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
2017-11-12俞晓艳
俞晓艳
【摘要】鲁迅作为中国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所倡导的文学思想深深影响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很多作品也被选入中學语文教材中,在中学生人格完善与精神塑造方面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部分教师和学生对鲁迅作品的重视程度不够,这就要求中学教育工作者要立足鲁迅作品本身,挖掘其中蕴藏的教育价值,同时结合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带领作用,帮助中学生认识和感受到鲁迅作品的精华和思想内涵,在收获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与品德也能够得到完善与提升。
【关键词】中学语文;鲁迅作品;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初期,鲁迅的作品就已经被纳入我国中学语文课本中,在中学语文课本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即便是其他作家的作品被撤 下,鲁迅的作品仍旧保留在教材中。作为当代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承担发扬鲁迅作品价值的重任,下文就针对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的相关策略进行具体分析。
一、鲁迅作品的价值
(一)强烈的民族性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带头人,鲁迅先生忧国忧民,对当时国民思想的落后,为封建余毒迫害而麻木不仁的国民而感到痛心疾首。在他的作品中对一些传统现象进行了批判,比如《藤野先生》中曾经写到,他为那些围观杀头示众的中国人感到悲哀,因为这些人已经到了不分是非的地步,这些麻木的人,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所体现,就像阿Q、祥林嫂等,鲁迅塑造这些形象不仅是为了揭露和批判,更重要的是对中华民族病态的反映。这种反映能够警醒世人,学习鲁迅先生的作品,能够帮助中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
(二)鲜明的主体性
鲁迅先生最痛恨的就是中国人安于现状、不知反抗,他倡导以人为本,认为人性主体缺失才是导致精神文化丧失与人性麻木的根本原因,而他笔下所塑造的人物能够深入人性本质,也能够触及灵魂,中学生读他的小说,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追求精神的自由与人格的完善。
(三)真切的同情心
在鲁迅的小说中,有很多麻木而缺少同情心的人物。比如《药》中的华老栓,他为了治好华小栓的病,从刽子手中买了血馒头,却不知道那就是革命者夏瑜的血。这些麻木不仁的人物,受到鲁迅批判和谴责的同时,也被鲁迅同情着,这能够激发学生对真诚和爱的关注,以及对冷漠的批判。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还能够感受到他独特的艺术构思与抒情方式。在小说方面,鲁迅善于利用典型,通过对典型的塑造表现不同的观念,同时运用形象化与讽刺的手法,促使学生去体会,这是后人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比如“孔乙己”,他被举人老爷打断了腿,被人嘲笑,而他死了,掌柜只关心他的酒钱还没有结。这种既含有同情,又带着批判的表现手法,正是鲁迅先生作品的特色。
二、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适当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从年代的角度分析,鲁迅先生的作品与当代中学生的距离很远,并且每一篇都有特定的写作背景。因此,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家的主要经历,以及写作的背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作品,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与鲁迅先生达到精神上的契合,进而更加容易接受这些文学作品,并热爱学习鲁迅的作品。
(二)充分发掘鲁迅作品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和语言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鲁迅作品中蕴藏的美学价值与人文思想,在这些思想中学生心灵能够有所感悟、得到浸润,进而感受到其中的情感。首先,鲁迅是我国白话文学的创始者,也是我国白话文学的典范,这从他作品简练的文风以及凝练的用词上能够感受到,也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以他的作品《故乡》为例,其中描写了一幅“神异的图画”:“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海边“碧绿”的西瓜地里,少年闰土手持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刺去,读到这里,一个勇敢的少年英雄形象跃然纸上,色彩鲜艳明丽,真实而生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去理解和分析鲁迅作品中那些优美的词语和语言,让学生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和魅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去挖掘鲁迅作品中蕴藏的“立人”思想以及反省精神。这不仅是鲁迅先生作品的精髓,也是当代中 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在《孔乙己》中,酒客们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对于不幸者的冷酷,正是封建社会世态炎凉的整体写照。作为新一代中学生,要抱有对祖国的热忱,要有爱心和责任感。充分挖掘鲁迅作品中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感悟鲁迅,从而让学生真正去发现自己、认识自己,这是鲁迅作品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三)教师要提高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解读
文学的特征决定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一个多元、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术界关于鲁迅研究的前沿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鉴赏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多元化解读。没有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更无从谈起,学生的阅读个性没有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原著,引导学生与作者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教师个人精彩到位的文字品读,学生个人的感悟与体会,或赞同,或质疑,作品由此获得了多元开放的空间,学生也能从中领略鲁迅作品的魅力所在。
三、结语
明确鲁迅先生文学作品的价值,是当代语文教育工作者们应该具有的觉悟和能力。对于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积极去挖掘鲁迅作品中所蕴藏的批判、同情、反思等重要思想,通过分析和体悟这些思想,帮助中学生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格与正确的世界观,促使学生热爱文学、喜欢文学。
参考文献
[1]何更生,丁晴.中美鲁迅作品教学的差异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7).
[2]李斌.鲁迅作品在民国中学教材中的位置与功能[J].中国现代文学论丛,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