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11-11吕富刘飞王爱民於叶兵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39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吕富 刘飞 王爱民 於叶兵

【摘要】本文从海洋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人才培养定位、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和具体培养措施(推行导师制度、优化实践教学和吸纳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着手,分析探讨了盐城工学院海洋技术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及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海洋技术 应用型 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9-0228-02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

1. 海洋技术专业培养方向

当前我国开设海洋技术专业的高校共16所,培养方向主要涉及海洋遥感与测量、海洋化工和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等领域。我校海洋技术专业筹建之初的培养方向定位为海洋盐化工,在办学过程中海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再次对专业培养方向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调研论证,于1999年将其培养方向调整为海洋生物资源增养殖以满足江苏及盐城对海洋生物类人才的巨大需求。江苏是海洋大省,海洋和滩涂资源丰富,其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公里,沿海滩涂面积约6520.6平方公里,占全国滩涂总面积的1/4强,居全国沿海省市第一位。盐城沿海滩涂面积达680多万亩,占江苏75%、全国14.3%,其沿海滩涂水产养殖面积超过200万亩,产业链包含水产经济生物苗种繁育、养殖、渔药、饲料和水产品加工等行业,年总产值超过500亿元,对各类海洋生物类人才的需求量巨大。

2. 海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一些学者将人才类型分为研究型(或学术型)、应用型和技艺型(或岗位型)[1],其中研究型人才必须具备在已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应用型人才应具备在获得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已经发生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但应用型人才的创新,是把新发明、新知识、新技术加以应用或推广,转化为生产力,造福社会,不同于研究型人才发明新知识、新技术的创新;技艺型人才泛指在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具有一技之长,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才[2]。海洋生物资源增养殖涉及水产经济动物育苗、养殖、病害诊断防治和高效环保饲料制备,课程教学中只能涉及部分养殖品种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而生产中常常会面临一些不熟悉或尚未研究的新品种或新病害。这就要求优秀的海洋生物类从业者除必须是应用型人才外,而且还应掌握一定的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即所谓应用型创新人才,能够针对新品种开展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病害防治和高效环保饲料等方面的研发。因此,我校海洋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的规格应定位为应用型创新人才。

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注重能力培养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将知识与运用知识来认识和探索世界结合起来培养实践能力和行动能力;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来培养创新能力[3]是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问题。

1. 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

模块化教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把传统的“哪些内容我要讲授”(以知识输入为导向)转变为“哪些能力应该是教学进程的最终成果”(以知识输出为导向);然后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将传统课程中的知识围绕能力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理论体系课程的逻辑结构,围绕特定的主题或内容对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构建出以能力为核心的独立的教学单元”,使组成教学体系的各要素实现有机统一。由此可见,模块化教学体系可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完美对接。

根据海洋生物资源增养殖的行业特点,我校海洋技术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海洋生物苗种繁育、健康养殖、病害诊断防治和高效环保饲料的研发与生产四个方面的能力。由此分别对应于四个教学模块,分别为苗种繁育模块、养殖模块、病害防治模块和营养与饲料模块。其中苗种繁育模块包含课程有: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苗种繁育学、水产生物育种学、繁育与育种实践,参加考试获得农业部和劳动社会保障部颁发的水生生物苗种繁育工资质;养殖模块包含课程有:养殖水环境化学、鱼类增养殖学、贝类增养殖学、甲壳动物增养殖学、海藻栽培学、养殖生产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模块的性质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更多地采用项目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先进教法与学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强调学练结合,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彻底改变以知识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 具体培养措施及成果

(1)推行导师制度。自2007年以来,海洋技术专业开始试点导师制,即在大三上学期初,根据双向、自愿的原则选择确定导师指导学生,每个学生跟一名指导教师,每个教师指导3-5名学生,学生与导师全方位接触,导师利用其资源对学生专业学习、实践教学、社会锻炼、科研素质培养、毕业课题和学生就业等进行全面指导。2010年在海洋技术专业全面推行实施导师制,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达到100%,并且在我省沿海海洋相关产业如饲料、水产养殖等国内知名企业就业学生显著增加,在导师制的带动下,提高了学生对海洋技术专业的认可度,报考研究生的学生日益增加,近4年来,每年考取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学生超过15人,平均考研录取率超过20%。

(2)优化实践教学。2010年海洋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共建覆盖我省沿海养殖、饲料、育苗、渔药、鱼病防治、水产品加工等10个实习基地。建立了具有海洋技术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即在4年的学生培养中,前三年主要是理论与实验教学,大二期间安排1周开展专业调研实习,学生到大三下学期的当年3月底基本完成理论学习,4月~6月安排3个月开展专业综合实习(养殖、育苗、饲料、鱼药、鱼病、加工等一条龙,分6个小组,每个学生侧重一组,其余辅助实习),需要开展养殖试验的毕业课题提前到7月开始,其余均在大四上学期全面开展,在毕业课题开展期間同时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大四下学期前3个月安排岗位实习,同年5月中旬学生回校撰写毕业论文或设计,6月中旬开展论文答辩的系统实践教学培养体系。通过这种优化实现了“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专业调研实习与专业综合实习一体化,毕业课题与就业指导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3)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是培养大学生专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寒暑假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安排适当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考研学生主要参与教师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主要参与教师与企业合作的应用类科研项目。此外,学生还在导师的指导下申报和完成各级各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近3年共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5项,省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7项,校级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12项,学生参与申报发明专利8件,发表论文30余篇。

参考文献:

[1]李兴旺.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5:53-54.

[2]徐理勤,顾建民.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其运行条件探讨[J].高教探索,2007,2:57-60.

[3]郑太年.学校学习的反思与重构 知识意义的视角[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99.

基金项目:盐城工学院2014年度教改研究项目(JY2014B04)

作者简介:吕富(1971-),男,江苏东台人,副教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水产健康养殖及营养与饲料研究。E-mail:lvfuycit@163.com。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