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马铃薯生长期气象灾害分析及防御
2017-11-12张仁宝黄新强罗腾
张仁宝+黄新强+罗腾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贵州省毕节市地理区域气候环境特征,对毕节市马铃薯生长期经常经常出现连阴雨、低温冻害、冰雹、大风、干旱等气象灾害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御措施进一步提升毕节市马铃薯的产量与品质。
关键词:毕节市;马铃薯;生长期;气象灾害;防御
马铃薯在毕节市种植历史悠久,自清代前期开始种植,到民国时期,毕节已经成为贵州省马铃薯主产区,并形成不同的种植制度。经过上百年的种植,毕节马铃薯发展规模不断增大,产量逐步上升,同时在整个发展的过程中,马铃薯新品种的引种、选育与推广,防退保种,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一直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引进马铃薯茎尖脱毒技术生产脱毒种薯被证明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铃薯作为毕节重要的优势作物和特色作物,受到政府及其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逐步从产品生产向培育产业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加剧,各类气象灾害发生的几率逐渐攀升,这使得毕节市马铃薯在生长期经常受到气象灾害的影响,从而制约了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对毕节市马铃薯生长期气象灾害进行,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
一、毕节市地理区域环境
毕节市位于贵州西北部,地处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境内海拔最高处赫章县珠市乡韭菜坪,海拔2900.6m,也是贵州最高点;最低处位于金沙县清池镇渔河,海拔457m。毕节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季风气候比较明显,降雨量较为充沛,立体气候突出,全市各区县多年平均温度在10℃—15℃之间,最高为金沙县,最低为威宁县;年日照数在1096—1769小时,最多为威宁县;无霜期245—290d,金沙、织金两县最长;年均降水量849-1399mm,最多为织金县,最少为赫章县。受特殊地理环境及气候影响,毕节市天气气候特别复杂,经常会出现连阴雨、低温冻害、大风、冰雹、干旱等各类极端灾害天气,给毕节市马铃薯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并时常给农户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毕节市马铃薯生长期气象灾害分析
1.连阴雨。毕节市经常会出现连阴雨天气,严重影响马铃薯生长发育。将毕节全年连阴雨天气根据季节加以划分,即春季连阴雨(3—5月);夏季连阴雨(6—8月),秋季连阴雨(9—11月);连阴雨天气会致使土壤湿度增大大,会在马铃薯生育期诱发癌肿病;连阴雨过后如碰到高温天气,同高湿条件保持叠加,会引起青枯病、晚疫病、黑胫病等马铃薯病害。此外,在连阴雨过后,因为土壤水分太多,致使马铃薯大面积腐烂,不利于马铃薯淀粉积累,也会对马铃薯收获及贮藏造成不利影响。
2.低温冻害。一般来说,若某地温度在作物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比作物生长需要的临界气温会导致作物受冻。尤其是初霜冻若太早会对马铃薯产生冻害。毕节市出现低温冻害的几率较大,毕节市的年平均霜冻日数超过30d,平均霜冻日数最多的是威宁县,高达89d。在马铃薯茎叶生长发育过程中,若气温下降至-1.5℃,则马铃薯会遭受冷害,当降到-3℃植株会枯死。在马铃薯开花阶段,若气温下降至-0.5℃则花会遭到冻害,当下降至-1℃的时候则会导致花朵死亡,从而对马铃薯的产量产生极大影响。
3.冰雹。冰雹是毕节市严重的气象灾害,冰雹灾害破坏性较强、危害性较大,并常常伴随着大风天气,其很容易导致作物的茎干、枝叶受损。毕节市的冰雹灾害出现主要时段为3-10月份。尤其是春末夏初经常发生。一旦在马铃薯生长发育期出现冰雹灾害,会导致地上植株茎叶受损,造成植株伤口易染病菌,导致马铃薯产量大大减少。如2016年5 月4日下午5点30分左右,纳雍县境内的维新镇突降冰雹,持续约半个多小时,波及该镇盐井、光明等13个村(社区)近20平方公里,最大冰雹直径超过3厘米。受灾农作物主要有马铃薯、蔬菜、大豆、玉米等,直接受灾农作物达11000多亩。
4.干旱。对于毕节市而言,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危害性较大的为春旱、夏旱,其中,毕节西部区域春旱发生几率较大,多年平均出现的春旱天数要高于60d,达到了重度干旱级别;毕节大部分区域的多年夏旱平均出现的天数为30-40d,为轻度干旱。而春季属于马铃薯生长的初期,一旦发生干旱天气,特别容易导致芽期缺水,影响马铃薯的正常生长发育。夏季通常高温与干旱会一起出现,这个时间段恰好处于马铃薯生长发育需水关键阶段,若长期出现高温干旱天气,蒸发量大,势必导致马铃薯缺水。在结薯以及块茎膨大期若碰到高温干旱天气,会致使马铃薯产量以及品质下降均大幅度下降。
三、防御对策
1.连阴雨的防御措施。针对连阴雨灾害,农户要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针对不同播种技术以及气候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蹲点包片,开展分类指导,帮助农民落实好清沟理墒、中耕松土、培土壅根、科学追肥、病虫防治、改种补种等措施,尤其是要应该及时将田间的积水进行清理干净,加强对青枯病、晚疫病、黑胫病等马铃薯病害的科学防治,促进马铃薯正常生长发育。
2.低温冻害的防御措施。针对低温冻害,一是选用抗低温品种,合理调整播期。根据毕节市气候特点建议在生产上,选用抗低温、耐旱、耐高温、抗晚疫病、高产、商品性好的马铃薯品种。二是搞好田间排水渠道,保证沟沟畅通,提高土壤通透性,增强土壤吸热和贮热的功能,减轻冻害和渍害对作物的双重影响。三是可采取稻草、秸秆、地膜等进行覆盖提高地温。四是可搭建小拱棚。但在气温回升后,要及时揭除覆盖物或小拱棚,以防止温度过高烧苗或引起病害的发生。务实要中耕除草,及时进行田间培土、科学施肥,提高马铃薯防寒防冻能力。
3.冰雹灾害的防御措施。针对冰雹灾害,应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使雹云条件被破坏,降低冰雹天气的出现几率。与此同时,可以挑选抗灾性强的马铃薯品种进行种植;加强冰雹灾害天气预报的研究工作,提高灾害预报预警水平。对于已经成熟的作物在冰雹灾害来临之前要及时抢收;适时开展人工防雹作业,降低冰雹灾害给马铃薯造成的危害。
4.干旱灾害的防御措施。针对干旱灾害,要在干旱灾害发生频繁以及等级强的区域,实行喷灌以及滴灌等节水技术。还要针对旱情的程度,做好農田节水设施的改造以及节水技术的推广,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完善抗旱基础设施,修缮灌溉渠道,提高水资源调控能力,以缓解干旱灾害造成的农作物缺水问题。另外,还应抢抓有利时节,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灾情。
参考文献:
[1]杨江红临汾马铃薯种植的农业气候条件分析[J].科技风,2015(7)
[2]鲍文.贵州农业气象灾害及其防灾减灾能力建设[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