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17-11-11寇鹏
寇鹏
【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举措,新的模式下,课程体系构建、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质量监控评价等方面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加快校企资源整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校企“双主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才能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丰厚的沃土,为企业的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元素,以开辟实现校企双赢发展道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企双主体 研究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崇高社会责任。如何走好产学研结合之路,广泛建立产业行业支撑的育人体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双方应着重探索合作的结合点和各自的利益点,全面实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发挥与企业紧密相联的优势,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一、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所谓校企“双主体”,是指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的两个主体,二者结合即校企“双主体”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源自于德国“双元制”办学的启发。“双主体”中的一个主体是高职院校,另一个主体是合作企业。“双主体”主要体现在:办学目标结合校企双方的诉求,以提高毕业生质量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办学理念既尊重各自个性特征发展,又相互结合促进提高,以寻求利益共同点的效益最大化为落脚点。“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让学生简单地到企业进行工学交替,也不同于校企简单地进行订单培养,而是要通过校企“双主体”的深度融合,共同推进“四合”,即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双主体”办学模式的运行,就是要明确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使企业与学校互相参与对方的有关人才培养过程,各取所需,互帮互助,为企业技术人才储备奠定基础,为学校教学更有针对性指明方向,双方为使学生全方位发展、高质量就业而共同努力。
二、校企双主体办学模式的构建
1.确定人才培养愿景及目标。通过校企双方广泛研讨,以成为企业(社会)所需的基本合格职业人为相关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在业务、沟通、管理等能力方面优于目前常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的体制机制,创出一条适应实际情况的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路子作为校企双主体育人的愿景,并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面向相关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按照职业员工标准,使学生毕业时达到基本称职、合格上岗员工标准,能在本职岗位上做到懂业务、善沟通、会管理。
2.全面深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相关专业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按照岗位基本素质一实践能力一综合水平三阶段递进培养学生。教学组织方式实行校企工学交替、多学期分段式,行业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较为充足的实训资源,职业院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只有这两方面良性循环,协调发展,才真正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
3.打造校企两支师资队伍。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师资队伍组成既包括学校的专职教师,还应包括企业的兼职教师。学校要求专业教师到企业深入观察学习企业的设计、生产、营销等活动,使教师能针对企业专门设计教学活动。企业应选派优秀员工作为学校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开展教学技巧交流,学校教学课堂延伸到了企业。
4.创新人才培养手段。严格把握核心课程进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任务驱动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工作任务,学生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所要掌握的隐含在工作任务中的学习内容。在专业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由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只有这样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刻地认识和掌握,学生对工作现场不明白的问题主动找老师请教,学生确实知道自己学会了什么,确实知道自己掌握一门什么技术,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1.教師一“师傅”交流制。学校派遣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派遣“师傅”入校上课,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教师经过与行业企业零距离接触,进行深入实际的培训,使专业教师具有行业企业发展前沿的视野、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和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既能担当专业理论的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操作指导,还可承担企业、公司的一些项目研发,成为一支融理论教学、实训指导、项目开发为一体的“多技能型”师资队伍。企业派遣“师傅”,作为技术骨干担任职业院校的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学校承认其讲师资格。校企双方均对兼职人员实施双向培养、双向考核。
2.大双元制培训模式。学生整个学习培训过程是在学校和企业交替进行,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和在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教学分别在企业和学校里交替进行,至少60%时间在企业,其他时间在学校。由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学习培训,学校负责教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知识。学生需修完企业与学校两个方面的学分,达到一定的国家标准,才能毕业。双元制培训模式的优点是:企业参与度高,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学习,贴近实践,接近未来工作的需要、降低失业风险。但管理难度较大。
3.深化校企联盟。围绕区域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按照“学校主体、政府扶持、行业指导、企业融入”的多元合作模式成立校企联盟,学校与产业领域优秀企业紧密合作。企业与学校共建高水平的实训室,配置相应实训设备,坚持真实、仿真、虚拟相结合,软、硬件建设兼顾,建成装备技术水平适度超前,集教学、生产、培训、研发、技术服务、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学校、行业企业共享的大型、综合性实训基地。使得这些基地,既能满足学生生产性实训的需要,又能满足行业企业培训员工的需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