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生活空间与艺术边界
——2016 年湖南儿童文学创作综述

2017-11-13罗小培

文艺论坛 2017年4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

○ 罗小培

拓展生活空间与艺术边界

——2016 年湖南儿童文学创作综述

○ 罗小培

在中国当下文坛,儿童文学面临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一方面,儿童文学的市场表现长期呈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火爆之态;另一方面,在中国整个文学大系中儿童文学又并没有被完全的接纳,呈被边缘化之姿。市场是无形的指挥棒,儿童文学市场的巨大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令许多人趋之若鹜。市场需求的旺盛,市场进入的低门槛往往带来了作品质量的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基于这样复杂的创作与出版现状,其他文学门类一些作家便对儿童文学产生了偏见,形成了误解。有的声音提出儿童文学的文学标准、精神高度、对人类生活和灵魂的探索程度等都和纯文学不在一个平台上,有的声音认为儿童文学创作本身就相对容易,还有的人认为儿童文学作者的创作动机和创作态度并不像儿童文学本身那样单纯。确实这些声音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外界对儿童文学自身的艺术魅力和儿童文学创作实践的不了解。但空穴来风,未必无音,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警醒着当下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文学赢得尊重的关键在于提升作品本身的含金量。在一个驳杂并经受主流文坛非议的语境中,2016湖南儿童文学作家坚持扎根生活,讲好儿童故事,拓展艺术空间,以丰厚且高质的作品证明着自已的文学存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任何时代,总有一些人怀揣香草,凝眸往事,思接千载;总有一些人探幽生活,烛照现实,写意人生;总有一些人寻迹山林,游走荒野,礼赞生命;也总有一些人仰望星空,幻想未来,推陈出新这既是对湖南儿童文学创作当下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希冀。

一、把脉城乡,聚焦儿童

文学作品往往浓缩隐含着特定时代的信息、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心智成果,儿童文学作品也不例外。历史上的中国,古老的、一以贯之的农耕文明和后起的、发展相对缓慢的城市文明之间一直都没有特别密切的交往,乡村有着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方式,城市也有着相对固定的活跃场所。这些现实情况反映在初时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便是纯粹地描写乡村,或是纯粹地临摹城市。这样,城市与乡村被人为地割裂,城市成了孤岛,乡村也成了孤岛。当城市如异军突起,蓬勃发展,迅速挤占乡村的地位之时,城乡之间的通道被打通,人口在城乡之间大规模迁徙……社会存在的改变带来社会意识的改变,原本泾渭分明的城市与乡村之间便展开了激烈的文化交锋。因此,急遽的社会变化往往会引发文化震惊,造成人的思想困惑和心理的波动。这些现象反映在儿童文学作品当中,便是城乡对接过程中人的无所适从。今年的湖南儿童文学抓住了这一时代的脉搏,在少年小说中集中展示了城乡对接过程中儿童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牧铃的《“公主”下乡记》以城市女生盛霆霆转到乡镇就学的经历为主线,串起了多位乡下学生的成长经历,为读者展现了互助友爱的乡村校园图景。作者摒弃了以往对城市女生的偏见,让城市女生主动融入乡村,与乡村中学的少年携手经历风雨,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从而不仅塑造了一位家境富裕、多才多艺、独立自主、热情开朗的城市女主人公,还刻画出了几位性格迥异的乡村少年形象。作品的各个章节相对独立,又以怀揣“主编梦”的卢超同学的“窗户报”作为各章楔子贯穿始终,起到了既提纲挈领又连缀成篇作用。作品点线面紧密结合,共同营造出温馨浓郁的校园生活气息。

如果说《“公主”下乡记》中的盛霆霆是本着体验不同生活的理念完成了城乡对接的话,那么同为“寻梦山间系列”的《少年的坚持》中的主人公宁杜宇则是为了寻求灵魂的救赎与安放而穿梭于城乡之间。宁杜宇本是一位成绩优异,性格幽默开朗的城市男孩,在他意外发现作为国企总经理的父亲损公肥私的贪污罪证之后选择了上山下乡,期盼以从事驮夫和农夫工作所承受的肉体的苦痛抵达心灵的救赎,不想却目睹了父亲公司的失业者求生之艰。少年选择举报父亲,却遭众叛亲离。此后他重回乡下的知青大院,在淳朴善良的下岗工人的关怀下重拾生活的信心,最终重获家庭的温暖。作者目光敏锐,抓住少年成长中的内心隐痛和现实社会的精神失衡这一对矛盾,巧妙设置人物与情节,使作品形成了广袤的叙事空间和复杂的情感世界。文章处处以对比显张力,如腐败领导的自私嘴脸、奢靡生活与被迫下岗工人的淳朴善良、潦倒生活形成鲜明对比,彰显了主人公在情与理,个人与集体价值观的淬炼中的精神升华。此外,作品选取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视角,使故事在叙述过程中悬念丛生,主人公隐秘繁芜的心理情状如在目前,极富感染力。

城市像漩涡,对许多人而言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向心力。因此,除开历史上的特殊时期,人口的涌入对城市而言更是常态。从这一维度出发,邓湘子、肖学文等人将目光聚焦到从乡村迁移至城市的儿童身上,书写他们的期盼、喜悦、忧愁……邓湘子《摘臭皮柑的孩子》由2015年的《不知名的歌》延续而来。小说的主人公青杉和冬林、夏妹本来同是父母在外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他们并不因为自己留守儿童的身份和贫困的生活环境而自卑,他们每年都一起上下学、摘臭皮柑,自在快乐。直到青杉的父母决定回乡,陪伴他在镇上读书生活,三个小伙伴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小说娓娓道来,在不动声色的现实主义描绘中,表现了乡村留守儿童对父爱母爱的渴望,对家乡的眷恋,面对艰苦生活的自强与不屈,面对困难的责任与担当。臭皮柑在小说中是一种寓意深远的符码,它象征着乡村留守儿童的身上难能可贵的品质,如纯真、向上、不畏艰难,也寄予着作者对乡村留守儿童深沉博大的人文关怀。小说中的风物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叙述语言质朴清浅。

肖学文《寂寞的南瓜》则将笔触伸入到进城务工人员的随迁子女的城市生活中。主人公南南身在城市,心系家乡,加上父母连年不能带他回家,与城里同学相处不能非常融洽,更加渴望回家。于是他只身一人回到家乡,在爷爷家的瓜棚架下回忆起城市生活的所遇所感,思绪万千。他决心留在乡村,重新梳理心情,开始学习和生活。小说采用倒叙的手法开始记叙,设置悬念,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南南的内心世界。最后以南南在家人组成的粉丝团队的喝彩声中演唱《走在乡间的小路上》作结,文章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弟弟在哪儿》同样是关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城市生活。同父母一起进城的林小麦放弃学业,在父母上班时专职负责带弟弟。城里的学校对姐弟俩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姐弟俩每天都按上学的时间赶到校园外,趴在围墙边观望。有一天小麦正沉浸在学校精彩的演出中,弟弟却走丢了。小说的最后以小麦寻找弟弟未果,产生幻觉,看见弟弟坐着一辆车呼唤她一起去看他新发现的好学校作结,尤见笔力。最后一句“家乡很远,城市很深,但弟弟就在前面”更让作品的感知层和意味层立体构筑,回味悠长。

袁道一的作品一直都致力于对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处境的书写,散文如此,今年发表的儿童文学作品《望归》亦是如此作者截取了春节这一在乡村生活中意义重大的时间节点,表现了家人盼归人这一典型主题。年关已至,“我”在放牧回家的途中眺望那条勾通城乡之路,在去邻居家借书回家的途中特意踏上那条勾通城乡之路,母亲虽在家洗衣,眼里心里也都在期盼着外出打工的父亲回乡团聚。最终“我”和母亲的望归都落了空。值得注意的是,乡村家庭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在文中得到生动的表现,为此,作者削减了人物的语言描写,而主要以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微妙心境。典型的细节描写让简约化的故事情节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情感便随之丰沛于字里行间。针对春节这一特殊的日子,作者巧妙运用反衬这一艺术手法来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如以邻居的团圆之喜衬自家的零落之悲,又如以弟弟的懵懂欢喜衬“我”和母亲的失落悲凉。作品具有真切的画面感和鲜活的生活气息,极富感染力。

二、追忆年华,诉诸笔端

华兹华斯在诗歌《虹》中提出了令人振聋发聩的观点“儿童是成人之父”,并且真诚地表白“我希望我终此一生,能保持这纯朴的天真”。我们且不论华兹华斯观点是否过于绝对,而将这一思想倾向放诸儿童文学作家身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儿童文学作家在心态和思想上始终怀有童心;第二,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中始终保留着自己童年时的影子。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金波也认可这样的观点,并进一步将儿童文学作家的写作状态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意识地深入儿童生活,了解儿童心理状态;还有一类纯粹是自然生发的行为,作家把自己的童年生活与当代儿童的生活状态融合起来。如果说上面的“城乡的对接”是对作家深入当下儿童生活,了解当下儿童心理状态的呼应的话,那么以下的作品则是作家将自己的童年生活与当代儿童的生活状态相融合的产物。

若将成长的过程比喻成一场时空的旅行,那么用作家汤素兰自己的话来说“童年是创作的源泉,故乡是回忆的起点”。童年虽然已经渐渐远去,作家在创作中却总能从童年记忆中汲取素材或灵感。童年和故乡往往密不可分,有时候故乡甚至就是一种精神原乡。散文集《奶奶星》回顾了童年时代故乡生活的点滴,那些温情的瞬间、岁月的洗礼赋予了作者情感的底色、精神的力量。“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冰心《成功的花》这首诗所蕴含的哲思与作家汤素兰的散文集《寄小读者:每朵乌云都镶有金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集子中不仅结合儿童当下的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生发感慨,更以自身的成长轨迹、心路历程现身说法,鼓励儿童“坚韧前行,终会光芒万丈”。文章视野开阔,旁征博引,大有洋洋洒洒,高屋建瓴之气势,却又如春雨润物于无声之中。物换星移,童年远去,童心犹存。万水千山走遍,一片童心将生活的点滴、人世的春秋凝成万千情思,便有了《遇见美》的纯净、恬雅、睿思。在这本散文集中,作者从“山水美”“草木美”“人情美”三个维度出发,携领读者一同流连风物,体味人情,涵养性灵。文章思悟细腻灵动,语言清新洗练,笔调轻松自由。《我的动物朋友》与前三部书一起形成了“汤素兰童心书坊”这一书系,这是作者的首套人生成长散文集。《我的动物朋友》纪录下了作者与各色动物之间的点点滴滴,可爱的动物形象与温和柔顺的字句交相辉映,总能于不经意间彻底击中读者心中最柔软的所在。

牧铃有着较为特殊的人生经历,从15岁起,这位来自城市的少年便开始了上山下乡、放牧务农、乡村从教等一系列别样生活,直到现在年过古稀仍坚守山林,笔耕不辍。《我是牛仔》是作者在关注动物回归之路上生发出来的另一条思路——人的回归,因此在出版时归于动物小说系列。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该小说,剔除掉小说章节中去年便呈现过的两则故事《猛犬暴雪》《虎崽前传》,剩下的五个故事大概按照时间的推移讲述了作为牛仔的“我”的成长故事,处处可见作者将亲身经历加以淬炼后的艺术表现。小说既讲述了管理牧场的工作之忙,也描述了力战野兽的场面之急,还勾画了徜徉山野的牧人之趣……而主人公便在这一系列的挑战面前学会了克服困难,砥砺意志,逐渐成长。故事一波三折,节奏疏密有致,给人以坚韧勇毅、豁达向善的精神力量。

《撂刀口》以作者游军自己的童年记忆编织而成。小说讲述了生长在撂刀口的小虎子因家贫、弟妹众多而辍学,后来跟“我”父亲来家里做客,与“我”结下了深厚友谊。“我”也应邀到小虎子的家中做客,感受了小虎子的生活。回家后不久,“我”从父母的谈话中无意间听到了虎子因急性脑膜炎去世的噩耗。多年后遇见小虎子的妹妹小静,小虎子的故事再次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鲁迅先生曾经提出“悲剧就是将人生中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著名悲剧思想。确实,文中的小虎子是一个集众美于一身的形象,他礼貌、活泼、勤劳、好学、善良、能说会道,有写作天赋……然而,这一美好形象却一再与理想的生活擦肩而过:因家境贫寒、弟妹众多辍学回家,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又因为身处医疗观念落后的渔村,生病不能得到及时救治而过早离世。由此,这些矛盾本身便具有了令人动容的悲剧效果。作者看似平静淡然的叙述口吻,空灵清澈的叙述语言,对典型细节独特细致的描写更将作品中的悲剧气氛、叹惋情怀烘托渲染得淋漓尽致。故事线索清晰,情节简单,却前后呼应,首尾严合。

肖学文《山岗上的和弦》则以三部曲的方式记叙了三件发生在秋天的童年趣事:《偷秋》主要讲了小伙伴们齐心协力“侦破”黄花梨被窃案的故事,《看秋》主要讲了小伙伴们为保卫庄稼,二战豪猪的故事,《挖秋》则讲述了小伙伴们“鼠口夺食”的故事。三个故事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统一于共同的旨趣之中。作者以童年的亲身经历传递出人当与自然和谐相处,控制自身的贪婪欲望给自然留下生存发展的空间的心声。作品形式新颖,每段故事之前都设置一段与故事中的动物相关的故乡童谣,风情浓郁,妙趣横生。语言通俗浅白又生动活泼,多用短句,落地有声。

龙章辉《骑着水马去远方》讲述了两个身处家庭变故中的少年的友情故事水马其实是文中的“我”对荡漾的水波的想象加工,这一形象在文中不仅推动着情节的开展与深入,而且寓意丰富而深刻,它既指代了“我”和烟面临的生活的涟漪,暗示了“我”和烟由此产生的内心的涟漪,也成为了“我”与烟友情发展的关键节点,还象征着少年忧苦的独特自我疗愈方式。语言平实贴切描写细致传神。《小五》则选取了少年小五成长中的几个典型事件对人物进行形象刻画。塑造了一个既调皮、好强鲁莽,又可爱、上进、富于责任心、敢于承认错误的少年形象,人物形象立体丰满,深入人心。文章剪裁得当,详略有致。

三、徜徉自然,叩问生命

人类社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现代工业社会等几个大的阶段,在这些发展过程中人类确实创造了自己的伟大历史。在这些充满创造性的奇迹面前,人类在表达自己的时候,总是容易走向一个极端,自视甚高,失去理智。其实不论古今,从来都有另一种文字,它们书写自然,倡导与自然和睦共生,然而,在人类将世界的中心定义为“自我”的时候,这些文字都只能是一种意味寡淡的口号或者尘封的印记。物极必反,人类“自我”意识的膨胀在现代工业革命发展到登峰造极的时候被迫宣告紧急刹车,这时候极度物质化的社会面临着一系列不可抗拒、不可逆转的生存危机。终于,人类在对自身生存危机的审视过程中幡然醒悟,关注生态平衡的大自然文学兴起。从形式上看,自然文学属于非小说的散文文学,主要以散文、日记等形式出现。从内容上看,它主要思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而要将自然文学的理念巧妙传递给天性活泼的儿童,光靠散文文学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动物小说便是为适应儿童认知水平和阅读心理而产生的一种自然文学的特殊形态。2016年湖南省儿童文学作家依旧秉持着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理念,创作出一批促进儿童生态意识发展的优秀作品。

牧铃依旧是湖南省儿童文学中动物小说的创作主力。他今年不仅将过去的许多优秀作品集结再版,还创作出《丛林斗士》《猎雕与红狐》《蔫狗儿的英勇瞬间》等“荒野的归程”系列等一大批动物小说作品。《丛林斗士》主要讲述了来自城市的表哥和“我”因为爷爷讲述的野猪当啷的故事而迷上野猪,一次偶然的机会将劫后余生的野猪崽“花背”带回家饲养,待其长大后放归山林的故事。小说开端信笔写来,以“我”和表哥漫无目的地游历森林交待了野猪的生活环境,继而以爷爷回忆的野猪当啷的故事激发出兄弟俩对丛林斗士的好奇、仰慕和喜爱之情,为后文兄弟俩窃听动物秘密的趣味插曲和收养、训练、放归花背埋下伏笔。故事情节完整、逻辑严密,语言幽默风趣,充满童真童趣。其间既穿插了黄狗阿黄与野猪花背之间的友谊,又着重表现了兄弟俩对野猪的情谊。难能可贵的是,故事中的小小主人公能够站在自然生命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了让花背回归真正的家园做出计划和安排,多次忍痛割爱,将野猪放归山林。可以说,纯洁无私的童心成全了花背的家族团圆,成就了花背丛林斗士的美名。

野生动物因奴性而失落了生命的光辉,人因对待自然生命的粗暴和残忍而失却了生命的光辉。《猎雕与红狐》讲述了红狐养殖专业户为了给六公公的猎鹰采访捧场,衬托六公公猎鹰的勇猛无敌,送来了一只拴住的红狐,“我”和表哥目睹了老猎鹰和红狐间的第一场不公平较量之后,偷偷将红狐放生,不料那只红狐却“乖乖”回了养殖户的家,再次被抓去当猎鹰的活靶子。作品一方面表现了人类为“好胜之心”而放弃“好生之德”的残忍,另一方面又表现了被阉割掉野性后的家养狐狸的愚昧与懦弱,表达了作者的怜惜又无奈的心情。作品处处运用了反讽的手法表现人物性格:如上过电视的田老大被封为“鸟王”“爱鸟模范”,却为了驯鸟采取磨舌头、恐吓、断食等残忍的办法;又如六公公夸下海口说“要不是现在禁猎,他的猎雕抓个狐狸豺狗啥的,不在话下”,事实确实老猎雕连被拴住的驯养狐狸都不敌。作者在叙述猎鹰斗红狐的故事前却岔开一笔,写了田老大驯鸟。看似旁逸之笔,实则与主要的故事情节一起将人与自然相处中共存的不公现象和文章主旨一起升华到普遍的广度和高度。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句话用来形容《蔫狗儿的英勇瞬间》中的动物主人公老蔫儿实为再贴切不过。物竞天择,老蔫儿出生时瘦弱的身体便决定了它饱受欺凌。同样,求生也是自然的规律,老蔫儿求生的本能加上牧人的接济,老蔫儿也保住了小命儿,只是一只没精打采,逆来顺受。狗的生活习性和特殊的成长环境让老蔫儿养成了偷食的习惯,并由此带出了一连串的故事。花蛇偷猪事件彻底根治了老蔫儿偷食的习惯,但后来牛奶被偷事件发生后牧工们仍一口咬定是老蔫儿所为。因此,为了一雪前耻,证明自己的无辜,老蔫儿一反常态,与偷奶的真正元凶豹狸展开了激烈的殊死搏斗。从故事一开始看似平静的氛围营造,到核心部分的高潮迭起,再到尾声的处理,叙事详略有致,情节跌宕起伏,极富戏剧张力。尤其老蔫儿与豹狸舍命相搏的那一瞬间,让读者在惊讶之余,又深刻体会到生命的光彩,灵性的力量。同时,作者尊崇传统动物小说严谨的写实主义手法,在尊重牧犬共同的生活习性的前提下,力避人类主观情感的映射,将老蔫儿的形象从同类中抽离出来,深入老蔫儿的心理情态,塑造了相当个性化的老蔫儿形象。

狗一直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狗一直具有亲人的心理倾向,但“荒野的归程系列却反其道而行之,讲述了群狗远离人类,回归荒野的故事。本系列共分成4部第一部《狼性的呼唤》中,享受惯了与人为伴的家犬生活的群狗被迫半路出家。主要讲述了狗与狼之子的大黑被老猎人救下逐渐适应人类生活,入冬便与老猎人进山打猎。狂犬病的爆发让群狗成了被宰杀的对象。大黑和群狗死里逃生,开始了荒野生活。第二部《复仇的焰火》中群狗的野性逐渐复苏,主要讲了群狗解救被老杜用以赚黑心钱的“育宝狗”,群狗为了生存与山林野兽的残酷斗争,除大黑外的群狗陷入了牧人的“投毒”阴谋中。第三部《山林猎场》中群狗的野性完全被点燃,主要讲了群狗采用调虎离山之计救出了再次深陷“狗宝基地”的米黄,群狗在牧犬青青的帮助下突围牧人与村民联合剿杀,米黄却中弹坠崖,所幸被牧工老李带回城郊小镇休养,群狗在山林间与豺狗、野狼争夺猎物领地。第四部《绿色的回归》主要讲述了身处城镇的米黄成为流浪狗的首领无意间揭发了杜老板以残害流浪狗谋财的丑陋嘴脸,老李在狗群饥寒交迫之时耐心救助,并依靠米黄和青青化解人与野狗间的矛盾,不料嫌隙将消之际,狗群却再次遭到小丁等人的陷害。从此,仅存的野狗远离人类,回归荒野。小说视野开阔,以全知视角进行叙述,多角度展现了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波澜壮阔的情节之中蕴含着激烈的心理冲突复杂的情感变化,令人读来回肠荡气又百感交集。结局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深刻揭露了人性中善变和阴险的弱点,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表明自然生命在人类的无情屠刀下难有一席立足之地。不过总的来说,作品的感情基调还是积极向上的,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刚毅的力量。在形象处理上,作者以狼与狗的后裔大黑为主要描写对象,同时还刻画了米黄、丑虎、青青等让人印象深刻的群狗形象。

陶永灿《蓝眼母鹰》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叙述,一方面是蓝眼母岩鹰抓母鸡、放母鸡,另一方面是与父亲同去灭岩鹰的“我”掏鸟窝、向父亲谎称没有鸟蛋而放过小鹰。前者是因,后者是果,但不管是母鹰放开母鸡,还是我放过小鹰,都是出于一种怜悯,出于一颗良善的心。故事对蓝眼母鹰奇特的蓝眼睛给出了特写的镜头,让人印象颇深,与文末老猎人艾爷爷称赞蓝眼母鹰“善良”,“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伤及他人性命”遥相呼应,可谓画龙点睛之笔。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明洗练,将浓郁的人与自然之情倾注其间,收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之效。

四、寻根现实,舒展童心

童话是舒展童心的。它深谙儿童的一般心理诉求,在文本中渗透着新奇、惊险、游戏、幽默等审美元素,赋予文本以超现实的审美属性。然而,不论我们怎么渲染童话的超现实美感,也割不断童话与现实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终归还是要回归现实,寻找童话之根。强调童话的现实感并不意味着要以直接明显的道理敷陈、简单粗暴的训诫寄寓作为衡量童话优劣的标准,更不意味着给童话的内容戴上拓印现实的枷锁。童话的魅力便在于它与现实若即若离之间产生的和谐统一。它可以揭露现实的不足而又指向澄澈清明的彼岸世界,它可以表现人心的迷惘、苦痛又指向精神世界的灵魂飞翔。因此,可以说童话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感知生活的态度,选择方向的勇气,奔赴未来的力量。童话魅力的建构关键在作家。敏锐的事物认知,细腻的情感体察,睿智的思想发现,秉持着这样的创作状态,今年的“童话湘军”再次带领读者抵达一个丰饶的艺术世界,收获别样的艺术体验。

汤素兰“智慧童年书”系列包括《鹰背上的小鸟》《驴家族》《小魔术师珊诺》三部童话集。就内容来看,这些童话有的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悟,如《两条小溪流》用鲜明的对比告诫读者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只会被世界遗忘甚至嘲笑,而直面困难、意志坚定、积极进取人最终才可能走向更为开阔的远方,才能获得蓬勃的生命力;有的则关注当下,满怀真情,如《小魔术师珊诺》通过车祸中失去双腿的珊诺用阳光、热情拥抱生活的故事,表现了作者对特殊人群的诚挚关怀和殷切期盼;有的则传授了成长的秘诀,如《蚌孩子》以蚌育珍珠的故事告诉读者实现梦想,需要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苦难,全力以赴。成功的结果不是最重要的,走向成功和优秀的这个过程最能让人受益……确实,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主流形式,对于说教和道理是充满警惕的,但是文学并不拒绝教化。作者将个体的人生体悟和心灵积累以最纯粹的方式流贯进童话中,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让儿童在享受美的同时收获了心灵的成长与感动,达成了艺术的教育。汤素兰的作品始终给人以轻盈与自由的质感,这不仅得益于作者对浅语艺术的娴熟运用,还在于作者对夸张、幻想、幽默、双关等表现形式的妥当安排。因此,作品不仅措词真挚恳切,字句清浅精致,语意流转从容、灵动,还趣味盎然、耐人寻味。

今年牧铃的创作依然呈多线推进,除了在动物小说、少年小说领域收获颇丰,在科幻小说方面“天才小子历险记”系列也在开辟着新的天地。在《天才小子历险记5:月宫魔域》《天才小子历险记6:奇幻乐园》这两部作品中,作者的通过主观意识将客观世界加以幻化变形的处理,为读者打造出两种别开生面又截然不同的幻想世界。第五部主要讲了天才小子比尔在接受了老台长关于采访外星人建造的奇幻乐园的任务后,临时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月球。不料月球站却发生意外,比尔和月球站的另外两名学员带着自己制作的机器人猴子一起冒险侦探,企图找到导师,侦破太空飞船被劫的机密,却被意外带入了月球中心的世外桃源,并在远古地球人后裔的引导下有幸参观了他们建造于地球海底的福地。第六部则讲述了比尔月宫探秘归来之后进入奇幻乐园采访。乐园的主人,一台具有强大自我意识和特异功能的电脑却公然向他发起挑战。奇幻乐园吃喝玩乐应有尽有、层出不穷,连比尔都沉迷其中。终于,比尔在机器人鬼头的帮助下查出大电脑的真实身份竟然是自己以前讲座时随手改造的一台旧电脑。这台自称“报恩”的大电脑企图将人类变成半机器“超人”,后来还宣称要帮助人类化为不受时空限制的能流,人类生命岌岌可危。最后,比尔在千钧一发之际拆开了旧电脑,抓住了它的心脏,才得以帮助人们打破幻境,重回现实。第五部带领读者进入的是一个积极的幻境,它激励人类要勇于创新,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高级家园。而第六部却从现代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了儿童沉迷网络这一社会问题展开想象,以独具匠心的情节设置和勇往直前的冒险精神反照现实告诫读者网络是镜中花,水中月,看似美好,实则虚无。

王人路在1933年出版的《儿童读物的研究》中对童话、神话、故事和小说提出了这样的选择标准:“不避神怪,但是用极庄严的文字去描写一个神仙或妖怪是不相宜的,应该反对的……尤其对于神话的材料,最好是少用,至少也要经过很严格的选择”。而今年的湖南儿童文学作家方先义却以我国古代神话谱系中最为普通的山野诸神为原型,创作出了具有浓厚古典气韵的神话小说《山神的赌约》。全书经以人情,纬以神秘,人与神、实与虚、情与理二元同构,营造出既神秘古朴又温馨平易的氛围。情节曲折离奇,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感,又做到了逻辑严密、环环相扣。描写生动细腻、逼真传神,塑造了以山娃等为代表的乡民群像字里行间充盈着儒释道三家的思想智慧从中传递出的仁爱、纯孝、诚信、正直等传统文化价值观更是体现出作者对儿童深切的人文关怀。描述语言文白参半,清新典雅,既有陌生化带来的新鲜体验,又兼顾儿童情感和认知的发展水平。方先义的另一部作品《猫王子的心愿》则讲述了月亮湖能净化水污染的蓝色水晶石被猫巫师鲁格盗走,以求提升自己的魔法力量。猫国王怀疑并审讯了鼠奴“神偷”阿三,在阿三即将被定罪时,小王子罗伊归来,并帮父王分析出背后元凶。最后猫王子和鼠奴阿三、阿杰采取了“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制敌策略,在猫王后的帮助下力战鲁格,夺回了镇湖之宝,并解放了鼠奴。小说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武侠色彩和“人人生而平等”的普世情怀融为一体,加上活泼泼的语言表现力,给人以趣味深切隽永而不浅薄的阅读印象。

皮朝晖《面包狼开店》由一系列短小明快的童话组成,每篇故事独立成篇,却又有一以贯之的人物特点和主题特征。这些童话的选材贴近生活,表现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内容,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同时这部童话书承袭了皮朝晖一贯的幽默特色,呈现出鲜明的轻喜剧风格。作品巧妙使用夸张、变形、双关等艺术表现手法,营造出轻快欢乐的艺术氛围。如《美味面包书》中认真太太告诉皮皮“把书上的知识好好消化”,这个“消化”在可以吃的面包书这样的具体语境下就收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给文章添上了一抹含蓄的幽默,十分耐人寻味。又如文中给蘑菇和木头房子洒上发酵水让其迅速长大,蘑菇最后成了违章建筑,而木头房子却成了火车站。这样异乎寻常的夸张变形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更渲染了氛围,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充满了童真童趣。人物性格鲜明是作品的又一大特色,如作者笔下的面包狼真诚、憨厚、善良、助人为乐,但有时候也爱玩、贪小便宜、使小聪明。俗话说的好“红花还需绿叶衬”,糊涂先生就是作为面包狼和老爷爷的相反面存在的,他虚伪、狡猾、糊涂、懒惰、骄傲自大。故事小巧灵活,语言轻快浅显,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感。

周静《三山国王的宝藏》主要记叙了石大、石二、石三三兄弟到三山寻找宝藏的故事。成长其实是一个逐渐走向社会化、世俗化的过程,在这篇童话中我们也能通过三兄弟面对宝藏的不同表现领悟到这样的思想。宝藏里应有尽有,石三最初找到了一块绿宝石,尽管漂亮得像能落地生长的树,石三也果断地抛弃了,原因是“里面没有鱼,只能看,玩不出名堂”。经过千挑万选,石三最终坚定地选择了一根银针,原因是它能“让一个男子汉走出去”。石二最开始选择了一块蓝得像天空的蓝宝石,但石三发现铃铛之后,石二犹豫了,最后因为想到放牛的时候需要才决定换成铃铛。石大则一直将红宝石揣在手里,舍不得放下。故事结局设置了反转,看似最宝贵的红宝石是最不值一提的,铃铛响过的地方都万物生长,而看似最不值一提的银针却是最宝贵的,它能“缝合吵闹、不和,有它的地方吉祥安康”。这篇童话拥有多元解读方式,可以认为它告诫读者保持定力,戒掉贪欲,只取所需,知足方能长乐,可以认为它传达了保持一颗皎洁童心的重要性,还可以认为它间接体现了“家和万事兴”的传统价值观……故事想象奇幻瑰丽,语言清新优美,人物形象识别度高,游戏精神和冒险精神也表现突出。《圆》则讲述了圆成为厨师的过程。角色设定贴合所要表达的主题,具有高度的象征意味。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这篇童话中,作者正好以“六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样看似有棱角的形状形容过于保守规矩的人,以“圆”这样均匀而无棱角的形状形容不墨守成规的人。圆的职业理想是成为一名厨师,而作为圆的母亲、父亲、哥哥,六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劝阻圆说“不可能”。最后,圆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做厨师的要求。作品寓教于乐,意在鼓励读者要敢于打破常规,在尝试与挑战中历练自己,活出自我风采。《999个朋友》里的小羊弯弯在羊群里没有朋友,直到有一天它在月光下跳舞,结识了同样爱月光的青蛙族群,和999只青蛙交上了朋友。在轻快活泼的叙述中完成了对友情的诠释,语言浅白如话,平易近人。

从整体看,2016年又是湖南省儿童文学创作的一个丰年,在生活空间、思想深度和艺术实践上都有所拓展。从作品的表现领域来看,题材有所丰富,如汤素兰从残疾儿童的角度出发,写了《小魔术师珊诺》《开满蒲公英的地方》;又如陶永灿《红草鞋》从看似古老过时的红草鞋出发,书写了老一辈人生死不渝的友情。同时作者选取题材的角度也有所创新,如同样是反应城市和乡村的成长小说,今年许多作家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从中提炼出新的思考方向。对于许多作家来说,由乡村进入城市的故事设定更熟悉,在写作中也更容易处理。但是现在许多的小读者更需要走近乡村,也渴望了解乡村,因此由城市进入乡村的写作角度也可以纳入思考。从作品的体裁来看,方先义的《山神的赌约》旗开得胜,为湖南省儿童文学的神话小说创作注入了一股全新的力量。牧铃的《“公主”下乡记》中让人看到了体裁融合的影子,作者在小说中融入了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并将其贯穿始终,新颖独到。艺术实践上也有所创新,如肖学文的《雁奴》在小说叙述开始之前以与雁相关的家乡童谣作为楔子,既点明了作品主旨,又营造出浓郁的本土气息,具有音律美感。龙章辉的《小诗四首》轻倩纤巧,作者以通感、拟人、想象等手法描摹山水,笔调清新隽永,趣味盎然。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今年湖南省儿童文学创作的不足。就作品而言,诗歌类作品的创作发力不足,作品数量较少。就作家队伍而言,年轻的作家仍须持续发力,奋力突围。

注释:

①王人路:《儿童读物的研究》,中华书局1933年版第67-68页。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本栏目责任编辑 马新亚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
跨文化视域下中国儿童文学英译现状及海外传播策略研究
略论师范生儿童文学核心素养
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翻译研究
刊首语
文学性,儿童文学不应丢掉的根本
儿童文学要多写校园
三十年,从庐山到井冈山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