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7-11-12叶宏达林程
叶宏达+林程
摘 要:大球盖菇是许多欧美国家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近几年来在国内开始栽培,福州地区最近经过不断研究试验栽培,已获得高产。其生物学效率达92%左右,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显著的经济效益。发展无公害、绿色食用菌产品,是进一步开拓食用菌市场的要求,也是食用菌生产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福州地区;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2016年福州市食用菌办与罗源县祥业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申报福州市科技项目2016-N-110《大球盖菇福州地区引种栽培技术及初加工研究》,已从2016年4月开始实施,在罗源县起步镇建设15亩大球盖菇基地,并已带动周边农户规模生产,现将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无公害栽培选址
1.选择地址。最好栽培的地域是山清水秀的山区、林区,在城镇周边选择栽培场,要远离人口密集的居民点和公路主干道。建菇房地点应在地势开阔,有利于空气流通,有利于菌丝生长繁殖。排灌水良好,交通便利。场地土质要求弱酸性、肥沃、带腐殖质土壤的田园土、果园土。附近有充足卫生的水源供应,上风向无工业“三废”污染源。地址应距离垃圾场、公共厕所30米以外。距离畜物场、医院、粪池等污染源500米以外,符合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并对栽培过程中的水、土壤等进行检测,只有检测指标都符合标准,并经无公害食用菌产地环境认证后才能进行无公害栽培。
2.栽培季节。利用自然季节栽培大球盖菇,出菇期应安排在气温15~25℃为宜。根据福州气候特征,一般以10~11月播种,次年1月~2月开始出菇为宜。正常情况下5月上旬为出菇采收结束。
二、原材料的选择
选用无公害原料是防止食用菌产品污染的重要基础环节,也是防污染的重要控制点。
杂木屑、棉子壳、稻草、麸皮、豆秸等均可作栽培原料。均要符合NY5099-200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原料加工环境和过程的控制 用无污染的安全原料,应严格控制加工环境,不受到有害物质的入侵,如杂木屑加工粉碎过程防止有害油污混入,选用木材加工厂下脚料时,防止含有芳香树种木屑混入。
不可随意加入自认为可增产的成分如化肥、营养剂等,栽培时按配方用料,配方组成严格按NY5099-2002《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标准执行。配制用的水质要符合饮用水标准,使用工具、机械应是安全卫生的用具。
三、培养料的配方与处理
1.培养料配方。以栽培面积667m2所需干料计算,干稻草3000kg、谷壳1200kg、杂木屑1200kg、石灰10kg。培养料要求新鲜、干燥、无腐烂、无发霉。
2.浸草。将稻草平铺成畦,畦宽为稻草长度,畦沟铺成捆稻草,厚度均为20-25cm,石灰均匀撒于稻草上,每亩用量为10-15市斤,将水灌入田里,浸没稻草(若稻草浮起可用人工踩实,使稻草充分浸湿)。稻草浸1-2天后,再将水排干,即可进行播种。将部分谷壳和杂木屑混和拌湿,水份掌握与一般食用菌生产栽培相同。
四、播种与覆土
将拌湿的谷壳和杂木屑铺在稻草上,一部分拌入稻草内,之后进行播种,每平方米用菌种量1.5~2袋,每亩用种量为600-800袋,采用梅花形穴播法,穴与穴距离5~8cm,菌种尽量成块成团,使其尽快萌发定植。播种时气温偏高,可用5~7cm的木棍在畦中间每隔0.7M打一个放气孔,以免造成烧菌。播完种后,在铺上一层拌湿的谷壳。
覆土。建堆播种完毕后开始覆土,覆土材料应取用田园中的土壤或栽培田的表土,其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腐殖质,pH值为5.5 ~6。覆土厚度3~4cm ,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即手捏土粒,土粒会变扁,但不会碎不会粘手,这样土层其含水量适宜。然后盖上薄膜(以当时气温而定),保湿发菌,并加盖覆盖物(如稻草、芦苇等),调节遮荫度达30%阳光。
五、出菇管理无公害控制
发菌期管理。温度、湿度的调节是大球盖菇栽培管理的中心环节。正常气温下,3~4d菌丝开始萌发,继而定植生长,当料温高达30℃要揭膜通风,在畦面喷冷水降温,畦面干燥应适当喷水保湿,喷水掌握少喷勤喷,菇床四周的侧面多喷,中间部位应少喷或不喷。注意以免因喷水量过多而造成菌丝衰退。气温低于10℃以下和雨天应盖薄膜。
出菇期管理。正常情况下,播种后50~60d就能见到菌丝爬上土面,此时要加大通风量。待菌丝全部走透土面后把薄膜揭开停止喷水降湿,使畦面菌丝倒伏后,上层内菌丝开始形成菌束,扭结大量白色子实体原基,此时期应注意畦面土壤的湿度,保持覆盖物及覆土呈湿润状态即行,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大球盖菇子实体从原基形成到成熟约需5~10d。
六、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
大球盖菇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尽量不使用化学药剂。根据病害认真选用农药,严禁使用农业部规定的无公害生产过程中禁用的农药。提高产品品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
经过严格的操作,基本消灭了培养料、菌种所带来的病虫害,但通过空气传播、操作人员的二次污染及不洁的水源等仍然可能引发部分病虫害发生。总体上有细菌类病害、生理性病害、虫病。
无公害用药时应严格控制在没出菇或每批菇采收后進行,并注意少量、局部施用,防止扩大污染。严禁在出菇期喷洒农药,禁止在栽培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甲基1605等一切汞制农药及其他高毒、高残留农药。
大球盖菇抗性强,易栽培。常见的杂菌有鬼伞、盘菌、裸盖菇等竞争性杂菌,其中以鬼伞较多。较常见的害虫有螨类、跳虫、菇蚊、蚂蚁、蚯蚓等。
根除鬼伞等杂菌的措施主要是要选用干纯、新鲜的栽培料,如果原料潮湿或废菌料,可在拌料前让烈日暴晒2-3天,利用阳光杀灭鬼伞及其它杂菌孢子。
在地下害虫发生较多地块,要在栽培前用烈日暴晒方法进行灭杀,螨类、跳虫和菇蚊等害虫可伴料前用敌敌畏喷雾灭杀;蚂蚁、蚯蚓类可用在四周围用10%食盐水来驱赶,棚内可封闭后,夜间用适合的烟雾剂熏杀。
七、采收
当子实体的菌膜尚未破裂或刚破裂,菌盖内卷不开伞时采收为适期。采菇时用手指抓住菇体下部轻轻转一下,压住基物向上拔起,切除带泥土的菇脚即可销售。鲜菇可在2-5℃温度下可保鲜3-4天,时间长了,品质将会下降。采收后,菌床上留下的洞口要及时给予补平。残菇不要留在畦床上,因为腐烂后会引起病虫害而危害健康的菇。采完一批菇后,应补足含水量再养菌出菇。经10~12d,又开始出第二潮菇。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菇,可连续采2~4批菇。
八、结语
大球盖菇无公害栽培从选址、基质原材料、菌种生产、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主要环节加以全程控制。采用无公害栽培模式,大面积栽培的条件下,制袋成品率可达92%以上,生物效率可稳定在90%以上,产品质量好并有一致性,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曾绩.林下大球盖菇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2(08).
[2]李贺,王相刚,李艳芳,刘志刚.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研究进展[J].园艺与种苗.2012(06).
[3]张婧,杜阿朋.我国林下食用菌栽培管理技术研究[J].桉树科技.2014(04).
[4]林程 兰凉英 陈秀娟 福州地区大球盖菇高产栽培技术[J].《食用菌市场》2017(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