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与评论的同构
——关于李专的文学批评

2017-11-13陈国和

长江文艺评论 2017年3期
关键词:咸宁文学批评文学

◎ 陈国和

创作与评论的同构

——关于李专的文学批评

◎ 陈国和

新世纪以来咸宁的文学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批具有鲜明的创作风格的作家日益成熟,大量具有艺术特色的作品不断面世。

李专是以散文创作闻名于世的,多篇散文入选中学语文教科书、教辅书,或者成为中考、高考阅读材料。同时,李专又是一位对文学批评有着浓厚兴趣,并付之行动的作家。像当下文坛上的张新颖、严峰、陈离、李云雷、房伟以及本省的蔡家园等人一样,李专是在创作和评论两个领域同时开掘,齐头并进。《卷中岁月》(团结出版社2016年版)是李专的新作,主要收集了他的文学批评60篇。李专的文学批评主要是为咸宁作者的创作写的序、跋以及读书笔记。

李专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批评和创作的同构性特点。他作为一名作家,一直关注同时代的作家,他的文学批评始终围绕着咸宁地区的文学创作实践进行。批评和创作实践都是人文知识分子对当下生活的介入和理解。李健吾认为文学批评实践就是自我的发现和价值的决定,“创作者根据生料和他的存在,提炼出来他的艺术;批评家根据前者的艺术和自我的存在,不仅说出见解,进而企图完成批评的使命,因为它本身也正是一种艺术。”也就是说批评是独立的,批评者与创作者是平等的。批评者与创作者在交流和对话过程中发现自我、决定价值。

李专以自己的才情、智慧和灵感介入文学创作,通过序跋等形式与同时代的文学创作进行互动,通过和作者灵魂的碰撞,激发灵感,扶持文学新人的成长、推动鄂南文学的发展。按照《卷中岁月》“我书我友”中评论对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咸宁作家或者与咸宁有过交集的文化名人都是李专关注的对象,而这些名单中大多数人属于当年的“文学新人”,还是在文学园地吐露新芽,而今许多都成为咸宁文坛的中坚力量或领导人物。

李专先生的文学批评主要是以序跋、读书笔记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序、跋和读书笔记的文学评论形式是我国传统文学批评的主要形式。

鲁迅的许多批评就是以序跋的形式写的,给那些刚刚登上文坛的青年作者实际的指点和有效的帮助。对于这些青年暂时还不能为社会接受的新作,鲁迅总是发掘这些新作的闪光点,不遗余力地推介,帮助作品走向社会。“奴隶丛书”的出版,鲁迅以他全部的心血对萧红,萧军,叶紫等新人不遗余力地扶持,通过写序来评论新人新作就是鲁迅帮助年轻人的一种方式。这些当时鲜为人知的文学爱好者最后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成为中国新文学重要的生力军。鲁迅也以其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人格成为现代文学的守护者。

同样,李健吾的批评文集《咀华集》中,评论的对象除了巴金外,其余的都是当时“不被社会文艺界的人们所注意的”青年作家,如沈从文、林徽因、萧乾、蹇先艾、曹禺等。这些当年不被人注意的新人,最后大都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作家。文学发展的历史证明,李健吾当初对这些文坛新人的最初关注和批评的选择独具慧眼。

现在活跃在鄂南文坛的樊芳、邓昌炉、周益民、程文敏、徐金秋等都在李专的守护下成长起来,续接鄂南文学的文脉,丰富了鄂南文学的园地。

值得一提的是,李专的文学批判不同于仅仅是为了推介新人新作、博取眼球或点击率的媒体批评,也不同于僵化古板、沉溺于项目研究的学院派批评。李专的文学批评是平等的对话、是心灵的呼应,更是时代的探析和艺术精神的追寻。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李专的文学批评是以文学方式进行的文学批评。文学性是李专文学批评的另一鲜明的特点。这种文学批评往往将理性的提炼融入感觉之中,粗心的读者难以发现理性的筋脉,具有鲜明的诗人气质和直觉的特点,融合了西方“寻美的批判”和中国诗文评论的传统。李专的文学批评往往以印象和比喻为核心,通过整体的概括、综合的点评以及直接的观照,形成一种自由率真、明智诗性的批评风格。

如李专在评论樊芳的小说集《城际的虹》时,刚谈完《磁·悬浮》《蝴蝶女人》以及《城际的虹》后,接着说起了门罗,神游千里,字里行间闪烁着诗性的智慧。文章的最后还来一句“正是因为樊芳一贯的人情练达,我才很乐意地写这篇书评。”李专有效地进入作品,从而产生独到的审美效果,既具有理性的思考,又有个人生活经验的拓展。

李专探幽发微,寥寥数语就能发掘作品的闪光点,如他在总结周春泉的诗歌特点为叙事性、留白艺术的运用以及语言的锤炼(《清点一位诗人的才华》)。发掘刘亚敏诗歌的新闻性特点(《胆大艺高的诗人》)。点评徐金秋写的散文诗“才华横溢、挥洒自如”,也委婉地指出她的散文“干涩枯滞、捉襟见肘”(《春天有很多使者》)。追求理性思辨的感性直观的表现形式,既有顿悟的妙语也有平等的对话,使得李专这种文学性的批评超越了一般肤浅的俗套和窠臼。

李专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创作与批评的同构性的特点。这种超越理论思辨和逻辑分析的感悟式、诗性的叙述是他创作灵感的飞扬,是他对生活的理解,更是对心灵的发现。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

注释:

[1]李健吾:《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3页。

猜你喜欢

咸宁文学批评文学
文学批评新生代专栏·刘诗宇
“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历史化”笔谈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涌泉相报!湖北咸宁驰援河北
英国文学批评的历史轨迹探索
咸宁春兴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Views Of English Language
文学
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