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现代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模式

2017-11-12曹旭华程旭权杨芹周亚芬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7年9期

曹旭华+程旭权+杨芹+周亚芬

摘 要:随着人们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视,以生态循环发展为主的农业形势渐渐代替传统农业成为主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及其意义,并具体从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加强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创新农业发展方式、加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四个方面分析了针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生态循环农业;有机肥料;农业示范县

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较落后,不重视资源的循环利用,使得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基于生态循环的现代化农业方式应运而生。这种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方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证农业生产者经济利益的同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生态循环农业的概念及意义

1.生态循环农业概述

生态循环农业指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从事的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与传统的农业模式相比,生态循环农业不只着眼于农业产品的产量与经济效益,而是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循环相结合,将生产因素连接成互相利用、互相转化的产业链。整个生态循环农业的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减量化排放甚至零排放,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大幅度降低了农药、化肥以及煤炭等有毒资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了清洁农业生产,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与高效率相结合的生产格局。

2.生态循环农业的意义

将传统农业与生态循环相结合,在环保、农业、人文等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实行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业自然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尊重了自然界生物系统的发展规律,使农业系统各个部分在结构和数量上长期处于相互转化、相互协调的平衡状态;其次,实行生态循环农业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生态农业是随着农业生产观念和水平的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的新型农业。它强调有机种植、科学饲养,使得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都远远高于传统农业产品的水平。同时,生态农业坚持“农林牧副渔并举,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化、规范化进程;最后,生态循环农业对环境保护有着深远影响。由于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密不可分,所以人类需要从自然、经济等多角度对人类活动可能导致的环境变化进行整体的评估和衡量。在生态农业活动中,人们用秸秆、动物粪便等绿色清洁能源代替了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滥用。

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具体措施

1.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

因受地域和气候的影响,各地的自然资源分布情况不同,所以需要带有地域特色的农业生产模式与之相匹配。首先,对于缺乏的资源,农业生产者需要避其锋芒,制定稀缺资源低消耗的发展模式。例如立体复合循环模式,主要运用在出现水、土资源短缺的丘陵地区。这种模式以“鱼-桑-鸡模式”最为典型:池塘内养鱼,在鱼塘周围栽植桑树,在桑园内养鸡。鸡的粪便用来给桑树施肥,桑树的叶子养蚕喂鸡,蚕粪喂鱼,使桑、蚕、鱼、鸡形成了高质量低消耗的生态循环,降低了农业生产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其次,对优于其他地区的特色资源,可以发展围绕特有资源进行的农业生产模式。例如:浙江省作为我国竹子的主要产地,可以发展循环性竹产业链。具体来讲,除了观赏林、鲜竹笋、建筑直接用材等初级产品外,还可以对竹子进行进一步加工,带动主材人造板、竹工艺品、竹筍产品、竹制品等相关产业发展。生产所剩的竹废弃物还可以变废为宝,用于制备竹炭、活性炭、萃取高纯度竹醋液等。发展特有资源为主的生态农业,通过完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可以带动相关农副产品的发展,实现自然资源充分利用,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2.加强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

传统农业模式中,生产者对秸秆、动物粪便等农业活动产生的废物不加处理,既浪费了资源又对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在生态循环农业中,应注重对废弃物的综合再利用。例如:以往被当做废弃物的秸秆,其实它不但可以用作燃料,还可以作为猪、鸡等动物的饲料和培养可食用菌的基料。若从食用菌、燃料、养殖业角度构建三条产业链,形成以桔梗为主的循环农业模式,既可以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使桔梗废弃物得到有效的利用,解决秸秆丢弃或燃烧所带来的环境危害和资源浪费,也获得了大量的燃烧用料、有机肥料和菌类基料。所以,合理地利用农业废弃物、节约生产资源,可以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的同时,为农业生产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加强科技创新和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与科技的支持是分不开的。所以,要意识到复合型科学人才的对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建立以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规模经营者为主体的科学技术培训,致力于培养适合与代新型农业发展路线相匹配的科技人才。除了注重人才的培养,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此外,对于树立循环发展的科学农业理念,促进以政府为引导、以农民为主、全社会共同参与为基础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更好更好发展,实现农业生产形态布局的良好规划,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起着领头羊的重要作用。可以通过推行新型循环农业试点、创建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等方式,对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进行检验和尝试。这样做有利于加快农业资源保护的进程,更好地吸收先进的生态农业知识,构建更完善的生态循环农业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生态循环的现代化农业在当下农业生产过程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分析可得,生态农业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低能耗、低排放、低投入的清洁农业生产格局,促使了生态农业体系趋于完善。所以,农业生产者有必要依据当地情况,结合生态循环理念,发展高效可持续的现代化农业。

参考文献:

[1]崔艺凡,尹昌斌,王飞,李想. 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实践与启示[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07:101-107.

[2]本报记者 李琭璐. 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N]. 农民日报,2015-01-08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