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的认识与感悟

2017-11-12张伟韩玉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2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程

张伟+韩玉花

摘要: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形成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促进自身角色迅速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认识与感悟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8-0005

近年来,国家启动了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唯有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转变教学观念,形成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意识,促进自身角色迅速转变。笔者就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认识和感悟撰写成文,仅供参考。

一、突破传统教学观念,转变教师角色地位

1. 学生学习应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以往的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千方百计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自己的想法、思考和观点,思维常常受到制约、想象常常受到束缚,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笔者按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提出解题的办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和观点,打破了传统“一言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 教师教学应由“注入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教学”

在教学中,笔者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尽可能少用或不用“标准答案”或“习惯用法”来排斥扼杀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全方位、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捷径,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有的新知识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归纳、去掌握,重点、难点让学生去分析、去讨论、去总结,疑点、焦点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解答。

3. 教师授课应由“主体”转变为“主导”

教师要充当“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更多的是要由“教者”变成了“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问题讨论的点拨者、合作交流的组织者。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指导学生去分析、去思考、去总结、去解答,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更不是简单地机械模仿。教师应随时了解学生思考的情况,注意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有针对性地点拨和指导。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如身体素质、智力潜能、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兴趣特长、学科偏向、性格个性等都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完全“一视同仁”,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区别对待、分层训练”,真正在课堂上当好“导演”,让所有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二、树立情境意识,创造良好的、有效的学习环境

1. 创设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

化学学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学生学会解决一个个化学问题的过程。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独立地解决问题,发展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大量的事实表明,学习的愿望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学生常常对问题性情境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也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比如,对于“Fe3+”的复习,可以通过一些问题来进行,如,(1)如何证明 FeCl3 发生了水解反应?并写出水解的化学方程式。(2)如何证明 FeCl3 的水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3)配制和贮存 FeCl3 溶液时,常加入少量的盐酸,原因是什么?(4)FeCl3与 NaHCO3、Na2CO3、NaAlO2 不能共存的原因是什么?写出相关的离子方程式。(5)Fe3+ 为什么只能存在于pH<4的溶液里?(6)直接加热 FeCl3 溶液,得到什么物质,再灼烧之后,得到什么物质,如要由FeCl3溶液得到FeCl3固体需要如何操作?(7)向 FeCl3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a.Fe;b. Cu;c. H2S溶液;d. Na2SO3溶液;e. KI淀粉溶液,写出各自会出现的现象及离子方程式,并说明体现了什么性质?(8)向过氧化氢溶液中滴入FeCl3 溶液,有什么实验现象发生?如何运用对比实验来证明 Fe3+ 起到催化作用?还可以加入哪些物质与之有相同的现象?(9)往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 FeCl3 溶液,有什么实验现象发生?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10)如何验证所得液体是胶体?所得胶体中有哪些杂质?如何证明?以上这十个问题的导学,融盐类的水解、水解平衡的移动、应用、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实验化学中离子的检验和鉴别、催化剂的选择和验证,胶体的制备、性质于一体。传统小专题课都是先罗列知识,再列举例题,使学生思维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本章以问题形式出现,使学生有一种主动解决问题的欲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化学教学应与学生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及社会环境相结合

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化學现象,探索隐藏在化学现象背后的化学规律,通过从自然、生活到化学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比如,观察生活中许多铁制容器生锈的现象,告诉学生每年因生锈造成大量钢铁损失,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分析钢铁生锈的原因,找出防止铁制品生锈的具体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强烈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原理,勇于探索生活用品中的化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运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实践活动。

3. 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使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endprint

由于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因此,多种资源都可以作为课程来促进学生的学习。课程资源包括各种形式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科技图书、录像带、视听光盘,还有计算机教學软件、实验室,以及校外的工厂、农村、科研所、科技馆、电视节目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地域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科书等文字教学资源,同时辅助以音像等多媒体教学软件。

三、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次上得到全面发展

1. 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推导、论证相关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实验课的主要任务是,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现象或亲自动手操作来获得感性认识,检验理论观点,以加深对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与此同时,训练实验操作技能,并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应既要注重课内分组实验教学,又要求学生在课外使用身边物品进行化学实验,以拉近生活与化学的距离。

2. 注意化学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体现STS(科学、技术、社会)精神

化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科学的物质观的同时,也应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帮助他们通过具体事例来认识化学与社会文明进程的联系。比如,学完“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这一节内容时,使学生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但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而且由于广泛的使用对我们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增强学生的能源危机意识,深刻认识积极开发清洁新能源的重大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结合。

3. 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通过化学课程教学,应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化学,从生活到化学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学化学以实验为基础,以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为主体,概念的形成和化学原理的掌握,都是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而实现的,所以,思维能力在学生学习化学时显得尤为重要。人的思维发展由具体的感知开始,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化学教学应适应并促进学生的思维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教学时必须从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始,充分利用观察和实验,展现化学现象,重视表象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化学思维的培养,应注意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

四、改变单一的评价观念,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

1. 利用多渠道的信息资源,灵活多样地评价学生的学习

对学生的评价,应全面、灵活,并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对于评价,我们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不应只采用单一的笔试,可结合“课堂日记”和“现场笔记”等记录卡片的形式来记录学生的情况,同时也可采用活动、实验、制作、讨论等多种形式,应放弃单一的给学生打“综合分”这种评价形式。教师、家长和其他同学都应参与到对学生的评价中。在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建立自我评估计划,养成自我评估的习惯。在学完一个学期、一个单元或做完一个实验后,使学生能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把自己与其他同学比较,让学生养成自己监测自己的习惯。

2. 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

由于化学学科的实践性较强,与生活、社会密不可分。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地对描述性知识检测上,在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的同时,还有学生的观察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交流能力、合作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都应成为考评的重点。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汾市第二中学校 041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新课程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