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新型药肥对比试验报告
2017-11-12雍山玉
雍山玉
一、材料与方法
1.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抗旱防病拌种剂、碧护植物生长调节剂、稀土旱地宝专用肥、宝大森(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劑。
2.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安定区李家堡镇李家堡村,试验地为旱川地,肥力中等,土壤类型为黑垆土,海拔1946m,年降雨量400mm,常年有效积温2239℃,常年无霜期139天,前茬作物玉米。
3.试验设计与方法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2.4m×7m=16.8m2,小区间不留区间距。采用马铃薯黑膜全覆盖双垄垄作侧播种植,带幅110厘米,行距55厘米,株距36厘米,亩保苗3340株。
共设5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处理1:抗旱防病拌种剂拌种;处理2:碧护拌种;处理3:稀土旱地宝浸种;处理4:稀土旱地宝浸种后再用宝大森拌种;处理5:宝大森拌种(CK)。
田间施肥量各处理相同,亩用土豆专用肥2袋(80公斤),过磷酸钙1袋(40公斤)。4月16日播种,出苗期随时到田间查看,记载生育期,除净田间杂草。7月9日喷施58%国光牌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宝大森)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随后于7月15日、7月21日进行了第二次和第三次喷施宝大森防治晚疫病,其余田间管理同大田。9月23日收获。各小区单收计产。
二、结果与分析
1.不同抗旱保水剂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稀土旱地宝浸种后再用宝大森拌种(处理4)的马铃薯产量最高,为2668.0 kg/667m2,比对照宝大森(处理5)拌种高563.8 kg/667m2,增幅达26.8%;其次为抗旱防病拌种剂拌种(处理1),产量为2247.2 kg/667m2,增幅为6.8%;其余碧护拌种(处理2)、稀土旱地宝浸种(处理3)的产量均低于对照,减幅分别为9.7%、22.3%。
2.方差分析
经对产量结果进行方差分析(见表2),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1.2< F0.05=4.46),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19.1>F0.01=7.01)。进一步通过新复极差法(见表1)对处理间差异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处理4与其他各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比对照极显著增产;处理1与处理2、3、4间差异显著,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三、结语
1.不同药肥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稀土旱地宝浸种后再用宝大森拌种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高,可比对照宝大森拌种处理增产26.8%,建议在当地马铃薯大田生产中示范推广。
2.抗旱防病拌种剂拌种处理后马铃薯产量比对照有小幅度增加,产量表现较好,也可在大田生产中搭配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