掀起“鲁迅热”,成为中泰关系史上一件文化盛事。2010年中泰建交35周年之际,泰国知名网站“经理人报”(www. manager.co.th)曾评出中泰关系史上的35件大事,其中,鲁迅作品《阿Q正传》泰文版在泰出版一事位列其间,鲁迅在泰影响之巨可见一斑。总体而言,20世纪鲁迅及其文学作品在泰传播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20世纪30年代

中国大革命失败后,不少革命者取道南洋,发动海外侨胞支持国内革命运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包括旅泰侨胞在内的海外侨胞皆为之震惊。为更好地唤醒侨胞参加革命,旅泰侨党大力发展各类读书社、夜校,宣传抗日救亡。由于鲁迅在国内文化界崇高的威信,不少鲁迅的著作和他支持出版的刊物如《中流》《译文》等进步杂志都从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地秘密运入泰国,在侨社中传阅。

鲁迅的作品极大地鼓舞了侨胞,给他们提供了革命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泰华知名作家洪林认为早期的泰华文学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名著是泰华作家创作的精神支柱”,尤其是左联主帅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深刻揭露当时社会人吃人的历史本质,给泰华作家们很大的启示。《阿Q正传》更是影响深远的巨著。作家们对这部新文学杰作的感应是强烈的,至今仍不时引用于文学作品里。还有《自嘲》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一名句,更为人所熟悉,时常引用。鲁迅先生的名著,在泰华文学领域里、确实起着非凡的指导作用。”泰华著名作家黄病佛、谭金洪、柳烟和名记者丘心婴、诗人邱亦山等在20世纪30年代组建的第一个文学团体就命名为“彷徨学社”,并出版社刊《彷徨》(半月刊)。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带领第一批华侨青年奔赴延安的泰华反帝大同盟负责人张庆川,经常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名言教育华侨青年。泰华文艺界成立的第一个剧社秋田剧社在1935年8月公演的第一个节目就是由吴琳曼、许侠、许一新三人改编的三幕话剧《阿Q》。之后,又得到华侨总商会蚁光炎主席赞助,使《阿Q》得以在侨社中最大的礼堂——中华总商会礼堂再度公演。在鲁迅战斗精神的鼓舞下,华侨抗日救亡热情空前高涨。

1936年10月,鲁迅病逝。噩耗传到泰国,侨界一片哀鸣。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泰国当局禁止侨社举行任何形式的鲁迅悼念活动。尽管如此,旅泰侨党依然通知各读书社分散举行小组悼念会。其后,在中华总商会蚁光炎主席的倡议和组织下,旅泰侨胞于12月初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鲁迅悼念会,约有各界代表一千余人参加。蚁光炎、刘石、黄病佛等泰华名人赠送了挽联:“鲁迅先生不朽,中华民族永生”“大地余阿Q,何处觅狂人”。同时《华侨日报》发表题为《追悼鲁迅先生》的专论,号召文友们发扬鲁迅先生的现实主义精神,以笔做刀枪,投入抗日救亡斗争。追悼活动促进了泰华文化界的大联合。由“我们”“生力”“南哨”“螺凝”等40多个读书社联名发起,庄严宣告联合成立“学习鲁迅联友社”。第二年七七事变当天,联友社即宣告成立泰国华侨文化界抗日救国联合会。在鲁迅精神的感召下,很多联友社成员在抗战期间都奔赴前线,参加抗日,为救亡图存不惜抛家舍业乃至献出宝贵生命。

总体而言,尽管这一阶段鲁迅及其作品已经进入泰国,但主要是在旅泰侨胞中传播。由于中泰之间一直没有正式建交,而且泰国自拉玛六世时期一直到二战期间,大部分时期都实行排华政策,华文教育和中国文化传播都处于地下秘密状态,鲁迅及其作品自然也无法翻译为泰文,为泰国主流社会所关注。

二、20世纪50-60年代

二战结束后,泰国与美国结盟,成为美国在亚太地区遏制共产主义的桥头堡。但泰国国内政局并不稳定,民主力量反抗独裁军人势力的斗争从未停歇,政治斗争暗流涌动。泰国进步知识分子、文学家、新闻工作者等积极追求政治自由,反对军政府独裁统治,并对社会主义治国思想产生了共鸣。由素帕·诗里玛侬主办的《文学信》月刊的问世,为泰国进步势力提供了研究和传播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潮的平台。在该刊物的引领下,泰国文学界掀起了一阵社会主义浪潮。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的《文学信》月刊连续登载由泰国文学家、革命家阿萨尼·普拉查(笔名鬼先生)翻译的《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受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影响,泰国文坛开展了一场“文艺为人生”的文艺革新运动。而正是在这个时期,一大批中国的优秀文学作品被翻译成泰文,在泰国广为传播。鲁迅及其作品一经译介入泰,立刻引起泰国知识界强烈共鸣,形成了第一次“鲁迅热”。

鲁迅作品第一次被译为泰文是其诗作《自嘲》中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由于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引用了鲁迅这两句诗,因此这可视作是泰国文学界第一次接触到鲁迅及其作品。在同一时期,《暹罗时代》周报刊登了鲁迅简介及其几篇杂文的泰文版,如《关于女人》《论“三种人”》《男人的进化》等。这是鲁迅及其文学作品首次被正式译为泰文。然而,真正令鲁迅蜚声泰国的是,1952年4月,《文学信》全文刊载由提查·般查猜先生翻译的鲁迅名作《阿Q正传》,同时刊载的还有两篇关于鲁迅作品的研究文章:萨隆·披萨坡的《鲁迅与鲁迅思想》以及丹努·纳瓦育的《阿Q是谁?从哪儿来?》。鲁迅这个名字迅速为泰国文化界所熟知且景仰。然而,1952年,执掌大权的军政府视共产主义为洪水猛兽,畏惧共产主义思想在泰国的传播,颁布《反共产主义法》,将具有共产主义倾向的出版物都列为违禁品,并利用该法律打压进步势力。这使得刚刚兴起的鲁迅作品翻译热戛然而止,陷入了停顿状态。

鲁迅的战斗精神激励和鼓舞了相当一大批泰国新文学家。他们以鲁迅作品作为批判现实的思想武器,向泰国社会的阴暗面发起挑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是吉特·普密斯克(1930 -1966)。吉特·普密斯克,笔名“提巴贡”,是泰国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和革命斗士。吉特及其作品在泰国广为流传,他的诗集和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撰写的著作《泰国封建面貌》均被列入“泰国人必读的100本书”之内,可见其影响力之巨。吉特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鲁迅作品。吉特·普密斯克在当时泰国的《艺术之生》杂志上介绍鲁迅的旧体诗,在提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时,他说:“人民艺术家在群众的眼里,就是为人民服务的牛”。吉特·普密斯克还非常喜欢鲁迅笔下的阿Q,他认为“阿Q是中国精神方面各种毛病的综合,像阿Q这样的人,不只是在中国有,在泰国的文化里也有不少”。鲁迅的作品对吉特的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吉特的作品如《书的灵魂》《夜里的星星》《老朋友的劝告》等,都被称为“批判旧社会的文学”。吉特最负盛名的著作《艺术为人生、艺术为人民》全面阐释了“为人生”的艺术及泰国文艺发展的过程,不仅为泰国新文学革命提供了基本理论,而且为泰国1973年“十月十四日运动”奠定了政治改革的思想基础。

受鲁迅影响较深的还有阳努·纳瓦育。1952年,阳努·纳瓦育在《文学月刊》上发表文章指出:“鲁迅向人们揭露了中华民族长期流传下来的缺点,目的是让人摆脱愚昧落后的思想。……现在这类思想在中国几乎全部消失,然而在世界其他地方,包括其邻近国家在内,却还普遍地存在着。”他借此批评泰国当局,在日军攻占泰国期间,广大的泰国人民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欺诈和压迫,但当局却像自欺欺人的阿Q那样吹嘘“泰国正在变成一个强国”。

此外,泰国不少新文学家撰著有关鲁迅研究的文章和著作,表达对鲁迅精神的钦慕。1956年,纳里耶在《鲁迅的一生和著作》一文中指出:“我感到学习和研究中国伟大作家鲁迅的一生和著作,就像学习其他伟人的一生和著作一样,可以使我们更接近人类高尚的情操和品德。高尚的情操即坚信工作和战斗能消除一切阻力、克服困难,包括坚持不懈地反对压迫,憎恨各种私心杂念的坚强信心。”1958年,曼挺·窗瓦的著作《学习鲁迅》出版,作者在前言中写道:“我认为在充满荆棘和各种豺狼猛兽的我国文学园地,鲁迅的锐利武器——杂文,无疑是杀死猛兽的武器。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革命文学的园地,必然会出现人民的勇士,手中拿着鲁迅锐利的武器即杂文,跳入文学园地,杀死猛兽或戳穿豺狼的卑劣行径。人民文学的园地将生长起一篇革命文学油绿的新苗。”在该书的结尾部分,曼挺·窗瓦大声疾呼“在为夺取泰国人民自由、独立、幸福的年代,我们更需要鲁迅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

1957年,泰国再度发生军事政变。执政的沙立政府极为敌视共产主义,对于进步文学采取高压政策,以危害国家安全等罪名大肆逮捕新文学家、知识分子。进入60年代后,泰国文坛相当沉寂,有价值的作品甚少。泰国评论家将1958至1967年这十年称为文化上的“黑暗时期”。尽管鲁迅作品在这一时期仍然受到泰国文学界关注,但囿于政治氛围,无论是鲁迅及其作品的译介传播还是泰国文学界对鲁迅的研究都大为减少。

三、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

长期的军政府独裁统治和日益严重的腐败问题不断遭到泰国社会各界的批评,最终导致了1973年“十月十四日运动”的爆发。这次运动对泰国文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前后出现的一批青年作家极为活跃,他们不满现状,渴望变革,泰国社会重新兴起认识和了解当代中国的思想热潮。加之中国于1971年恢复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中美关系的改善,令泰国政府在70年代初期放宽了对于中国文学作品译介传播的限制。1975年中泰正式建交,两国文化交流日渐深入。这些因素都促使鲁迅及其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再度成为泰国文化界关注的焦点。

这一时期,鲁迅作品在泰国的译介迎来了第二次高潮。仅《阿Q正传》就出现了多个译本。据2002年一项调查表明,《阿Q正传》在20世纪下半叶共出现了9个不同的泰文译本,总印数达20万册。此外,鲁迅其他名篇也陆续被译介刊载。披萨翁·鹏必塔翻译的《祝福》《一件小事》于1974年分别发表于《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文集》和《大众生活》杂志。1975年,察里曼翻译的《故乡》发表于《普罗大众》。1976年,《狂人日记》(泰文书名为《狂人日记:鲁迅短篇小说集》)泰文版出版。1977年,由庞雷·康良翻译的《野草》正式出版。由阿丽·莉维拉翻译的《鲁迅优秀小说》,于1979年出版。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泰两国于1975年正式建交,中国外文出版社组织翻译的《呐喊》《鲁迅选集》泰文版也于1976年起陆续进入泰国,并由泰国出版社多次再版。

在1981年纪念鲁迅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泰国媒体发表了一批纪念和研究鲁迅的文章。泰国著名的《书籍世界》在1981年11月号发表编辑部纪念文章,对鲁迅生平思想作了介绍,文章重点介绍了鲁迅在世界文坛上的影响,研究了鲁迅与外国文学的关系。泰国文学评论家塔维巴温在《书籍世界》的12月号上刊载了纪念鲁迅的文章,专门介绍吉特·普密斯克所受鲁迅的影响。法政大学教师阿通·凤谭玛塞1981年在《法政大学杂志》上发表了《鲁迅短篇小说评论》,以鲁迅《呐喊》中的10篇短篇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作品的社会背景、作家经历与作品内容的关系,进而指出鲁迅文学作品创造的重要意图。

总的来看,这一阶段见证了鲁迅及其作品在泰国传播及影响的最高峰。泰国进步力量从鲁迅作品中汲取革命精神力量,用以批判现实,反抗军人独裁统治,彰显了鲁迅作品高度的现实价值。

四、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

随着泰国政治趋于稳定,笃信佛教的泰国社会革命热情逐渐消散,重新回归到安静平和的生活状态之中。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鲁迅及其作品作为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的现实意义也日渐淡漠。随着中国文化在泰国的日益广泛的传播,鲁迅作品逐渐转型为泰国学术界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以及泰国大学中文专业的教学内容之一。

这个时期鲁迅作品在泰国的出版情况包括:1990年曼谷火焰出版社出版的《鲁迅选集》;1997年素可潘栽出版社出版的《阿Q正传》;2000年素可潘栽出版社出版的《鲁迅选集》;2000年由他伟旺翻译的《鲁迅诗歌》由曼谷健心出版社出版;2003年最新版的《鲁迅全集》由春斯出版社出版,译者为泰国法政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2007年泰国一所较小的出版社再次印刷了提查·般查猜先生翻译的《阿Q正传》。

这个阶段出现了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很少有对于鲁迅作品的译介,一般是旧作再版;同时,对于鲁迅及其作品研究的博士硕士论文数量呈现出较快的增长。2000年,法政大学娜般·卜雅瓦斯撰写的题为《鲁迅对中国社会的看法——论鲁迅的作品》的硕士论文;2001年,朱拉隆功大学黄瑞贞撰写的题为《〈阿Q正传〉泰译本之比较》的硕士论文;2004年,青岛大学裴思兰(泰国留学生)撰写的题为《鲁迅和金庸在泰国的接受之比较》的硕士论文;2008年,黎皇家大学瓦查拉坡·志扎仁撰写的题为《分析中英小说译文的语言:〈阿Q正传〉运用词汇衔接的方法表现出批判性》的硕士论文;中国海洋大学雅妮(泰国留学生)撰写的题为《泰国知识者对鲁迅形象的评价》的硕士论文以及山东大学徐佩玲(泰国留学生)撰写的题为《中国现代文学对泰国影响之研究》的博士论文。

此外,随着中文在泰国传播的逐渐深入,泰国不少大学中文专业课程设置中都将鲁迅作为重要教学内容。以艺术大学为例,2006年由该校中文教师张美芬自编的《中国小说选(教材)》,全书共九章,第一章至第四章分别为鲁迅介绍、《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孔乙己》,剩余五章主要选编了胡适、朱自清、溥仪、赵数理和张贤亮的一些文章。可见,有关鲁迅的选材比例较高,是教材的主要部分。而且,教材后面还附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的泰语译文,以及诺帕万在“经理人”网站发表的文章《阿Q仍然在吗?》。

近一个世纪以来,鲁迅及其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泰国广为传播,对泰国现代文艺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从革命年代鲁迅精神对旅泰侨胞的激励,到20世纪50-70年代对于泰国文艺界“文艺为人生”运动的促进,到如今成为泰国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最为重要的对象,鲁迅及其作品在泰国历经了数个不同的角色,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重要功能。尽管由于时代变迁,鲁迅及其作品难以重现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的辉煌。但是,随着泰国华文教育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鲁迅及其作品重新得到重视。我们相信,鲁迅及其作品的价值在泰国社会将会得到越来越深入的挖掘和肯定,在未来一定会再造辉煌、重焕异彩。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鲁迅与20世纪中国研究”子课题“鲁迅与20世纪中外文化交流”(林敏洁主持)之阶段性研究成果。

聂渔樵 南京师范大学

林敏洁 南京师范大学

注释:

①洪林:《中国传统文化对泰华文学的影响》,载《泰中学刊》,泰中学会出版,1998年第4期。

②高伟光:《泰华文学面面观》,(泰)留中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1页。

③欧阳惠:《泰国华侨鲁迅追悼会的回忆》,《中共党史资料》,2007年第4期。

④[泰]雅妮:《泰国知识者对鲁迅形象的评价》,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2年6月,第9页。

⑤[泰]吉特·普密斯克:《艺术之生》,曼谷:泰威斯出版社,1957年。转引自[泰]黄盈秀:《泰国中文专业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与接受》,浙江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4页。

⑥⑦戚盛中:《鲁迅作品在泰国流传的意义》,载《鲁迅研究年刊》,1991、1992年卷。

⑧[泰]黄瑞贞:《〈阿Q正传〉泰译本之比较》,泰国朱拉隆功大学,2002年,第69页。

⑨这部分资料主要通过泰文材料整理汇编,有部分参考何明星:《从“三国演义”到鲁迅,中国文学在泰国的传播》,《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1卷第6期。

猜你喜欢

阿Q泰国鲁迅
阿Q和老A
“阿Q断子绝孙”考
孔乙己
新年游泰国
阿迅一族
去泰国啦
阿Q森林
我的泰国之旅
说说阿Q的两句唱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