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7-11-12王天松
王天松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保持水稻产量的稳定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保证粮食安全并维持社会稳定。为保证水稻的高产与稳产,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强化管理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尤其是需要做好综合防治病虫害的工作。
关键词: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发展建议
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若不能采取有效的防治病蟲害的技术,则会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与质量,为此必须高度重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确保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一、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和挑战
1.研究现状
第一,不到位的前期准备工作:现阶段,大多数种植人员为节省时间和节约成本,并不重视前期准备工作,错误的认为只要及时发现病虫害就能够避免损失。但是 ,往往是病虫害出现以后,很难有效开展防治工作,对水稻的质量和产量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第二,农药的过度使用:过度使用农药的情况普遍存在于水稻种植当中,不仅导致种植成本的增加,并且还会严重破坏土壤环境。同时,病虫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本身的抗药性会不断的增加,导致农药很难将有效的防治效果发挥出来,必须加大药量,如此以来便会病虫害的防治效果造成不小的影响。
第三,不准确的防治:农户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基于自身经验的缺失,不能准确的预测病虫害,仅凭借病虫害的前期表现很难判断原因,相应的便不能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2.挑战
第一,新病虫害的出现。伴随着中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作为的镶嵌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且各个物种的交流日益频繁,致使单一的病虫已经很难适应新的生产条件。
第二,多元化水稻品种对病虫害的冲击影响。基于多元化的稻米市场需求,多种稻作方式同时并存于同一生态区内,水稻品种结构也逐渐朝着多样化和优质化的方向大力的发展。农业防治品种的变化,使得现有的防治技术很难适应现实社会的生产的需要,并且通过应用抗性较差的品种,造成的病虫害的频繁发生,如白叶枯病、稻飞虱等。
二、水稻病虫害类型
1.病害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以受害部位和时期不同为依据,可以将其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等。同时,还有稻曲病、纹枯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等。
2.虫害
第一,螟虫:三化螟和二化螟,也有大螟;
第二,粘虫,又称行军虫,每小时飞行速度可达20~40km;
第三,稻飞虱和稻叶蝉;
第四,负泥虫,又称背屎虫。
三、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探索
1.病害的防治
稻瘟病、稻曲病:强化对抗病品种的选择,临稻5号适合在旱作种植;及时清理稻田中的病稻草;以此将菌源彻底消灭;通过施肥的强化来促进稻苗营养的提升,增加抵抗力;在病害严重期间喷洒一定量的稻瘟康稀释液,喷洒量与频率在每个阶段均有所不同。
纹枯病:对菌核进行积极的打捞;日常强化栽培管理和施肥;选用优良的品种;喷洒一定的抗病药剂。
白叶枯病:及时处理水稻品种,以抗病型的为主;通过药剂的喷洒来实现对病害的控制。
细条病:及时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科学的避开病害的多发期;推迟单晚的成熟期;提倡配方施肥,强化栽培管理,对无病壮秧进行科学培育。
2.播种前期
及时将田地里的杂草清除,田地里的菌种数量可以得到有效减少;实地考察田地,将各项等级分清,为确保水稻品种能够适应土壤质量,需要对水稻品种进行科学的选择,针对那些极易发生病虫害的土壤,以选择抗病品种为主。同时,合理选择播种时间,如针对多发纹枯病的田地,通过播种时间的适当延后,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病率。另外,严格把控水稻的播种量和秧田的密度,创造不适合病虫生长的环境。
3.播种期
播种时期出现病虫害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该时期的防治以预防为主,农户还可以将一定量的化学药剂添加到水稻种子里。值得一提的是,提倡使用安全、低毒且高效的农药,毒性和残留度高的农药严禁使用,且农药的使用量与频率已经可能的减少,所使用的化学农药对自然天敌的杀伤力比较小,如此一来通过对天敌的保护,可以依靠其自身的作用有效且持续的控制有害生物。
4.返青拔节期
螟虫和稻飞虱极易出现在该时期,为此需要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工作,即一旦发现病虫害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对现有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做好通报和宣传的工作, 以此引起广大农户对于该病虫害的重视,在此基础上促进防治工作的有序开展,最好能够将发生初期就将其彻底扼杀,避免对今后水稻的生产带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另外,做好稻田的巡视工作,对水稻的生长情况进行密切关注,通过对病虫害的及时发现和动态的实时掌握 ,进行准确且及时的预报,通过田间调查,促进预警能力的显著提高,有助于做好预防的准备,为水稻的顺利生产提供重要保障。
5.灌浆期
灌浆期在一定程度上是真个水稻生长阶段的重要时期,极易出现各种病虫害,如稻瘟病、稻曲病、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细条病等,该时期病害的防治主要是预防,开始于返青期与拔节孕穗期没有发病时,通过喷洒2到3次农药便可以取得理想的预防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现状和面临挑战的科学研究,简单了介绍了病虫害的类型,在此基础上从播种前期、播种期、返青拔节期以及灌浆期等时期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陈维中,黄志兴.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16,(14).
[2]刘志文. 南方水稻病虫害防治措施浅析[J]. 南方农业,2016,(18).
[3]黎彬.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 南方农业,2016,(24).
[4]梁青云. 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探讨[J]. 农业与技术,2017,(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