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点滴体会
2017-11-12徐向英
徐向英
【摘要】作为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才能得以实现。本文从五个方面具体论述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一是读——精读课文,多看课外书,摘录好词佳句;二是察——细致观察,积累写作素材;三是说——重视口语训练,为写作做铺垫;四是写——持之以恒地写日记;五是改——反复修改文章。
【关键词】读;察;说;写;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写作能力比阅读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难度更高。作为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才能得以实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易为新奇、新鲜的事物所吸引,为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方法、方式要力求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不落俗套,那样,才能使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件乐事。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试图在“读、察、说、写、改”五字上下功夫,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读——精读课文,多看课外书,摘录好词佳句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多读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都是古今中外名家的佳作,文中的词、句、篇都是非常精妙的,是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例,为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精读课文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因此,在教学中,我每遇到一篇与学生生活贴近的好文章,都会带学生去欣赏、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看看他们这样写好在哪里、妙在哪里。这样,变枯燥的文字符号为有声有色、有形有味的优美意境,学生幼小的心灵荡漾在这意境中,自然而然就开出了兴趣的花朵。同时,还指导学生背诵,从中学习人家的写作方法。除了要精读课文外,还要把兴趣的触角伸向课外书、报刊上,让兴趣的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在我的教育下,我们班的学生都有大量课外书。我还要求每个学生设立好词、好句摘录本。在阅读中碰到好词好句就摘抄下来,这样收集了大量的词汇,到写作时,就不愁没有词可用。写文章就好像砌房子,首先要有充足的砖块、水泥和钢筋。写文章想要句子通顺、文章生动,首先要有丰富的词汇。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匯、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时间长、见效相对缓慢的工作,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积极参与。教师要有耐心和毅力来培养我们的学生。
二、察——细致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写作来说,这“米”就是材料。没有材料,就写不成文章,而观察是积累材料的主要途径,没有观察就没有创作。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一些学生的作文,往往千人一面、百景一样,写不出新意来,那是由于他们的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的了解非常少。
在平时教学中,我主要从下面三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1.培养观察习惯。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狭窄,常常为“无米下锅”而发愁。其实,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关键是引导他们注意观察,时时处处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在春天时,我就带学生去观察校门口的大叶杨树,观察叶子是怎样长出的,从哪里长出来的;夏天,带着学生观察游泳池中嬉戏的人们;秋天,观察丰收的稻田,看人们忙碌的景象;冬天,观察早起晨练的人们。这样,学生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产生了好奇与兴趣,好奇心促使他们去仔细观察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在我的指导下,学生开始有目的地观察大自然、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从中培养他们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2.观察要有条理。在观察中,应先告诉学生观察的方法、顺序,使他们能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有条理地叙述。例如:观察景物可以采用分部分观察,注意顺序方位;观察天气变化可以看其形、闻其声、观其景、展其想;观察植物可以抓住形、态、色、味、感、想六个字;观察动物可以运用静态和动态观察;观察人物能注意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并能初步分析人物的思想品质;物件观察要把握形态、性质、构造、功用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在实践中有条理、有重点、有目的地观察,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观察面要广。根据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带领学生走入生活,不仅是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广泛接触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事实证明,往往是参加了社会生活实践活动后,写出的作文要更好,具有文采,也显生动、有形。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思维的起点。
三、说——重视口语训练,为写作做铺垫
口头表达是书面表达的基础,书面表达是口头表达的发展、延伸,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十分重视学生的口语训练。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写比说难,因此,作文教学首先应从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入手,把发展口头语言作为写作的准备阶段和预备环节。因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口语训练,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1)教学生字时,一定要求学生用该字口头说一句完整的话,同时注意矫正或改变学生不良的口语习惯,为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打好基础;(2)在阅读课文上安排复述、质疑、答问、议论等运用口语的教学活动,这是理解课文之必须,也是口语训练的极好时机;(3)常利用早读课、班会课等时间让大家在生活中、学习中看到、听到的新鲜事,或在活动课中结合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讲故事,让其练习说话。这样,经过一系列的训练,让学生体验说的成功与喜悦,从而由被动说变主动说,由“要我说”变“我要说”,激发了说的兴趣,学生的口语水平大大提高,为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endprint
四、写——持之以恒写日记
写就是练习,古人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讲的就是要多练。写日记是练的一种好方法。写日记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什么事做对了,什么事做错了,可以随时检查,促进学生进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只要平时多留心周围的事物,把观察内容写成日记,作文时就大有用场,不愁没有材料。每天写日记,就是作文训练,坚持写日记,写作的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要让学生懂得日记就是每天看到的、想到的有趣而感人的事,用文字记叙下来。此外,还可以写观察日记。对于学生的每篇日记,我都抽出时间细细地阅读、批改。对有点滴进步的学生,我都会抓住他的一些闪光点给予表扬肯定。对于特别生动有趣或描写仔细并且有条理的每日见闻,还会在班上宣读介绍,让学生学习好的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还应认真运用好每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会仿写,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当然,在对学生进行范文指导的过程中,我们应教育学生避免机械地照搬照抄。仿写是指仿其文(仿范文部分精言、警句),仿其格(仿范文布局、格式、结构、写作思路),仿其法(仿范文观察方法、思路方法)。学生经过反复多次的仿写练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方法后,就要鼓励他们采取不同的表现手法反映同一中心的题材,发展求异思维。如从不同的角度去选材,表现同一中心的题材内容安排可按“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还可按“顺叙”“插叙”“倒叙”去进行一题多练。先扶后放,从仿到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方法。
五、改——反复修改文章
古人云:“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写固然重要,但修改更为重要。因此,对于每次的大作文、小作文,我都要求学生审清题目要求起初稿。接着,我对学生的作文初稿进行分类评讲。评讲后,让学生进行第一次修改。看看自己的作文有没有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是否分明。没有的,按我的要求进行第二次修改。第三稿着重评句子是否通顺,词汇是否丰富,主题是否鲜明。通过这样评讲,学生能按评讲的要求去进行第三次修改。多次修改,学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除了教会学生自改,還要教会他们懂得互改,让学生自己去挑选一个人来互评。刚开始学生不懂怎么改,我就指导他们先从错别字、病句改起,然后再去找他们觉得好的句子或词语,再从结构、思路、取材来分析,不仅要写下来,还要和作者本人进行讨论。比如他写了一句话让你感到很迷惑,你就去找他问清楚他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这一步尤其重要,因为很多学生改作文时很是迷惑,这儿看看、那儿瞧瞧,无从下手,更重要的是他们没心思去改别人的作文,而且往往是对自己要求极低,对别人要求却是极高,所以拿着自己的文章向别人请教,就是逼着他们一定得花心思去阅读同学的作文,久而久之就从同学那儿得到了一些自己本没有的经验。通过这样的互改,让他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只有充分激发、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写作情景,克服怕写作的心理障碍,让学生变被动学写为主动学写,逐步使他们乐写,才能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