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17-11-12魏月张伟许国贺
魏月+张伟+许国贺
摘 要:本科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发展科学、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已成为开展本科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针对由传统教学模式引发的课堂氛围压抑、师生思维互动贫乏、教学效果较低等问题,我院将创新实施“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本文分别从“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的创设意义,及如何将其应用于本科教学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系统地论述“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应取得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本科教学;应用与研究
本科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因此,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又是实现科教兴国的中流砥柱,更是建设人才强国的基本要求[1-2]。近年来,各本科院校为保障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的热潮方兴未艾,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授课主体,常常照本宣科、平铺直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导致课堂气氛压抑,而且很难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效果大失所望。针对这种现象,相关教育部门及高校教师均采取措施躬体力行,贯彻与实施新教改政策,从不同程度上改变我国本科教学模式,深入学习西方优秀的教学模式,并积极应用于我国的本科教学中,例如案例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等[3-4]。这些教学模式虽说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改变中国学生在非讨论课上不主动提问的现状,这样一来,学生可能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案例”带给他们的乐趣,也无法满腔热忱地感知“问题”带给他们的奥秘。学生的不配合造成教学进度严重滞后,出现无人与教师互动的尴尬现象,不利于本科教学的高效、顺利进行。
因此,我院研究并创设“自问自答式”新型教学模式,教师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贯穿整节课程,教师用“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自行回答“问题”,以此传授教学重点,节省教学时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这种形式的教学模式更加适合我国本科教学课堂,值得在本科教学中推广应用。那“自问自答式”的教学模式将如何应用于本科教学过程来提高教学效果的呢?
一、“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自问自答式”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本科教学常出现的课堂氛围压抑、授课效果差、师生沟通脱节等问题而创设的,该模式作为一种引导式教学模式,其应用的合理性主要依赖于问题设置的引领性、趣味性,以及延续性。如果问题设置不恰当,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被激发,授课效果无异于填鸭式教学模式。因此,如何将“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本科教学需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授课重点,精心设计,并准确回答预设问题。教师作为授课主体,起到“指挥”整个课堂节奏的作用,教师的充分准备已成为高效教学的前提条件。首先教师应深入理解和把握知识框架,创设具有激发性、多元性的涵盖授课重点的问题,每个预设问题都涉及一个或多个知识要点。这些问题可以来源于案例,也可以由简单概念引出,但均要符合学生认知和发展水平。“提出问题”是让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而当学生的思维处于困惑状态时,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豁然开朗,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并让他们感知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例如,教师在讲授《食品化学》课程中蛋白质在加工和储藏中的变化时,可以按如下方法提问:“当我们到面包房买面包时,通常会发现有些面包表层出现棕褐色,卖相并不诱人,难道是面包变质了吗?”这时,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并积极思考,就在学习思想处于混沌状态时,教师将解答问题:“面包表层出现棕褐色是因为面包在烘烤过程中,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从而引起面包表皮色泽及风味的改变,今天我们重点学习蛋白质在加工和储藏中的变化如美拉德反应,以及其对食品感官质量的影响。”通过教师地精心设计,不仅用生活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逻辑清晰的指出授课重点。
2.体现因材施教,问题设置应具针对性。本科招生开放性较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均存在很大差异。有些学生攻读本科学位,是为考研做准备,而有些学生则是为了在大学中学习更多生活技能,因此,对于一些专业课程的讲授,教师应做到因材施教,在问题的选择和设置上更多考虑针对性,合理区分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程度。
3.重视知识重新构建,控制问题数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常照本宣科、平铺直述,而在“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将严谨缜密地构建新型教学知识体系,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用提问的方式确保学生的学习思路不间断,利用“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控制问题数为3-5个。
4.预留问题不解答,鼓励学生“自问自答”。虽然在“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中,教师把握提问权,但是绝不能忽视学生的主动权。临近课程结束,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但不直接解答,而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而且可以提升学生思想的批判性。学生因潜移默化地受教师逻辑思维的影响而提出问题,通过分析师生提问角度的不同,发现教师授课内容的不足之处。
二、创设“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的意义
1.“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有效促进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其本意并非是教与学双方的相互促进,而是指教這一方以教为学。它是指教师本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而教师教导他人的过程也是自身专业素质、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因而,自问自答的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直观开阔的学习平台,教师在设计问题的同时,也对授课内容进行深层次研究,以此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进步。
2.“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古以来,兴趣始终是最好的老师。同样,高效教学的决定性因素不是学生“能不能”学习的问题,而是“愿不愿”学习的问题。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达到本科教学预期目标,攻克难点知识。因此,充分发挥教师“自问自答”的主导作用,用灵活多变、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唤醒学生的好奇心,再在学生探索欲望时,教师详细解析问题,这一过程使学生对解决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环环相扣的“问题”,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快感,并保持这种兴趣,从而形成良性循环。endprint
3.“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发散学生创新思维。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简单的“为什么”,而正确的提出问题都是向创新迈出的第一步。本科课堂中,教师精心设置的每个问题都可能将学生的思维引领到新的高度,每一个“为什么”都使学生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跟随教师的逻辑思维,学生将会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最后将自身已有的知识体系与对新知识的认知融会贯通,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或照搬从教师或课本中获得的知识。因此,“自問自答式”教学模式并非教师的“独角戏”,它是以高效教学为基础的发散学生创新思维的科学研究高地。
4.“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效果。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的重点是教学清楚,易于理解。为实现清晰的讲解,教师应做到:教学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授课内容有条理,知识结构逻辑清晰,尤其是对于概念、原理等问题阐述简明、准确而不含糊。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学生无法把握知识重点,枯燥乏味的讲授也将学生推进“嗜睡高潮”。而“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将单纯的说教变成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课堂氛围的有效工具,不仅使学生由被动的教育对象变成主动的教学客体,而且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更适合我国本科院校专业课堂学生不爱提问的现状。课堂上以教师“自问自答”为主,学生“自问自答”为辅,保证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量,避免教师“有问无答”的尴尬,在教师教学所用的实际时间量中,增进师生交流,合理掌握教学进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创新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教学,原本就是一门艺术,讲台对于教师来说就是舞台,一名优秀的教师,理应掌控整个舞台,并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用知识吸引学生的目光,并擅长用各种“艺术手段”装点本科教学艺术的色彩,感染台下的“观众”,引发他们的共鸣。“自问自答式”新型教学模式汲取了案例式教学模式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精髓,采纳了问题式教学模式以疑导读的特点,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课堂氛围等不足。在新教改实施以来,它已成为提高我院本科教育质量功不可没的教学环节。教师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内容,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形式贯穿整节课程,教学内容深入浅出,重点分明。该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创新发散思维为目标,在教师为课堂主体的前提下,学生紧跟教师思路,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每个“为什么”中体味知识的奥秘。“自问自答式”教学模式不仅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而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此,该教学模式值得在本科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03-05.
[2] 熊华军,马大力. 本科教学质量满意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高教探索,2013(1):83-89.
[3] 张家军,靳玉乐. 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 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1.
[4] 高晓雁. 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施[J]. 中国高等教育,2008(24):43-44.
[5] 刘秀峰. “教学相长”新解[J]. 教育科学研究,2013(2):76-77.
[6] 肖为胜. 论问题式教学中懂得“问题”[J]. 大学教学.2003,19(6):20-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