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2017-11-12马雅君
马雅君
【摘要】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对于语文教师而言,需要注重语言的构建与运用,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注重做好语文思维的发展,借助审美鉴赏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重要节点。开展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语文课本中所涉及的知识点仍是重中之重。因此需要将教学内容讲得透彻,更加便于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让学生们充分理解其学习要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好和用好语文,提升其实际应用能力,与此同时还能积累语文核心素养所带来的自主思考能力。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解析
对于语文素养的含义而言,其主要是指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重点研究内容的综合素养,具体的要素有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以及语文积累等,同时还有语文学习的方法及其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等内容。
二、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师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策略进行分析,进而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提高其语文课堂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学业进步。本文主要对教学方式、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氛围等方面对小学语文学科教育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一)打造乐趣课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将“乐学”作为“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要把“兴趣、快乐、习惯”等个体内在心理因素和外化行为视作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条件。“乐学”是推进深度课改、培育核心素养时代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的“乐学热情”主要为学习兴趣盎然、课堂轻松愉快并且富有成功感、习惯良好等,同时采用“兴趣为先、快乐第一、习惯为重”的教学策略追求“乐学热情”培养目标的实现。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始终要把“激趣诱学、习惯养成”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这句话可以得知,好之和乐之便是学生拥有高涨的学习积极性的来源,即求知欲望强烈,以学为乐。同时也始终要把“激励赏识、评中导学”作为课堂学习与评价的基本方法。例如:在讲解《七律·长征》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谁知道关于长征的故事,或者有名的人物”等问题,让学生回想起在生活或学习中了解的故事以及人物,进而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学生进行课堂阐述时,教师不应该盲目打断,待学生讲解完之后再进行点评,与此同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渗透以及明确长征的含义及其背景。
(二)重视课堂取向环节,了解语文课堂应该怎样进行教学
对于课堂取向环节而言,以往的教学方法都是注重应该“怎么教”,却忽视了“教什么”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学校以及教师都是以课堂教学独大,且多数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是“填鸭式”的教学,虽然在新课改影响下已经进一步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成效依旧不够显著。为此,需要重视课堂取向环节,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确定“科学的教什么”的同时与“艺术的怎么教”相结合。例如当教师在讲解《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时,教师应该考虑课文中有什么样的重点,包括生字教学。文中以季节为描述节点,分成了四部分描写了小兴安岭的变化,那教师就需要将整节课文的阅读教学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了解了“教什么”之后,便应该实施“艺术的怎么教”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当代的微课教学进行教学,将小兴安岭的四季变化以小视频的形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同时对描写小兴安岭的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如“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漂,像一支舰队在前进”,教师可以此进行提问:“这句话是出现在哪个季节中的?采用了什么样的描述手法?”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进而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让学生了解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以审美鉴赏为教学方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审美鉴赏对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并且借助語文课堂教向学生传授美的思想,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审美观,在审美愉悦中达到陶冶性情和塑造心灵的目的。而语文课程的特点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我国的教育又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语文课程学习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以往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压抑,学生自主性比较弱,进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同时也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将每一篇课文映射出来的美感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展现出来,并且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小组演讲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推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
(四)明确语文课堂的生长点,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如果将语文比喻为一棵树,那么生长点便是其枝丫,若是枝丫生长的位置恰当,并且遒劲有力,语文这棵大树就能够生长得越来越好,生机盎然。同样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分析语文学习的生长点。在“小兴安岭”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进行广度的拓展,如“大兴安岭”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让学生在课后查找相关的内容,在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时代,应该充分利用其具有的资源共享性,然后在下一堂语文课时让学生将收集到的内容加以展示和描述,进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阐述能力。另外,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同时让学生整理出所读文章的大致行文脉络、主旨等,之后再实施学习评比,帮助学生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让学生将文本中的美丽语句摘抄下来,并以此为例,进行造句练习,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最根本的生长点进行语文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五)站在终身教育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本是教育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需要发挥“为学生心灵奠基,为可持续发展增强后劲”的作用。然而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对语文课程的教育定位上出现了偏向,导致教育理念落后,未能与“终身教育”理念相融合,使得实际教学中把语文当成了“纯工具之学”,严重的可以说是“纯应试之学”,大大削弱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性,使得语文教学的多重育人功能受到了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起到了阻碍的作用。为此,学生若想发展核心素养体系,需要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以及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关键能力,同时又是学生知识、技能以及情感和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表现,是每一名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且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教学水平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养成是相辅相成的,若想在当今时代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核心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其自身的综合素质,开展核心素养教学则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阅读领悟和理解能力,并且适当安排相关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不断培养其自身的审美观,让学生不再对学习语文感到乏味,自主进行学习,进而达到核心素养教学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亚,杨道宇.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J].教育探索,2016(10).
[2]瞿涛.也谈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7(3).
[3]李泽民,丁芳.指向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J].教育视界,2016(31).
[4]罗光辉.浅谈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J].教育(文摘版),2016(12).
[5]顾梅生.探究小学语文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课外语文(下),2017(2).
[6]周良军.从核心素养出发的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