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技术中全程机械化的应用
2017-11-12魏立业
魏立业
摘 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我国对大豆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大豆的种植量也随之上升,传统的人工种植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量,而采用机械化种植的模式将极大的提高大豆种植的效率。本文介绍了大豆种植的特点和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大豆种植中的应用。
关键词: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应用
大豆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具代表的粮食作物,近年来,我国对于大豆的需求量不断提升,大豆的种植量也在不断提升,这对大豆的种植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大豆种植过程中的应用有效的提高了大豆的经济收益。
一、大豆种植的要求
大豆植物具有强大的根系系统,能够非常有效地利用底土中的养分。 对于带状肥料作为玉米,其作用不会很大,但对通过以前作物轮作施肥而长期积累的土壤储量反应良好。在种植之前,必须用正确的固氮菌接种种子以确保大豆的氮素供应。 使得植物不仅可以固定足够的氮气以满足其自身的要求,而且可以将以下作物的30-50kg可用氮/ ha。
大豆与玉米相比,每吨产量除去大量的磷和钾。因此,如果土壤含量较低,那么这些营养物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由于大豆对肥料非常敏感,所以不推荐使用肥料带。这些营养物质的土壤储备必须通过其他种植轮作的作物的施肥逐步建成。然而,在种植水平很低的地方,必须施用肥料。大约200公斤超级磷酸盐和每公顷100-150公斤氯化钾的广播和并入的应用通常是足够的。
二、机械化种植的优点
与手工种植相比,机械化种植提供更高的生产率和更高的成活率。机械插秧省时省力,促进更好的早期生长。机械播种机种植率为每小时5000株。此外,比较研究表明,机械播种苗的第二年存活率比人工种植的幼苗高出13%。大多数种植机需要好的场地准备。虽然许多机器自动收回种植机制如果罢工的一大障碍,种植困难,这些地形往往导致大量的区域被省略,以及机器损坏和停机。大多数种植机器需要良好的场地准备。种植机通常限于地形,坡度不得超过20%。
三、大豆种植机械化生产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的机械化和化学控制,引发了大豆种植的第一次改革。到20世纪80年代末,双年播种大豆的技术越来越普遍,1990年四大地区播种面积1738万公顷,占世界耕地面积的30%,每公顷产量为1.87吨,远高于世界平均单产1.90吨/公顷。
虽然20世纪80年代的指标突显了大豆在耕地面积和产量增加方面的重要性,但每个国家大豆种植的增加伴随着物理和化学土壤退化的加速过程。结果,到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各国开始采用和实施技术来扭转这个过程。随后,机械播种的做法在全世界范文诶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四、全程机械化技术在大豆种植技术中的应用
耕作机械通过松土和杀死杂草或竞争植物来准备种植土壤。播种机最常见的种类称为种植机,并且长距离地排列成长长的两排相隔的种子。 这种作物种植的距离不到一英尺,用作物覆盖田地。移栽机自动化将苗木移植到野外。随着塑料地膜的广泛应用,塑料覆盖层,移植机和播种机放置长排塑料,并自动植入。
种植后,其他器具可用于种植杂草,也可用于播种肥料和农药。干草打捆机可用于将种子在冬季包装成可储存的形式。现代灌溉依靠机械。发动机,泵和其他专门设备能够快速大量向大面积的土地提供水。可以使用类似的设备来提供化肥和农药。除拖拉机外,其他车辆也适用于农业用途,包括卡车,飞机,直升机,如运输农作物和移动设备,进行空中喷洒和畜牧管理。技术是不断变化的,机器操作方式,如计算机监控系统、GPS定位器和自我引导程序将减少种子或肥料的浪费。在可预见的未来,有可能是无人驾驶拖拉机批量生产,使用GPS地图和电子传感器。
1.机械精密播种合理密植
在进行大豆播种的过程中,采用机械化播种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播种效率。在正式进行播种前,需要先对大豆播种机的排列间隙进行全面的检查,并根据实际的种植需求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防止在播种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此外,为了确保大豆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状态,需要根据不同大豆品种的播种要求,合理控制大豆的播种量以及空间布局上的科学性。
2.机械施肥提高肥料有效利用率
在对大豆种子进行施肥时可以根据位置施肥原则,合理的选择分层施肥策略。第一层肥料应当在大豆土壤下方的5-7厘米处施加,第二层肥料应当在大豆种子下方10-15厘米处施加。此外,还要控制好肥料的比例,并尽量使上层的肥料多于下层的肥料,这样才能确保施肥的效果。要根据大豆品种合理的控制肥料的配比,可以在实际施肥前对土壤性质进行检测,有针对性的施加钾肥、磷肥等,重点控制氮肥的使用量。此外,还需要根据大豆的生长特定,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提升肥料配比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确保大豆健康良好的生长。
3.推行机械联合收获,保障大豆品质
机械化技术在大豆收获阶段应用的也十分广泛,最常用的设备为收割机。在使用收割机前,好对其滚筒纹杆进行调整,对于存在故障或破损的纹杆应当进行及时的替换。此外,还要科学合理的调整凹版与滚筒之间的距离,避免破坏大豆的结构。此外,要合理把握大豆收割的时节,通常当大豆豆荚开始变黄时、植株落叶达到80%左右时可以进行收割。如有需要可以对联合收割机进行一定的改装,或者使用轴流式脱粒机替换传统的滚筒式脱粒机,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大豆的出产量。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豆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尤其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大豆种植起到了更为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豆的种植效率和质量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在使用全程机械化技术时,农户应当从自身的种植需求、种植条件出发,合理控制播种、除草、施肥等各個过程。
参考文献:
[1]鹿娜.浅谈绿色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02):35-37.
[2]韩丽.大豆种植技术中全程机械化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63-66.
[3]康忠宝.论大豆种植技术要点的研究[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6):84-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