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大支

2017-11-13蒋先平

北极光 2017年12期
关键词:婚事娘家人大伙

⊙ 蒋先平

在我的老家那个叫野马张的小村里,有一个十里八村都有名气的支客。这支客大号刘秀文,大伙都叫他刘大支。

支客,是东北农村对张罗事的人的俗称,也叫支客人。婚丧嫁娶,保媒牵线,居家过日子,哪家都要遇到几件大事儿,这时就需要有人给张罗一下,村子里那跑前忙后,帮着张罗事的就是支客。

支客大多是村子里德高望重,辈分高、年纪大的人,他们生活经验多,说话管用,安排的活计多点累点,大伙都没有什么怨言,即使有,也得无条件服从。

支客的工作主要有两项。分工是一项。无论红事还是白事,都需要大量的人手,支客把来帮忙的乡亲们叫到一块,根据每个人的特点,现场办公,分配工作任务。还有一项工作是现场主持。支客必须懂得红白事的办事程序,包括那些忌讳的事项,一定要记清楚。每个环节,大伙都得听从支客的吩咐,严格按照支客的指令办事。

儿子娶媳妇、姑娘出嫁,佳期选定、拜堂良辰,都得由支客钦定。白事时,支客得有阴阳先生的学识,何日出殡,几时入土,都由支客定夺。此外,支客还得能说会道,擅长饮酒,陪娘家人喝酒,化解双方的事端等等,可以说支客既得能文,还得能武。

刘大支,当年这个名号在我们村子里是响当当的,比干了二十多年的村支书还要有名气。

刘大支的父亲是个老学究,读过几年私塾,在村子里是最有学问的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来请他出主意,一来二去,他成了大伙的主心骨,担当起了村里的支客人。

那年冬天,刘大支的父亲带着三挂大马车去五十里外的县城接亲,回来时马受惊毛了,把他重重地摔到了地上。从此,他再也没能站起来。

刘大支的父亲瘫痪在床,不能再走东家串西家为大伙张罗事了。这时刚三十出头的刘大支主动请缨,接过父亲的衣钵,为大伙服务,张罗起事来了。

刚开始大伙有点信不过他,怕他年纪小,压不住阵脚,也担心他不懂得办事的套路,把事办砸了。虽然当时大伙对刘大支不放心,可遇事时找不到支客人,事又不是一个人能办得了的,只得硬着头皮让刘大支上场。

刘大支第一次出道是给西院老李家操办婚事。李老汉的儿子快三十了,才讨上一个媳妇,老李家格外重视这门婚事。听说老李家要办喜事,刘大支自告奋勇,担当起了支客这重要的角色。

你还别说,年纪不大的刘大支挺有心计。婚事的程序,他提前向病床上的老父亲请教好了,每个环节是什么,该注意什么,他掏出小本儿,认认真真地写在了上面,没事时就掏出小本叨咕一遍。

刘大支在老李家给大伙分工时,黑着脸说,咱们都是冲着老李家来捧场的,一会我分工,活少的别高兴,活多的别抱怨,要怕活分的不均匀,你现在就可以走人。几句话,把这些年纪大的,年纪小的都给震住了,大家都乖乖地领命干活去了。

结婚这天,女方送亲的人员中有一个自称是娘家舅的人喝多了,刁难起了老李家,说什么离娘肉太少。刘大支赔着笑脸解释说,他大舅,你说的对,过三天回门时让新郎官再去集市上割一块,今天是大喜的日子,就先饶了新郎官吧。

你是干什么吃的?喝得红头涨脸的这个娘家人冲着刘大支叫嚣着。我是支客人,是来给咱们娘家客服务的。什么,你是支客人?给我们服务的?那先敬我一杯酒吧。说着,这个人端起桌上满满的一杯酒递了过来。你不是来服务的吗?你要是真心的,就先敬我一杯啊。这个人叫喊着,其他的娘家人也在一旁跟着起哄。

这时,男女双方几十人都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盯着刘大支手里足有四两白酒的杯子。刘大支犹豫了一下,突然他仰起脖子,咕咚咕咚,一口气把手中的一杯白酒全倒进了嘴里。刘大支擦了擦嘴,操起酒瓶子,把酒杯倒满了,双手捧起来,敬给了这个人。这个人早已经呆若木鸡,他双手抱拳,赔着笑脸说,小、小兄弟,我刚才喝多了,是胡说,你就高抬贵手吧。

刘大支一口干了四两白酒,平息了娘家人的事端,婚礼顺顺利利。感动的老李一个劲儿地向刘大支作揖,说你是咱们村里的第一大支啊。

从此,刘大支在村里打开了局面,压住了阵脚。刘大支的外号也传开。

刘大支心肠好,不管你是有头有脸的,还是小家小户,但凡张嘴说了,他保证让你合上嘴。无论是老人去世,还是娶媳妇嫁闺女,包括去南北二屯保个媒,刘大支给信就到,跑前跑后尽心尽力地张罗,一个事下来得忙上两三天。邻居闹了纠纷,小夫妻拌嘴,这些琐碎的事也有人找他,只要刘大支一出马,保管风平浪静,万事大吉。

在生产队的时候,大队长对刘大支这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政策,他给大伙张罗事没有出工,不扣工分,按出勤处理,大伙都理解,没有攀比有意见的。

后来,分田到户实行单干了,刘大支整天东家走西家串的为大伙服务,地里农活耽误了,媳妇就有了意见。可刘大支说都是乡里乡亲的,人家有事找到咱们头上了,咱就是再忙,咋好意思拒绝啊。

就这样,三十多岁的刘大支一直为大伙服务了四十年。如今七十多岁的他身体硬朗,眼不花、耳不聋,精神头像五十多岁的人。

现在,刘大支不再给大伙张罗事了。村里的人大多打工或者陪孩子去城里读书,举家搬走了。村里的人家不多了,事也少了许多。即使有事了,婚事去乡镇或者县城订酒店,主持人摄像照相成套的,不用再找支客人张罗买酒买菜,找地方放席等诸多事宜了。赶上老人去世这些白事,农村也没有什么繁杂的说道了,打个电话县里来车直接拉走火化了。

英雄没有了用武之地,刘大支清闲了起来。但人们没有忘记他,茶余饭后,人们聚在一块闲唠磕时,总会说起当年刘大支为大伙服务的事儿。

猜你喜欢

婚事娘家人大伙
密云区总工会 为抗疫一线职工送去“娘家人”的关爱
丰台区各级工会为防疫一线送上“娘家人”慰问
南充市嘉陵区:当好农民工的“娘家人”
哪里哪里?
Transitioning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from hospital-based to rapid home-based infliximab: A stepwise, safety and patient-orientated process towards sustainability
冬天是个调皮的孩子
教授女儿的婚事(32)——自食其果
官员讲大白话,大伙爱听
教授女儿的婚事(29)——婚外有情
徐云丽、林莉,娘家人点赞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