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在“四度”上下功夫
2017-11-12赵久军
赵久军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贵在精,要体现出准度,关注学科地位,重视梯度,面向全体学生和每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不同层级,追求
深度,关注文本意蕴,讲究广度,关注拓展迁移,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效度。
【关键词】阅读教学;准度;梯度;深度;广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阅读教学关乎学生阅读品质、语文发展素养,影响他们的人格,我们必须在人文性和工具性两个方面着力,或者在人文性体现中融入工具性,在工具性体现中实现人文性。教师必须上好教读课、 精读课,一招一式,妙手点拨,精准有效。为此,我们应当追求阅读教学的准度,达成一定的梯度、深度和广度,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准度——关注学科地位
语文视野下的阅读不是娱乐化的浅阅读,而是语用性质的工具化阅读,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虽然这样的阅读带给学生人文滋润,但是我们无法排除掉语文学科的主体任务。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首先应该从教材入手,挖掘其中的阅读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爱上阅读,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这里的阅读价值就是基于语文的价值,绝非仅仅是教化而已。那么,我们就要按照学科性质定位实施阅读教学,带领学生在阅读经典的文本时,需要找到一套解读文本的方法,只有正确地解读文本,我们才能在阅读文本的时候尽可能地吸收语文知识。
杨绛的《老王》阅读,学生应当关注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典型性分析,从中习得人物形象刻画的技巧,关键语句的提出和行文言语风格的揣摩与体会,而不是重点表达对老王一类人的同情;从鲁迅的 《拿来主义》一文中,学生应当关注论点的提出与论证,论据的选择和逻辑的安排,从中培育思考问题的思维能力,而不只是对观点本身内涵的理解……只有这样,阅读课堂才会运作于正确的轨道上。
二、梯度——关注全体学生
不同文本的内涵与张力各不相同,不同个体因为思维品质、阅读知识储备和运用能力的差异而最终形成了阅读水平的高低之分。我们应当积极干预,面向全体,实施差异化教学,设计差异化阅读方案,要贴近文本,从语言、结构、主旨等方面,由浅入深品味解读,发掘文本内涵。
请看《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差异化教学设计:
1.基础性阅读(面向全体学生)
(1)有感情地朗读;(2)在朗读中积累词语;(3)在朗读中理清思路;(4)在朗读中领悟舒婷的感情。
2.发展性阅读(面向中等生,帮带学困生)
(1)“我”在诗中如何理解?(2)作品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意义?(3)你最喜欢哪些词句?为什么嗎?
3.挑战性阅读(重点面向优等生)
(1)还原当时作者写作的状态,激情诵读,分享心得;(2)如何理解诗人对祖国的爱?(3)按照自己的方式改写诗歌中的片段,并说说你的理由。
这样的梯度设计使每个学生各得其所。
三、深度——关注文本意蕴
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是阅读能力较强的重要标志,但是因为许多学生没有掌握方法、技巧而致使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影响了阅读力的发挥。一般而言,文本的外在语言总是起着媒介、载体的作用,流淌其中的才是作者要传达的情感、思想,所谓感悟、品味、鉴赏或者揣摩,其中就包含对文本潜藏意思的感知、领悟。为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追问。
师:作者这几天为什么“心里颇不宁静”?
生:可能心情不太好吧?
师:不要用“可能”,我们要用“是因为”的表达。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看看作者的心情在全文中有什么变化?
生:……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大家看看作者写作此文的时间 是——1927年7月,查一下资料,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生:原来作者的心情是受到现实的影响……
师:对,一切景致其实就是作者心境的物化、外化……接下来,我们就顺着作者的思路说说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这个片段,教师的追问和点拨引导学生逐渐抵达文本的内核,发现文字深处的隐秘。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因时因篇而归纳出追问的可操作的范式与原则,学生便渐渐掌握了挖掘文本含义的机制和技巧。
四、广度——关注拓展迁移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囿于一点、一时、一面,而不是举一反三,拓展迁移,这就大大削弱了经典阅读文本的例子价值,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针对经典文本,教师一方面在内容上,多个角度挖掘文本的教育价值,一方面在形式上注意左右勾连,上下贯通,收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不自由,毋宁死》一文,从内容上拓展——主题思想为追求自由,不惜一切代价,引导学生分析美国成立前后,乃至到现在的主流价值观,辩证评价,引导学生对比世界范围内的国家价值观(结合教材中相关的文本);从形式上拓展——演讲的文体常识,与一般议论文的异同,是否需要修饰,编写演讲提纲,归纳演讲技巧,即兴发表一小段有针对性的演讲……有了这个过程,学生便会习得实际的本领。
总之,阅读教学教读要精、讲究效度,还要在培育核心素养的框架内,循着课标的要求,目标清晰地展开,在阅读思维上下功夫,追求阅读应该达到的“度”。
参考文献
[1]柳爱娟.走入文本,反思语文阅读教学[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6).
[2]陈欣.在高中语文阅读学习中领略经典文学的魅力[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7(7).
[3]邓学东.探寻阅读教学的有效路径[J].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