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绩效管理
2017-11-11刘栎芸
刘栎芸
【摘要】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决定,2015年我国全面实施新预算法。但是现如今我国财政预算还存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政务不公开透明等问题。本文通过对财政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概念阐述,认为我国政府应着力建设我国新型财务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使我国财政预算管理符合现代预算绩效管理的模式。对于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财政预算 绩效管理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国家经历了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石油危机,导致经济增速放缓,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不断加剧,政府财源枯竭,出现了严重的预算赤字。政府为了缓解财政危机,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纷纷对财政预算进行改革,改变预算管理模式,强调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上世紀80年代开始.一些西方国家纷纷推行了政府绩效管理改革,在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并被很多国家效仿,逐渐成为财政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实行以指令性的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政策。之后我国各级财政部门进行了一系列的预算改革,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规范了预算支出,强化了预算管理,促进了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渐完善。直到2015年新预算法颁布,以立法形式管理绩效预算,此后我国政府全面实行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二、目前我国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
首先,我国行政单位所遵循的会计核算基础为收付实现制。我国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国初期,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前提下,不同于企业,由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所以我国对于行政单位一直实行收付实现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计算本期盈亏的会计处理基础。
其次,我国政府绩效管理难以量化。我国政府会计规定我国采用历史成本计量标准。历史成本计量即经济业务按发生时的取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不可否认,历史成本能比较客观真实的反映商品交易时的金额,使得会计核算有据可循。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成本计量原则的缺点也日益显露。在通货膨胀时期,以历史成本编制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下降,不能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得报表的使用者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最后,我国财政预算管理容易受官僚主义的影响。自计划经济实行以来,随着公务员的“铁饭碗”岗位制度的建立,在政府预算过程中,人为因素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官僚主义试图最大化其自由裁量的预算,因为预算越大,官僚们的权利就越大。在我国政府看似被看作是一个非盈利性、为人民服务的机构,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也存在市场交易无法供给的产品和服务。由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这种双边垄断关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政府拥有绝对支配性的垄断权力,因此,使得官僚机构在预算决策是利用其权利做出有利于自己的最大决策。
三、我国预算绩效目标管理的对策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预算法》等制度体系,提高预算管理的法律地位。近代预算制度最早产生于西方国家,以英国为例。英国的的预算制度以5年为以单位,最后的财务报表和政府预算都以白皮书的形式公布。英国现行的财务预算计划是由财政部制定,英格兰银行负责出纳业务,最后再由独立的审计长完成对财政预算的审计。这样,财政部、银行、审计长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各自保持其独立性,也符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权力制衡的思想,推动了政府预算制度的改革和国家的进步。
其次,政府应推进政府审计工作的改革,在西方国家,所有政府会计报告都必须由财政部规定的审计师鉴证后,才能向使用者提供和公布。而我国政府对审计报告却没有这样的要求,现如今我国政府的财务报告一般都本部门的财务部的会计人员制作,并由财务部门内部的审计人员审计后再呈交领导批示,这样无法保证政府审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我国目前是属于行政型国家审计制度,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地方审计机构隶属于地方政府。因此,要彻底改变我国审计机构隶属与行政单位的局面,才能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使得审计单位真正的从政府中独立出来,这样审计工作人员才会没有后顾之忧的开展对政府的审计工作,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最后,财政预算公开透明化。由于我国新预算机制实施时间并不长,在我国特殊的社会主义过去下,计划经济的影子还依旧存在于我国政府和事业单位,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还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新预算法的颁布,一来是从制度上约束着我国制定和执行财政预算的各级官员,二来也是不断推进我国财政预算改革步伐的体现。使得新型财政预算模式渐渐地深入人心。和我国的改革开放、计划生育等政策一样,这些政策从最初的强制执行,最后人们慢慢的接受变成一种自愿行为。这样才能从根源上改变我国财政现行预算模式理念,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化。endprint