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贡地区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017-11-12卢远华王裕官陈谋全熊军李志刚李福贵李利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绿色防控茶树

卢远华+王裕官+陈谋全+熊军+李志刚+李福贵+李利

摘 要:本文根据自贡地区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提出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因时、因地制宜地合理运用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精准化学防治,达到有效控制其危害的一整套绿色防控技术。

关键词:茶树;病虫害;发生特点;绿色防控

自贡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复杂,分为低山、丘陵、平坝、沟谷。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阴云天气常见,年均温17.8℃,最冷月(1月)均温7.2℃,年降雨量1030mm。气候特点是冬季温暖、干旱,早春气温回升快,少雨,4-6月降雨较多,7-8月有高温伏旱,9-10月有秋绵雨。西北部、东南部低山区适宜茶树种植,2015、2016年该市茶树栽培面积(hm2)6921、7288,其中投产面积(hm2)5188、5808,产量(鲜叶,t)10737、12437,鲜叶产值(亿元)2.09、2.49。荣县茶树栽培面积、产量、产值均占90%以上,其它富顺县、贡井区、自流井区有少量茶叶生产,主要品种包括福选9号、名选131、福鼎大白、天府28号、四川中小叶群体种等。近年来,笔者对影响自贡地区茶叶生产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应用。

一、自贡地区茶树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常年发生程度

炭疽病++++,茶苗立枯病+++,白绢病+,胴枯病+,茶饼病+++,云纹叶枯病++++,白星病+++,芽枯病++,紫纹羽病+,轮斑病++,褐色叶斑病++,小绿叶蝉+++++,茶尺蠖++++,茶毛虫+++,茶蓑蛾+++,茶刺蛾++,茶长卷叶蛾+++,茶枝镰蛾+,茶蚜++++,茶丽纹象甲++,黑刺粉虱+++,茶网蝽+++、矢尖蚧++,牡蛎蚧+++,角蜡蚧++,茶黄螨++++。

+表示轻发生,++表示中等偏轻程度发生,+++表示中等程度发生,++++表示中等偏重程度发生,+++++表示大发生。

二、自贡地区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

1.炭疽病

主要发生在茶树成叶上,病叶质脆,引起大量落叶,严重时出现大量枯焦病叶。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翌年3月初形成分生孢子,借雨水传播,病菌在嫩叶期侵入,在成叶期才出现病斑,在适宜条件下形成孢子,不断进行再侵染。温度25-27℃,高湿条件利于发病;品种间有明显的抗病性差异,大叶品种抗病力强,叶质薄、持嫩强的发病重;日照短的阴山比阳山茶园发病重,早上露水持续时间长的茶园或阴雨多的茶区发病重,低洼地比山坡发病重;偏施氮肥或缺少磷钾肥的茶园、扦插或台刈茶园,叶片幼嫩,含水量高,利于发病;树势衰弱、管理粗放、采摘过度、遭受冻害、虫害较重的茶园发病重。自贡地区5-6月、9-10月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尤以秋季发病最重。

2.茶苗立枯病

为害茶苗茎基部,也为害新梢,受害茶苗叶片枯萎,最后整株死亡。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组织内越冬,翌春适宜条件下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侵染为害,病害随病苗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高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自贡地区3月上中旬开始发病,4-5月、9-10月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

3.白绢病

主要为害茶苗根部,病株皮层腐烂,叶片枯萎、脱落,最后全株死亡。病菌以菌丝体或小菌核在病部或土壤中越冬,小菌核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5-6年。翌春温湿度适宜时萌发产生菌丝,沿土隙蔓延或随雨水、灌溉水、农具等进行传播,也可随调运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茶苗长势差、土壤粘重、土质偏酸、地势低洼、排水不良茶园发病重。自贡地区6-8月高温多雨季节为发病盛期。

4.胴枯病(枝枯病)

为害当年生枝干,发病重的水分输送受阻,致病部以上的枝叶枯死。以分生孢子器或菌丝体在病部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条件适宜时孢子萌发从新梢侵入。衰老或地势低洼茶园易发病,通风透光不良或偏施、过量施用氮肥发病重。自贡地区4月上中旬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盛期,7-8月出现枝叶枯死。

5.茶饼病

为害嫩叶、嫩茎、新梢、花蕾、果实和叶柄,对茶叶品质影响很大。以菌丝体在病叶上越冬或越夏,翌春3月上旬或9月上旬,均温15-20℃,相对湿度高于80%,形成担孢子借风传播到嫩叶或新梢上,遇有水滴时,开始萌发,侵入后经3-18天潜育,形成新病斑,然后长出子实层,担孢子成熟后又飞散,进行多次再侵染,每年再侵染可发生7-8次。气温31℃以上,连续光照4小时,担孢子生长发育受抑制,病害停滞下来,在茶树上越夏。茶园日照少,结露持续时间长,雾多,湿度大易发病;偏施、过施氮肥,采摘、修剪过度,管理粗放,杂草多发病重。自贡地区3-5月、9-l1月为发病盛期。

6.云纹叶枯病

为害成叶和老叶,也可侵染嫩叶、枝梢和果实,被害严重的茶树,叶片大量脱落,严重时茶园枯褐色,幼龄茶树可枯死。以菌丝体、分生孢子盘或子囊壳在茶树病部或土表落叶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病叶上的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越冬的子囊壳产生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在叶表萌发,从伤口、自然孔口侵入或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经5-18 天潜育后形成新病斑,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再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高温高湿利于发病,旬平均气温28℃以上,旬降雨量大于40 mm或平均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病;夏季干旱,强日照,若遇骤雨,易发病;茶树树势衰弱、遭受冻害或采摘过度、虫害严重,抗病性差,发病重;土层浅的茶园,台刈、密度过大及扦插茶园发病重。自贡地区4月上旬開始发病,5-6月、9-10月雨季为发病盛期。

7.白星病

为害嫩梢芽叶,造成成茶味苦,严重影响品质。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茶树病叶或落叶上越冬。翌春适宜条件下分生孢子器产生并释放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幼嫩芽叶,从气孔或叶背茸毛基部侵入,经1-3 天潜育后,形成新病斑,病斑上又产生分生孢子,可多次再侵染。低温高湿型病害,气温16-24℃,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病,气温高于25℃则不利其发病,适温下连阴雨3-5天或日降雨大于5mm时,病害容易流行;高山茶区阴湿多雾易发病;茶园管理粗放或缺肥贫瘠茶园,偏施、过施氮肥,采摘过度,树势衰弱,容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自贡地区3月上中旬开始发病,4-6月、9-11月雨季为发病盛期。

8.芽枯病

主要为害春茶一芽1-3叶,茶树感病后,芽梢生长受阻,直接影响春茶产量和品质。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病叶或越冬芽叶中越冬。翌春春茶萌芽期形成分生孢子随风雨进行传播,侵染幼嫩芽叶,经过2-3天后,产生新病斑,扩大蔓延。低温高湿型病害,平均气温20-25℃,相对湿度高于80%易发病;早春萌芽期遭受寒流侵袭的茶树易感病;春茶期茶叶中的氨基酸含量高易感病,进入夏茶期以后茶叶中的茶多酚含量增高,则能抑制分生孢子萌发,病害停止扩展;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发芽偏早的品种发病较重。自贡地区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 4月中旬-6月上旬为发病盛期,6月中旬以后,气温上升至29℃以上时,病害发展受抑制。

9.紫纹羽病

为害茶树的根部及颈部,发病轻的枝叶略呈黄绿色,发病重的全株枯死。以菌丝束或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病残组织中越冬,在土中可存活3-5年。土壤中的菌核或菌索在条件适宜时长出营养菌丝,侵入新的寄主的幼根,后向主根或侧根蔓延,病根表面形成的菌索扩展至树干基部形成菌膜状的子实体,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在5-6月萌发产生菌丝,通过灌溉水或雨水、农具使土壤中的菌核及残存在病根里的菌丝与新寄生的根系接触进行传染,也可通过茶苗、桑苗、果树苗木、薯块及花生调运进行远距离传播。夏秋季高温高湿易于发病,7-8月雨水偏多,旬降雨量高于50mm,利于发病;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粘重以及有机质含量高的茶园发生较重,土壤过干发病也重;管理不良、树势衰弱的茶园发病较重;苗圃地连作或前作和间作为感病植物(甘薯、花生、桑树等),也易于发病;林地垦覆、残桩树根清理不净的茶园容易发生。自贡地区7-9月为发病盛期。

10.轮斑病

为害叶片和新梢,被害叶片大量脱落,并引起枯梢。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盘在病组织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叶片伤口处侵入,经7-14 天后产生新病斑,湿度大时又形成分生孢子盘,释放出成熟的分生孢子,再借雨水飞溅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高温高湿型病害,气温25-28℃、相对湿度80-87%时易发病,在高温多雨的夏、秋两季发生重,春茶则少见;茶园管理粗放,树势衰老,排水不良,栽植过密,机械采茶、修剪、夏季扦插苗及茶树害虫多的茶园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显著。自贡地区4月下旬开始发病,6-7月、9-10月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较重。

11.褐色叶斑病

为害老叶和成叶,严重时茶园呈现一片紫褐色,病叶大量脱落。以菌丝块(菌丝体或子座)在病叶及落在土表的病落叶上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染叶片后经5天开始发病,以后经反复再侵染,致病害不断扩展蔓延。低温高湿型病害;遭受冻害、缺肥或采摘过度,茶树树势衰弱易发病;茶园排水不良、湿气滞留发病重;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自贡地区3-5月和9-11月发病较重。

12.小绿叶蝉

为害茶树的有茶小绿叶蝉和假眼小绿叶蝉,自贡地区以茶小绿叶蝉为害最严重。小绿叶蝉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使芽生长受阻,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甚至脱落,受害的芽叶制茶易碎,味涩,品质差。自贡地区年发生8-10代,世代重叠,以成虫在茶树上或冬作物(豆类)、杂草和其他植物上越冬。翌年早春转暖时,成虫开始取食,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成虫具有趋嫩性、畏光怕湿、喜横行、善跳跃、杂食性、趋色性(成虫嗜好黄绿色和浅绿色)等生活习性。雌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发生最适气温20-26℃,平均气温29℃以上时,则田间虫量急剧下降;雨日多,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发生;暴风雨会导致虫口明显下降。自贡地区全年有两个发生高峰,分别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 8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主要危害夏茶、秋茶。

13.茶尺蠖

为害茶树的尺蠖类主要有:茶尺蠖、油桐尺蠖、木橑尺蠖、茶银尺蠖、灰尺蠖、灰茶尺蠖、茶用克尺蠖、云尺蠖等。自贡地区以茶尺蠖为害最严重。茶尺蠖以幼虫咬食叶片成弧形缺刻,发生严重时将茶树新梢吃成光秃,最严重时将整片茶园啃食一光,状如火烧。自贡年发生6代,世代重叠,以蛹在树冠下表土内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成虫羽化产卵,4月初第1代幼虫始发,盛发期4月中下旬,为害春茶;第2、3代幼蟲盛发期分别为5月下旬至6月上旬, 6月下旬至7月上旬,均为害夏茶;以后约每隔一月发生1代,10月后以老熟幼虫陆续入土化蛹越冬,从第3代始即有世代重叠现象。成虫有趋光性和一定的趋化性(糖酒醋液)。幼虫畏阳光,受惊动后可吐丝下垂。阴雨连绵的气候有利发生,为害重;相对湿度80-90%有利卵的孵化;避风向阳及小气候较温暖的阳坡茶园,第1代茶尺蠖发生早且重;平地茶园较地势高的茶园发生重;砂质壤土较粘重板结土和砾质砂土茶园发生严重。自贡的主害代在第3代、第5代,夏秋茶为害最重。

14.茶毛虫

为害茶树的毒蛾类主要有:茶毛虫、茶黑毒蛾、茶白毒蛾、肾毒蛾等。自贡地区以茶毛虫为害最严重。茶毛虫以幼龄幼虫咬食老叶成半透膜,以后咬食嫩梢成叶成缺刻,幼虫群集为害,严重时连芽叶、树皮、花和幼果都吃光。幼虫、成虫体上均具毒毛、鳞片,触及人体皮肤后红肿痛痒。自贡年发生3代,各代发生整齐,无世代重叠现象,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各代幼虫发生为害期分别在4-5月,6-7月,8-10月,以春、秋两季发生重。雌蛾产卵块于老叶背面。幼虫3龄前群集性强。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叶下或浅土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春天气温回升早且快,则越冬卵孵化早,高温干旱,田间湿度低,则化蛹率低,成虫产卵量少,种群数量明显下降;栽培管理管理粗放,杂草丛生,间作高秆作物的茶园,发生较重。

15.茶蓑蛾

为害茶树的蓑蛾类主要有:茶蓑蛾、褐蓑蛾、大蓑蛾、小蓑蛾、白囊蓑蛾等,自贡地区以茶蓑蛾为害严重。茶蓑蛾以幼虫在护囊中咬食叶片、嫩梢或剥食枝干,喜集中为害,造成局部茶丛光秃。自贡年发生2代,以3-4龄幼虫或少量老熟幼虫在枝叶上的护囊内越冬。2月下旬至3月上旬,气温l0℃以上,越冬幼虫开始活动和取食,食量大。5月中下旬后幼虫陆续化蛹,6月上旬-7月中旬成虫羽化并产卵,当年第1代幼虫于6-8月发生,7-8月为害最重。第2代的越冬幼虫在9月间出现,冬前为害较轻。雄蛾活泼,有趋光性。管理差的茶园和靠近荒山的茶园发生较重。

16.茶刺蛾

为害茶树的刺蛾类主要有:茶刺蛾、扁刺蛾、丽绿刺蛾、褐边绿刺蛾、黄刺蛾、褐刺蛾等。自贡地区以茶刺蛾发生严重。茶刺蛾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上表皮呈嫩绿色半透明薄膜状;3龄幼虫取食时叶片上呈不规则孔洞;4龄起可食全叶,但一般取食叶片的2/3后转叶继续取食,大发生时仅留叶柄,茶树一片光秃。自贡年发生3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根际落叶和表土中结茧越冬。3代幼虫分别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盛发。以第2代发生最多,对夏茶为害最大。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幼虫老熟时移到茶丛枯枝落叶或浅土间结茧化蛹。

17.茶长卷叶蛾

为害茶树的卷叶蛾类主要有:茶长卷叶蛾、茶小卷叶蛾、茶细蛾、茶谷蛾等,自贡地区以茶长卷叶蛾发生严重。茶长卷叶蛾以幼虫在芽梢上卷缀嫩叶藏在其中,咬食叶肉,留下一层表皮,形成透明枯斑,后随虫龄增大,食叶量大增,蚕食成叶、老叶。自贡地区年发生4代,以幼虫在卷苞里越冬,翌年4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成虫羽化产卵。第1-4代幼虫发生盛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 6月下旬至7月上旬, 8月中下旬, 9月中下旬。全年以第2代的夏茶期发生最重。成虫有趋光性、趋化性。初孵幼虫靠爬行或吐丝下垂进行分散,遇有幼嫩芽叶后即吐丝缀结叶尖,潜居其中取食。幼虫老熟后离开原虫苞重新缀结2片老叶,化蛹在其中。

18.茶枝镰蛾

以幼虫从上向下蛀食枝干,致茶枝中空、枝梢萎凋,日久干枯,大枝也常整枝枯死或折断。自贡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受害枝干中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4月下旬后化蛹,5月上中旬进入化蛹盛期,5月下旬至7月成虫羽化后交尾产卵,6月上中旬进入羽化高峰期,6月下旬幼虫盛发,8月上旬后开始见到枯梢。成虫有趋光性。管理粗放茶园和老龄茶树及树势衰弱的茶园受害重;枝干粗壮的乔木型品种较枝干细的灌木型品种受害轻。

19.茶蚜

以成、若虫聚集在新梢嫩叶背及嫩茎上刺吸汁液,受害芽叶萎缩,伸展停滞,严重时新梢不能抽出,排泄蜜露致煤污病发生。自贡年发生22-25代,以卵在茶树叶背越冬,翌年2月下旬平均气温持续在4℃以上时,越冬卵开始孵化,3月上中旬可达到孵化高峰,经连续孤雌生殖,到4月下旬至5月上中旬出现危害高峰,此后随气温升高而虫口骤落,直至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第2次危害高峰,并随气温降低出现两性蚜,交配产卵越冬,产卵高峰在11月上中旬。茶蚜趋嫩性强。平均气温16-25℃、相对湿度70%左右的晴暖少雨的条件发生重;春茶受害程度重于秋茶。

20.茶丽纹象甲

以成虫咬食新梢叶片,自叶缘咬食,呈许多不规则缺刻,甚至仅留主脉,严重时茶园残叶秃脉,幼虫栖息土中咬食须根。自贡地区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翌年3-4月越冬幼虫陆续化蛹,4月中下旬成虫开始分批出土,5月为成虫盛发期,为害产卵盛期在5月上旬-6月。成虫终见期在8月。全年以夏茶受害最重。树冠高大,生长良好的茶园,虫口较多;幼龄茶园或留养茶枝叶幼嫩,发生较严重;茶园疏松、干燥的土壤容易发生;采摘、田管等工作可帮助其传播;夏季高温影响成虫寿命及产卵量。

21.黑刺粉虱

为害茶树的粉虱类主要有:黑刺粉虱、柑桔粉虱、白粉虱等。自贡地区以黑刺粉虱为害严重。黑刺粉虱以若虫寄生在茶树叶背刺吸汁液,并诱发严重的煤污病,严重发生时引起枯枝死树。自贡年发生4代,世代重叠,以2-3龄幼虫在叶背越冬。越冬幼虫于翌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化蛹,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大量羽化为成虫,随后产卵。各代幼虫盛发期分别为5月至6月、6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上旬至9月上旬、10月下旬至11下旬。

22.茶网蝽

以成、若虫群集叶背刺吸汁液,致受害叶现许多密集的白色细小斑点,远看茶树一片灰白,叶背现黑色粘液状排泄物,严重时致叶片脱落,茶芽萌发缓慢且细小或发芽停滞。自贡年发生2代,以卵在茶丛下部叶片背面中脉及两侧组织内越冬。越冬卵于翌年4月上中旬至5月上旬孵化。越冬代若虫发生盛期在5月上中旬,5月中旬至7月中旬进入成虫发生期,第2代卵期在5月下旬-9月下旬,7月下旬-10月下旬进入若虫期,8月中旬进入若虫盛发期。8月中旬-12月成虫开始出现,9月中旬至10月上旬为成虫盛发期。全年以第1代发生整齐且集中,虫口密度大,为害严重。天气温和干燥,发生严重,气温2l-23℃、相对湿度75-80%的气候条件适合若虫发生;气温高、湿度大,则发生轻。

23.矢尖蚧、牡蛎蚧、角蜡蚧

为害茶树的蚧类主要有矢尖蚧、椰圆蚧、牡蛎蚧、苏铁褐点盾蚧、日本蜡蚧、角蜡蚧、红蜡蚧、长白盾蚧、红圆蚧、吹绵蚧、白蜡蚧、蛇眼蚧等,自贡地区以矢尖蚧、牡蛎蚧、角蜡蚧发生较为严重。

(1)矢尖蚧: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干、叶片的汁液,重者叶片干枯卷缩,削弱树势甚至枯死。自贡年发生3代,以受精雌虫越冬为主,少数以若虫越冬。第1-3代1龄若虫盛孵期分别为5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9月中下旬。卵产于母体下,初孵若虫爬出母壳分散转移到枝、叶上固着寄生,仅1—2个小时即固着刺吸汁液,体渐缩短,次日开始分泌绵絮状蜡粉,2龄触角和足消失,于蜕皮壳下继续生长并分泌介壳,再蜕皮变为雌成虫。雄若虫1龄后即分泌绵絮状蜡质介壳,常喜群集于叶背寄生。

(2)牡蛎蚧:以若虫和雌成虫寄生于茶树枝干和中下部叶片上,刺吸茶树汁液,发生严重时引起树势衰弱、叶落枝枯,甚至全株枯死。自贡年发生2代,以受精雌成虫越冬。第1-2代若虫盛孵期分别为5月中旬,8月中旬。若虫孵化不整齐,可持续一个月左右。卵产在介壳下,初孵若虫性活泼,24小时左右即固定在茶树中下部枝干和叶片上,叶片正面雄虫多于雌虫。

(3)角蜡蚧:以若虫和雌成虫刺吸枝、叶汁液,排泄蜜露诱致煤污病发生,削弱树势重者枝条枯死。自贡年发生1代,以受精雌虫于枝上越冬,翌春继续为害,5月下旬产卵于体下,卵期7天,6月上旬為若虫盛孵期。若虫期80-90天,雌脱3次皮羽化为成虫,雄脱2次皮为前蛹,进而化蛹,羽化期与雌同,交配后雄虫死亡,雌虫继续为害至越冬。初孵若虫雌多于枝上固着为害,雄多到叶上主脉两侧群集为害。

24.茶黄螨

为害茶树的螨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茶黄螨等,自贡地区茶黄螨较严重。茶黄螨以成、若螨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致使芽叶色泽变褐,叶质硬脆增厚、萎缩多皱、生长缓慢甚至停滞。自贡年发生27-30代,以雌成螨在茶芽鳞片内或叶柄等处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全年有2次发生高峰期:5-6月,9-10月,主要为害夏茶和秋茶。温度16-23℃,相对湿度80-90%,温暖多湿的环境有利于茶黄螨的发生。趋嫩性很强。高温干旱季节发生最重,降雨时间长、雨量多均对其不利,大雨对其有冲刷作用;留养不采茶的茶园、幼龄茶园以及上年秋季未采净的茶园发生较重;茶树叶片与茎夹角小、茸毛多的茶树品种表现出对茶黄螨的抗性较强。

三、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根据自贡地区茶树病虫害的发生特点,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因时、因地制宜地合理运用生态调控、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精准化学防治,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其危害的目的。

1.严格执行植物检疫制度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农业部发布的《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四川省人大发布的《四川省植物檢疫条例》加强植物检疫执法。严格执行茶苗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程序。凭植物检疫证书方可调入茶苗。

2.生态调控

选择自然条件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山区和半山区建园;通过植树造林,调整茶园布局,形成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创造不利于病虫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

(1)周边生物多样性。在茶园周围或梯壁上种植山苍籽、樟树、乌柏、火炬松等林木,在茶园内合理套种一定数量的果树(如柑桔、梨、桃、李、樱桃、核桃等)或中药材、桑树等。复合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一方面不利于茶树主要害虫,如小绿叶蝉、茶黄螨等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丰富的天敌也抑制了害虫的种群数量,因而达到害虫持续控制的目的。

(2)茶园生物多样性。栽植诱集和忌避植物:在茶园或附近种植对害虫天敌吸引力强的植物,引诱益虫到茶园栖息、产卵、繁殖,进而控制害虫。还可以种植迷迭香、香茅草等香氛植物,有助于驱离黑刺粉虱、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等茶园害虫。

(3)保护利用生物多样性,可以通过以下的栽培模式来实现。

茶-林复合型:在茶园内及周围合理种植一定数量桂花、紫荆等景观树或松树等林木。茶园植树每隔2-3行种1行,以茶园遮荫度30-40%为宜,每667 m2植树15-20株。能有效调节茶园温湿度及营造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保护天敌,减少化学防治,提高茶叶品质,增加茶农收益。

茶-药复合型:在茶园内合理种植一定数量中药材,如杜仲、黄柏、银杏等抗逆性强的品种。

茶-草复合型:在茶园周边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或种植蜜源植物,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

3.农业防治

(1)品种选择。大力推广较抗病虫害的名优茶,如中茶302、中茶108、名山131、名山311等角质层较厚的品种,以增强茶树抗病虫能力。

(2)加强管理。及时采摘和修剪,减少虫口密度和病源基数,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程度。春、秋及时除草,减少杂草的桥梁寄主作用,干扰病虫害发生的小气候环境;秋季深耕可将表土和落叶层中的越冬害虫,以及各种病原菌深埋入土而死亡,同时可使在深土层中的越冬害虫暴露于土表而冻死;冬季清园,集中销毁茶园内枯枝落叶和病虫残体,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3)平衡施肥。通过测土配方、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等技术进行合理施肥,能够增强茶树树势,从而增强其对多种病虫害的抗性,减轻刺吸式口器害虫和蚧类、螨类的发生。

(4)土壤覆盖。利用作物收获后的秸秆对茶树行间进行覆盖,可以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提高茶树生长时期(3-10月)的土壤水分含量,特别是土壤表层(0-20cm)的水分含量,缓冲茶园土壤温度变化,抑制茶园杂草生长,增加蜘蛛等天敌的数量,有利于蚯蚓生长,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

4.物理防治

(1)灯光诱杀。灯光诱集对于茶树鳞翅目(茶尺蠖、茶毛虫、茶刺蛾、茶小卷叶蛾和茶蓑蛾等)、同翅目、鞘翅目(小绿叶蝉、金龟子)等害虫有很好的诱杀作用。每盏灯控制以2-3 hm2的面积为宜,在茶园中安装呈棋盘状或根据自然地形布局,灯距为120-200m。每盏灯固定在柱上,高度以接虫口离地1.3-1.5m为宜。在目标害虫成虫始盛期开灯防治,每天天黑后亮灯黎明关灯,每晚开灯6-8小时。

(2)色诱技术。利用茶园内害虫的趋色性进行诱杀。使用色板(黄板、蓝板)在黑剌粉虱、小绿叶蝉、蚜虫(有翅蚜)及其它趋色性害虫发生高峰期诱杀,每667 m2均匀插挂25块,色板高出茶树树冠30cm。

(3)人工防治。对虫体较大、目标明显、易于捕捉的害虫,如大蓑蛾、茶蓑蛾、褐蓑蛾的护囊;茶毛虫、茶黑毒蛾的卵块可组织人工摘除,同时,随手捏茶小卷叶蛾等的虫苞;对茶膏药的菌膜用竹片刮除。

(4)食物诱杀。按红糖:白酒:醋:水:48%毒死蜱乳油按1:l: l: 10:0.1的比例配成糖酒醋液,倒入盆或罐中,放在高出茶蓬的地方,可以诱杀具有趋化性的鳞翅目害虫。用谷物炒香加少量杀虫剂制成饵料诱杀小地老虎、蛴螬、蝼蛄等地下害虫。在茶园内堆干草垛或杨树枝也可诱杀一部分害虫。

5.生物防治

(1)利用自然天敌。通过保护茶园生物多样性有目的地增加茶园内蜘蛛、寄生蜂、寄生蝇、捕食螨、瓢虫等自然天敌的数量,能有效控制茶园害虫的危害。人工摘除带害虫卵块、幼虫的枝叶及护囊等,均潜伏有不少天敌,分别放入寄生蜂保护器内或堆放于适当的地方,等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羽化飞回茶园后,再作处理;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

(2)性诱剂和信息素防治技术。通过诱芯释放人工合成的性诱剂引诱雄虫杀死,可有效防治茶毛虫、茶卷叶蛾、茶尺蠖、茶细蛾等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信息素诱捕器,可有效地防治黑刺粉虱、小绿叶蝉等害虫。使用时根据诱芯产品性能及天气状况适时更换,以保证诱杀的效果,每个诱芯可使用30-40天。诱捕器挂在竹竿或木棍上,固定牢,诱捕器悬挂的高度、密度和位置应根据防治对象和栽培作物进行适当调整。及时清理诱捕器中的死虫,并进行深埋;使用完毕后,要对诱捕器进行清洗,晾干后妥善保管。性诱剂、信息素使用应集中连片,在害虫发生早期,虫口密度较低时开始使用,而且应该连续使用。

(3)天敌释放技术。以人工释放赤眼蜂、捕食螨,可有效防治茶尺蠖、茶毛虫、卷叶蛾、红蜘蛛、粉虱、蓟马等害虫。

①生物导弹投放技术:选择在茶毛虫、茶尺蠖、茶卷叶蛾等害虫的产卵始盛期投放。选择合适的天气,避开下雨天,进行投放生物导弹的准备。每667 m2投放6枚,棋盘式均匀投放,将卵卡挂在茶枝上面,投放次数依据虫情而定。释放后禁止使用化学杀虫剂。

②捕食螨投放技术:选择常年干旱不严重,不缺行缺株,实行生草栽培的茶园。选择在晴天傍晚投放。每年2月下旬-3月下旬释放前20天做好清园工作和修剪。释放前5天全园割草1次,生草保留20-30cm高。释放后至采茶前(每年的4月到10月)实行生草栽培。防治病害可于1个月后喷施对捕食螨影响小的杀菌剂。捕食螨运回后,放在通风阴凉处,并在3天内释放出去,释放时将包装袋两边剪开缺口,外用厚薄膜覆盖,并用图钉钉在树冠中上部内部分杈处,避免阳光直射。

(4)生物农药防治技术。重点推广微生物源农药:包括多抗霉素、抗霉菌素、武夷菌素、浏阳霉素、华光霉素、春雷霉素、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植物源农药:包括苦参碱、鱼藤酮、除虫菊素、印楝素、苦楝、川楝素、植物油等。

(5)茶鸡(鸭、鹅)共生。茶园养鸡(鸭、鹅)不仅可以除草,还可以施肥,有效防治蜗牛、蛞蝓等有害生物。协调生态,达到茶、牧生态效应的良性循环,促进有机茶生产发展。

6.精准化学防治

在防治适期施药;严格控制用药量;注意不同类型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推广新型高效喷雾机械;严格执行农药残留标准和安全间隔期。

(1)炭疽病:发病初期用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2)茶苗立枯病:发病初期用72.2 %霜霉威水剂800倍液淋苗,或用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3)白絹病:发病初期用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茎基部土壤喷雾防治, 7-10天1次,连续2-3次。

(4)胴枯病: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喷雾防治。

(5)茶饼病:早春茶芽萌动后可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0%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6)云纹叶枯病:在发病初期用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喷雾防治。

(7)白星病:发病初期用2%武夷菌素水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8)芽枯病:萌芽期和发病初期各喷药1次,用70%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9)紫纹羽病:及时发现和挖除病株并烧毁,并用福尔马林20-40倍液浇灌土壤消毒。病轻茶树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浇灌根颈部。

(10)轮斑病:发病初期用50%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11)褐色叶斑病: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12)茶小绿叶蝉:在若虫盛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13)茶尺蠖类、毒蛾类、衰蛾类、刺蛾类、卷叶蛾类:在低龄幼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14)茶枝镰蛾:发现有虫梢及时剪除,冬春细心检查有虫枝并齐地剪除烧毁或深埋。也可用脱脂棉沾48%毒死蜱乳油40-50倍液塞进虫孔后用泥封住毒杀幼虫。

(15)茶蚜: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16)茶丽纹象甲:每667 m2用“871”白僵菌1kg拌匀撒施土面或25%联苯菊酯乳油100ml兑水50kg喷雾。

(17)粉虱类、蚧壳虫类:在低龄若虫期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

(18)茶网蝽: 在低龄若虫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20%除虫脲悬浮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19)茶叶螨类 :用15%哒螨酮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罗凡,王云,李春华,唐晓波,四川茶树品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贵州科学,2008,26(2).

[2]肖润林,彭晚霞,宋同清等,稻草覆盖对红壤丘陵茶园的生态调控效应[J],生态学杂志, 2006 , 25 (5).

[3]肖强.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防治模式[J]. 中国茶叶, 2012(5):20-21.

[4]石春华.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彩图详解(最受欢迎的种植业精品图书)[M]. 农业出版社, 2013.

[5]张宇兰. 论茶树病虫害发生概况及绿色防控技术[J]. 农业与技术, 2015(6):141-141.

[6]向占群, 曾义玲, 刘莉,等. 茶树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 植物医生, 2013(6):40-41.

[7]梅志坚. 武夷山市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讨[J]. 中国植保导刊, 2014, 34(5):72-73.

[8]潘明汉, 陈银方. 浙西南茶树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初报[J]. 中国茶叶, 2012(6):19-23.

[9]徐志武. 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6):157-158.

[10]滕清. 论茶树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与茶园的有效管理[J]. 农民致富之友, 2015(14):84-85.

[11]胡惜丽, 吴文清, 金小东,等. 缙云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策略[J]. 茶叶, 2016, 42(2):86-88.

[12]常玲. 2010年全国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工作概述[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 31(10):49-51.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绿色防控茶树
山茶树变身摇钱树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两个推荐茶树品种
茶树湾
古茶树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