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金融类专业培养标准与岗位标准的动态对接机制研究

2017-11-11周如美申燕李亮

商情 2017年37期
关键词:金融专业对接

周如美+申燕+李亮

【摘要】文章从目前高职金融专业培养标准偏离了人才市场上岗位标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高职金融专业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建议从课程开发与设置,改善实训条件,校企深度合作等方面改进,使培养标准与岗位标准更好地实现对接。

【关键词】金融专业 培养标准 岗位标准 对接

1.概念界定

(1)高职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的毕业生就业定位在于各类中小型金融机构,人才培养标准是培养能在中小型金融机构从事一线基础性岗位,并且具备处理金融基础业务的技能型人才,同时在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标准:所从事岗位的要求或者具备的条件。

2.专业标准与岗位标准的脱节现状

目前金融类专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共存问题:一是缺少面向职业岗位群的深入调查而开设的课程,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不明确:二是偏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三是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而职业素质是目前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基本条件。具体来看:

(1)部分课程开设过于理论。有的院校对高职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与部分本科院校存在相似性,对基础理论课程比较重视,而忽视了课程发展性、时代性,如对小额贷款、担保,民间金融等完全适合高职学生的课程开发甚少。由于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雷同,导致高职毕业生在就业时与本科生相比,并无优势,无法形成错位竞争。

(2)专业培养标准脱离社会需求。有的院校专业设置脱离社会需求,不注重学生实力的培养。培养的学生往往存在以下问题:学生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但缺乏良好心理的素质、礼仪和法律观念;甚至有的学生只会学习,不关心社会现状,不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一个好的规划,毕业时找不到就业方向:还有很多学生眼高手低,就业后出现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等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从基层做起,宁愿呆在家里等待,或者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人际沟通能力差,与领导及同事缺乏有效沟通,工作能力没有得到全面发挥。

(3)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实训课程设置不科学,实践课程形式单一,基本没有涉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有的院校实训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完全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和辅助,甚至有的课程在实训中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实训课程的设置缺乏相应规范,没有对应岗位进行实训课程设置,而是完全针对教材设置实践教学课时:而且有些课程在实训中存在相互重复和交叉,造成教学资源浪费。

3.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标准的动态对接建议

(1)必须调研社会需求找准适合高职金融生的岗位

通过登陆各商业银行官方网站及招聘网站,发现商业银行普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面向高职金融类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较少,但是仍然有适合的岗位,比如区县及偏远地区支行的普通柜台人员和大堂经理,新兴的地方商业银行临柜人员和大堂经理,信用卡推广及营销专员,业务助理,电话接线员,大堂经理助理,银保客户经理。这些岗位特别注重语言沟通、金融礼仪等。

另外,可以与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合作,这些公司大多需要金融营销开拓业务。学校可以不断输送学生进行业务实习,将此计入学分,锻炼学生,使他们不断融入金融业,熟悉金融业各岗位业务,将实训真正地落实。

(3)按照岗位要求和标准开设对应课程

将所调研的岗位汇总和细化,研究和分析每个岗位需要的专门课程和全部课程的共性课程,从岗位要求反过来开设课程,形成课程体系和培养计划与标准。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只有引入职业岗位标准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引导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才符合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把职业情境和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教学过程,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对接,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最终形成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和发展相适应的良性循环。

(4)通过跟踪调查往届毕业生工作情况,适时调整课程体系。

从目前跟踪调查的结果来看,毕业生从事的基础性金融岗位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不是太高,更多的要求职业道德、灵活度、交流沟通能力与营销能力。因此,通过跟踪调查表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就业在岗状态及企业对其评价,还可以了解企业是否存在最新的岗位,从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新开设对应课程。

鉴于学生就业岗位情况的分布与未来发展趋势,在金融专业课程设置上应该增加广度、减少深度,具体作如下调整:一是针对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与初次就业岗位不直接相关的课程应该删掉:二是在课程设置及教学中应增加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三是金融专业还有一部分的学生从事财经相关工作,而且预期还会增加,因此,需要改变目前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的现状,应该增设一些其他财经类课程,以扩展学生的就业范围。

(5)设立工作室与企业订单培养

在條件许可情况下,在学校可以成立理财工作室,不需要多大多豪华,代理销售金融产品。比如,针对有证券从业资格的学生可以与证券公司合作,针对有金融服务师资格的学生可以代理销售证券公司、银行、信托机构等的理财产品。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与小额贷款公司、各类投资公司等小型金融机构的合作,收集企业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岗位需求,展开双赢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为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基础。

4.结论

学校和学生都应该转变观念,应将岗位细化且应定位于各类中小型金融机构,这些机构的岗位更适合高职金融类专业学生,使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

高职院校应该在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情况的同时进行专业建设调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变化进行专业课程的调整和设置,制定符合岗位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解决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的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融专业对接
模拟银行实训平台的发展探究
分析中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对接途径
互联网时代独立学院金融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优化研究
新常态下高职金融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研究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金融专业对学生就业前景的分析
案例分析法在金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