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与意义
2017-11-11卢敏王龙
卢敏+王龙
【摘要】随着老龄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临终关怀一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临终关怀是专注于失去治愈希望的患者在进入人生旅途最后一站时实施的一种医疗护理。本文介绍了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临终关怀的意义,从而推动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
【关键词】临终关怀 现状 意义
一、临终关怀服务对象及其概念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其目的在于确保病患及其家属最佳的生活品质。临终关怀以控制疼痛、缓解患者其他相关生理症状。以及解除患者心理、社会与灵性层面的痛苦为重点。强调的是通过服务者为患者提供保守性的治疗和支持性的照顾,尽可能的使病患有尊严地达致安详的死亡。与此同时向患者家属提供支持系统与哀伤辅导。简单而言,它是帮助病人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得到支持安慰及鼓勵、家属活得无虑的一种医疗服务。
(二)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是指患有恶性和非恶性疾病的病重垂危病人。恶性疾病病人,即晚期癌症病人,预计其生存期少于6个月。非恶性疾病的病重垂危病人是指各种急、慢性损伤或疾病致心肌、肝脾、大脑、肺、肾等器官功能衰竭,帕金森病和AIDS等疾病病程发展到晚期,面临生命危险的病人。广义上,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包括病重垂危病人(尤其是剧烈疼痛导致身心极度痛苦者)及其家属。
二、临终关怀的现状及问题
(一)临终关怀的现状
中国目前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恶性肿瘤等高危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有700万左右的病人进入临终期。每年约有2亿人口要直接或间接处理死亡问题,承受丧亲、丧友的痛苦。到203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25%,而这些老年人中,有患重病、老年痴呆、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其中一部分老人是临终病人,要依靠下一代来照顾。众多垂危病人及其家属需要临终关怀服务,临终关怀越来越得到大众的重视,并成为稳定社会、和谐家庭、提高精神文明的重要社会问题。
(二)临终关怀存在的问题
临终关l不没有得到大范围全面性的发展。1988年,“临终关怀”一词正式应用,并逐步建立起临终关怀服务机构,但是临终关怀服务机构大多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在偏远地区基本没有发展,在中小型城市中“临终关怀”还未完全进入人们视线。我国目前在临终关怀方面暂时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与法律、法规,导致缺乏关于临终关怀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临终关怀投资大,资金不足,资源分配不合理。临终关怀作为社会性的公益事业,决定其收益远低于私人或企业的收益。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年人医疗等方面需求也不断增加,社会及家庭压力增大。由于医疗机构缺少国家资金支持临终关怀项目的成立受到极大的影响。
医护人员总体素质不高。我国临终关怀从业人员普遍存在专业知识匮乏、工作态度差等问题,从而导致临终关怀服务总体质量偏低。事实上临终关怀工作并不等同于医疗工作,一个合理的临终关怀团队应该由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营养学者、心理学者等多方面的人员共同组成。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对临终关怀的接受程度普遍偏低。在儒家思想以及传统死亡观和传统孝道的影响下,在明知不可治愈的情况下还要让病患忍受精神和肉体上的痛苦。在一定程度上,国人眼中的临终关怀如同放弃治疗,甚至等同于宣布病人死亡,这无疑是“妨碍”儿女尽孝,这是人们不愿意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原因。
三、临终关怀的意义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死亡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临终关的出现符合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临终关怀服务是现代卫生保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与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并且体现了以提高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为服务宗旨的新型医护理念。对临终患者进行心理、生活等方面进行临终关怀,能够缓解或解除病人生理上的痛苦,减少他们对死亡的恐惧,提高生命质量,让患着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尊严地、更少遗憾地离开人世。当病人经历从生命垂危到死亡的过程时,他的家属也面临着即将失去亲人的痛苦以及善后事宜的妥善处置。做好临终关怀,病人家属也能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临终关怀能够有效地节约医疗资源,有利于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使临终患者长时间维持无治愈希望的生存状态,但这种情况在增加病人自身痛苦的同时,也加重了病人家属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更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开展临终关怀,既保证病人得到了必要的医疗资源上的服务,又避免了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保证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分配。
临终关怀有利于推动临终关怀医疗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临终关怀倡导的思想,吸引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使病人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给患者及其家属以全面的关怀。
四、总结
在我国,临终关怀的护理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做好临终关怀事业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要积极推展临终关怀社会工作,将临终关怀服务与社会工作相结合,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的同时,进行全社会死亡教育,树立生命观。制定临终关怀政策,开设临终关怀病房,组建临终关怀专门医院,强化对专业人员临终关怀技巧的培训。转变市民固有的传统观念,推动志愿者的积极参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