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教学在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有效性探究
2017-11-12姚媛
姚媛
【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之后的高考作文备考热点。因其新颖性备受教育界关注,但前人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集中于特点及策略研究。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缺失、汉英语言教学对比、高考作文考核能力要求、思维与语言积极性对比提出设想:增加汉语语法的系统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的成绩。同时经过一系列实际操作验证了这个设想,最终得出结论:汉语语法教学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语法教学;语言表达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人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概述
“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国家考试中心张开先生的文章当中。张先生在题为“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的文章中首先提出了“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概念:“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的功能,增强写作的针对性,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
因为顺应时代潮流,所以这类作文从出现开始就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然而浏览文献可以发现,学术界对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还很少,按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类:第一,特点研究;第二,策略研究。
(一)前人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特点的研究
与以往的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及新材料作文不同,在翻看前人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比较明显且集中。
1.任务驱动的指向性
王玉强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在指向特点方面具有“任务驱动指向性”的特点;陈春明在研究中也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增加写作任务指令,强化了说理的针对性。与之相似的还有李传会、施仁港等。
2.原始材料的生活性
彭俊姣指出,“任务驱动型作文”在命题过程中“提供真实的写作情境”,即材料源于生活实际,涉及社会热点,同时由材料创设的真实写作环境更有利于激发考生的思考,让考生有写作的冲动和欲望。在研究中表达相似观点的还有王玉强。
3.重视思维探究过程
李传会认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出现对考生思维探究能力的考查有了更高的期待,因为它所选取的思辨性材料使得学生需要运用更多的探究性思维。而王玉强更是在“任务驱动型作文”指向特点中将这种能力的培养分为“缘事说理的层次性”和“论证延伸的适度性”。随之带来的是彭俊娇说的这种作文有效地做到了規避套作和宿构。与之相似的观点还有施仁港。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特点大致有三点:材料内容上的生活性;写作任务上的指向性;写作过程中的探究性。
(二)前人对任务驱动型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
作为语文试卷中的“大将”,作文的分值决定了它在语文考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如何写好作文也是前人研究的重点。“任务驱动型作文”因其特殊性,在教学策略上也引起了大众的思考,具体表现为思路开拓模式、写作思路要求、审题立意提升三方面。
1.思路开拓模式
因为“任务驱动型作文”具有“任务驱动指向性”的特征,所以它对于写作思路的开拓有了更高的要求。施仁港按照内容比重将此类作文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分为25%、65%和10%,并对其进行了细致的模式指引。
2.写作思路要求
“原始材料的生活性”特征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写作思路上应有所更新。王玉强提出应“从范例中找规律”“从材料本身提炼观点” “从材料本身出发,分析、思辨、挖掘说理层次”。与之相似的还有彭俊姣。
3.审题立意提升
“重视思维探究过程”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第三点特征,这种特征要求学生在审题过程中更加仔细,立意也更加需要活跃的思维。谢启团指出提升立意应充分发挥联想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李传会认为此类作文立意必须要有现实针对性,运用批判性思维。
综上所述,前人主要从特征及由此而来的策略两个方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进行研究,但作为一种新形式,“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我们有很多的研究,并针对这种“新”提出更多的方法策略。
二、问题提出
不只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前人在研究作文写作与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点在积累、思维训练。李真在文章中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作文教学正是最能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训练方式。”刘崇堂提出多读书写作过程中才能够得心应手,“读是源,写是流,源远方能流长”。思维训练的有效性可以帮助学生在审题立意方面更加准确,读书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但是,前人在研究过程中却忽略了写作最根本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与语文不同,英语作为一门学科,无论是教学还是考查,其语法都被放在了主要的位置上。同样作为一门语言的语文,却因其母语地位而被忽略了语法教学。这样的忽略带来的后果是学生对汉语语法一知半解,在表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规的语法问题,而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作文的写作中。
高考作文总分值60分,分值分配按照评卷等级分为基础等级40分和发展等级20分,其中基础等级包括内容20分和表达20分。从这种评分标准中我们可以看出,写作主要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仅关注学生的思维并不足以实现作文水平的全面提升。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我们每周都会在固定的时间进行时政讲评及小组展示,这种课程因为内容的实时性、形式的生动性和组织的灵活性得到了学生的喜爱,而通过这种课程,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逻辑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但反映在作文上面,学生却存在空有思想、没有语言的情况。
据此,我们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增加语言表达的训练,其中语法教学必不可少。endprint
三、实际操作
汉语语法教学指的是将汉语作为一门研究语言,关注其中的语法现象,包括字、词、句、修辞、逻辑等多方面,进而掌握其中规律的教学。而适用于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则主要关注其中的词性、词语色彩、句子成分、修辞、复句关联词中的逻辑关系等。根据这一教学内容,我们制定实际操作如下:
(一)选取有效试验对象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提高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如思维发达、审题立意准确、作文基础好、写作兴趣高等。要探究语法教学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有效性,就必须保证其他因素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相似性甚至相同性。
因此,我们在选取试验对象的过程中考虑以上因素,选取两个班级92人小样本,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性别比例、思维活跃度及写作兴趣度的相似性保证了研究对象的有效性。但除此之外,学生原本的作文水平也是需要重点考量的因素。因此,我们将样本一个学期(包括3次大考)的作文平均分整理出来,以高考作文评卷四等级为分类标准制成表2:
为了观察方便,我们将上表以饼状图的形式呈现如图1:
据图1显示,两组调查对象在作文分值分布比例上完全相同,至此,我们可以基本忽略其他因素对于两组对象在进行“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过程中效果的干扰。
(二)进行实际操作过程
为了证明语法教学在作文教学中的有效性,我们需要了解学生原本语言表达情况对于作文写作的影响。“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经典题型是“时评类”或“问题选择类”,这两类作文都需要学生表明态度,准确表达观点及写作相应的分论点,所以观点及分论点的表述也成为“任务驱动型”作文评卷过程的重点考量标准。要证明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对作文分数提高的有效性,首先必须掌握研究对象中有多少人是主要因为表达而失分的,根据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两大等级、三类标准,结合两组对象的实际情况,我们统计作文分数失分点的典型情况及人数(多次因相同原因失分),详见表3:
除了上述四类失分点外,作文的评定还会有更多的参考标准,我们只是选取其中比较典型的部分。根据图表我们可以看出,两组对象分别有五位同学是因为观点或分论点的表述不当而失分,是四类失分点中占比人数较多的。
验证了研究对象的有效性后,我们将对其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即在一段时间内对其中一组对象【(2)班】进行语法教学后,再对两组对象进行成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在正式试验之前,我们还需要将(2)班5个多次因为语言表达问题而失分的学生的具体分数情况加以整理,详见表4:
由表5我们可以发现,因语言表达问题而失分的学生在三次作文中得分较为平均,甚至有同分的情况出现。我们尝试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经过一段时间的语法教学训练后,这些学生在作文分数上是否发生变化,以此来论证我们的猜想。
作文写作中主要涉及的语法内容有词性、词语褒贬色彩、句子成分、修辞、復句关联词中的逻辑关系等。据此,我们制定以下操作流程,见表6:
经过以上60天的学习,学生对汉语语法有了基本的认识,也基本能够将这种认识运用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实际写作中去。
(三)得出结果
经过有意识地学习汉语语法,(2)班同学的语言表达有了明显的进步,在之后的期中和期末两次大考中,两组学生在作文成绩中有了明显的差别,我们将学生这两次的作文平均分按照四等文分类,具体如表7:
如上表显示,(2)班同学已经实现了一等文的突破。而与表3的数据对比,在这两次作文写作中,同样因语言表达而失分的学生人数发生了变化,详见表8:
由上表反映,与前一阶段对比,(2)班同学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反映在表格中是因语言表达问题而失分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至于之前数次因语言表达而失分的学生的作文成绩也大部分在这两次考试中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详见表9:
据此,我们得出结论:有意识的语法教学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作文考查的重点,即语法教学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四、结论及教学建议
(一)结论
“任务驱动型作文”从产生至今,虽时间不长,但充分反映出 “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原则,这种原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全部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而忽略了作文写作的最基本要求:运用文字进行创作。因此,本文在梳理前人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研究内容后,根据研究缺失、汉英语言教学对比、高考作文考核能力要求、思维与语言积极性对比提出设想:增加汉语语法的系统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作文成绩。经过一系列实际操作,我们最终验证了这个设想,即汉语语法教学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建议
研究结论的得出是为了更好地将它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认 为,要想提高“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的有效性,就必须对高中作文的课堂教学进行适当调整。具体包括:
第一,适当增加写作教材中语法知识的比重;第二,在学习议论文写作前,建立学生的汉语语法知识架构;第三,分段落写作,根据所学语法知识,安排师生互动修改,使学生养成正确表达语言的习惯;第四,全文完成后,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生生互改,在纠错中完善学生的语言表达。
按照以上四个步骤完成作文教学中的语法教学,实现学生在“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的语言提升。
参考文献
[1]陈春明.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内涵及发展趋势[J].语文建设,2016(34).
[2]李真,刘春梅.高中学生作文审题立意发散思维的培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3(3).
[3]李传会.“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及写作策略[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7).
[4]刘崇堂.浅谈读写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1(35).
[5]彭俊姣.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思路[J].广西教育:教育时政,2016(20).
[6]施仁港.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思路开拓策略[J].语文知识,2016(9).
[7]王玉强,冯希娟.高考作文命题“新”形式——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特点分析[J].语文建设,2016(10).
[8]谢启团.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立意提升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1).
[9]张开.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J].语文学习,2015(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