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效能的思考
2017-11-12张启莲
张启莲
摘 要:近年来,我国虽然持续重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各类农业职业学校、农业推广机构的发展,建立健全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实施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项目和构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但与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样更好地完成农民教育培训任务,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整体实施能力和系统管理水平,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课题。
关键词:农民教育;培训效能;思考
当前要大力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应按照上级的要求和部署,积极围绕“三农”这个中心工作,努力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示范村”建设,把培训教师、媒体资源、科技知识源源不断的输送到示范村和重点村,大力开展人才培训。
一、应积极落实培训教师进村
抓好“新型农民教育培训示范村”建设,方便农民朋友就地就近学习科学技术,掌握本领,各乡镇应全面推进培训教师进村。积极整合县内具有中、高级职称以上的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组建包括农广校教师在内的农村实用技术专家咨询组,把“专家组”分成农技、植保、土肥、制种、畜牧五个小组开展农民培训。,改变过去在乡、镇集中培训的方式,直接深入到示范村和重点村的田间地头、农家院,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防、农田无害草工程、畜禽养殖面源污染处理等技术。采取田间指导、专家现场讲解、参训农户实验操作等方式对农民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
二、应大力推进媒体资源进村
充分发挥各类媒体资源在开展新型农民教育培训中的重要作用,给农民上好“培训课”,把媒体的触角伸入村、社,达到资源共享,使农民了解到最新的农业科技和农业信息,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要积极同组织部门合作,在农广校加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辅导站”牌子。利用覆盖各个村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体系,每周定期向村民播放农业科技知识节目。根据村民在生产实践和收看节目中遇到的问题,由“专家咨询组”的专家定期上门辅导。二要与媒体单位合作,把最新农业信息融入电视栏目。除了充分利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和CCTV-7《农广天地》栏目的教学节目,积极组织农民收听收看外,还应定期向电视台的“新农村建设”栏目、“三农在线”网站提供农技推广技术、农业市场信息、农业科普知识等稿件,供农户收看收听。三要与农发局、农业执法大队合作,定期编印《三农之窗》内部培训资料。分发给农资经营户,使他们既是学习者又是信息员,做好农技推广、农业法规的宣传。四要充分利用乡、镇赶集的机会宣传农业科技。春耕生产期间,设立农业科技宣传点,发放农技资料,直接把农业科技送到农户家门口。
三、应大力实施人才培训进村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要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培训项目,立足自身实际,按照“分类指导、分层培训、重点培养,全面提高”的原则,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培训基地,推行“学校出菜单,企业下订单,政府来买单”的“三单制”培训模式,大力开展人才培训。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可以在有农村特色种植和养殖的村屯村积极举办“种养殖技术知识专题讲座”。聘请上级农科院研究人员向村民系统讲授科技知识,对村民们从自家地里拔来的病苗进行开好“诊断、下好处方”。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可以在农村建立农民科技书屋。以村农村基层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基地为依托,选用适合本地的花木、绿色无公害蔬菜新技术推广、新品种介绍、国家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公民道德情操修养等的光碟、磁带、书籍,订阅《农民科技培训》,采取由村委会专人管理每周定期向村民开放和广播播放,使全村接收收看。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可以在农村实施“绿色证书培训”。举办绿证培训班,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系统培训,使村民具备花卉苗木、蔬菜种植、加工和销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每年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通过考试考核获取“绿色证书”,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可以在农村实施学历教育培训。每年从村里年龄在16至30岁,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政治素质较高的村民中选拔培养2名大专生为村基层干部后备力量,为农村基层干部储备人才。按照农业部農村实用人才培训要求,每年在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中培养一些中专生,学习农业技术推广等专业,毕业后使他们成为本村的农技推广人才。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可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在示范村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培训花卉苗木病虫害综防、苗木嫁接造型技术、蔬菜无公害生产标准、蔬菜病虫害综防、市场营销等实用技术等。
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广校可以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根据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在年龄16至40岁之间,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中,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其获取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为劳动力转移提供技术支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